3 注解
五方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1] 。五方的概念源于殷商時期[2]。當時的先民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意識到農耕畜牧與從不同方位來的風雨有著密切關系,從而產生在祭祀中對不同方位風雨的祈求[2]。如在當時的甲骨文中已有“癸卯,今日有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的卜辭[2]。殷人將商朝的領域稱為“中商”,并以此為基礎分辨東西南北四方,從而建起了“五方”的概念[2]。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五方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一]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陰陽四時,合人之陰陽臟腑,人之五臟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八]五營運大論篇第六十七
此篇分論天之五氣。地之五行。布五方之政令。化生五臟五體。皆五者之營運。故曰五營運論。黃帝坐明堂。始正...
-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方六。(用前第五方。)37.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
- 《內經藥瀹》:[卷六]五方
脆而曲直吳昆曰洪范云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張志聰曰天之五方氣血入通于臟以養五臟之精肝之精氣開竅于目而復通乎...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二]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治病之法。各有異同。五方之民。居處衣食。受病治療。各有所宜。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
- 更多古籍中的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