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五刺五應針方指應合五臟、五體(皮、肉、脈、筋、骨)的五種針刺方法。見吳崑《針方六集·尊經集》“淺納而疾發針,無及肌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肺之應也;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心之應也;左右雞足,針于分肉之間者,脾之應也;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肝之應也;直出直入,深納之至骨,所以上下摩骨,以取骨痹,腎之應也。”此法出于《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的五刺法,淺刺取“皮氣”的方法稱為半刺,為肺之應;刺絡出血的稱為豹紋刺,為心之應;刺分肉間的稱為合谷刺,為脾之應;刺筋上的稱為關刺,為肝之應;深刺至骨的稱為輸刺,為腎之應。[1]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五刺五應針方
- 《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之一龍木總論]六·針內障眼法歌
看老翳細針粗薄嫩針形不可一般般病虛新產懷娠月下手應知將息難不雨不風兼告日清齋三日在針前安心定意行醫...
- 《針灸神書》:[卷四·附方穴圖]雜病穴道
腿指,指盡點其穴,一寸針方許。血海足膝臏,內廉肉際分,垂手中指前,橫針三寸應。膏肓在四椎,微下兩旁...
- 《針灸逢源》:[卷三群書匯粹]問疑
針以愈其標而本未盡除。或獨取其本。而標尚復作必數針方絕其病之鄰也。問內經治病。湯液少而針灸多。何也。...
- 《跌損妙方》:通用門第七
和藥研末,開水調服。以手捫其口,藥下一時可愈。萬應膏羌活獨活荊芥防風黃柏白芷赤芍梔子川芎當歸細辛連...
- 《幼幼新書》:[卷第三十九]誤吞銅鐵等物第十一
用鍛石為末,酒調服。《莊氏家傳》治小兒誤吞錢。神應丸方朱砂(三錢精研)半夏(大者三枚,以漿水煮過,...
- 更多古籍中的五刺五應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