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wěi yáng
2 英文參考
Wěiyáng BL39[中國針灸學詞典]
wěiyá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3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3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委陽 | ||
漢語拼音 | Weiyang | ||
羅馬拼音 | Weiyang | ||
美國英譯名 | Delegating Yang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BL39 | |
日本 | 39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53 | |
富耶氏 | |||
德國 | B53 | ||
英國 | B53 | ||
美國 | BI39 |
委陽為經穴名(Wěiyáng BL39)[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1]。委陽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別絡;三焦的下合穴[1][2]。委即彎曲,陽為陰之對,外屬陽,此穴在腘彎橫紋委中央外側,故名委陽[1]。委陽穴主治二陰及腰腿部疾患:如小便淋瀝,遺溺,癃閉,便秘,腋下腫,胸腹脹,腰背痛,腿足攣縮,瘈疭,癲疾,腹滿,小便不利,腰脊強痛,下肢攣痛,水腫,腘筋攣急,小腹脹滿,下肢痿痹,熱病,現代又多用委陽穴治療腎炎,膀胱炎,乳糜尿,腰部扭挫傷,腓腸肌痙攣,癲癇,發熱,腰背肌痙攣,腎炎,下腹部痙攣等。
4 出處
5 穴名解
委即彎曲,陽為陰之對,外屬陽,此穴在腘彎橫紋委中央外側,故名委陽[1]。
委,曲也,為委曲順從之貌。陽,外為陽。本穴在膝胴橫紋外側端,平于委中,外為陽,故以為名。[3]
6 特異性
委陽穴為三焦的下合穴。
7 所屬部位
腘[4]
8 委陽穴的定位
委陽穴位于膝部,腘橫紋上,股二頭肌腱的內側緣。俯臥取穴[1]。
委陽穴位于膝關節后面,腘窩橫紋中點外開1寸,股二頭肌腱內側緣處;或于委中穴外側1寸處取穴[5]。另說“委中外二寸”(《醫學入門》);“委中上一寸五分,略斜向后”(《循經考穴編》);“浮郄下一寸七分”(《針灸集成》)。
委陽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委陽穴在腘部的位置
委陽穴在腘部的位置
委陽穴在腘部的位置(肌肉)
9 委陽穴的取法
俯臥位,在腘橫紋外側端,股二頭肌腱內緣取穴。
委陽穴位于膝部,腘橫紋上,股二頭肌腱的內側緣。俯臥取穴[1]。
俯臥位,胭橫紋正中向外旁開1寸處取穴[6]。
快速取穴:膝蓋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橫紋外側,股二頭肌腱內側即是委陽穴[7]。
10 委陽穴穴位解剖
委陽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總神經。血管、神經分布同浮郄(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分布著股后皮神經及腓總神經。)。腘窩由肌、腱圍成,呈菱形,其上內側界為半膜肌、半腱肌,上外側界為股二頭肌。下界分別由腓腸肌的內、外側頭形成。窩底從上向下可看到股骨腘平面、腘斜韌帶,腘肌及其筋膜。腓總神經的表面投影在腘窩上角至腓骨小頭后側所劃的一斜線表示之。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股二頭肌→腓腸肌外側頭→腘肌起始腱和腘肌[1]。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股后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脛神經分支和膝上外動脈分支分布,并有腓總神經本干經過[8]。
布有股后皮神經,腓總神經和膝上外側動、靜脈[5]。
11 委陽穴的功效與作用
委陽穴具有舒筋活絡,通利水濕的功效。
委陽穴善于治療相應的三焦腑病[9]。
委陽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其經脈循行腰部、下肢部,腧穴又位于下肢胭外側部,故又可治療腰背、下肢等的經脈病[9]。
膀胱、三焦具有調節水液代謝之功,故取委陽穴可治療水液代謝失常而致的疾病[9]。
委陽穴有舒筋利節之功,其所治癥為胸滿、腋下腫、身熱,筋急、瘺厥、小便淋漓,以其有關膀胱、腎兩經之病[3]。
12 委陽穴主治病證
委陽穴主治二陰及腰腿部疾患:如小便淋瀝,遺溺,癃閉,便秘,腋下腫,胸腹脹,腰背痛,腿足攣縮,瘈疭,癲疾,腹滿,小便不利,腰脊強痛,下肢攣痛,水腫,腘筋攣急,小腹脹滿,下肢痿痹,熱病,現代又多用委陽穴治療腎炎,膀胱炎,乳糜尿,腰部扭挫傷,腓腸肌痙攣,癲癇,發熱,腰背肌痙攣,腎炎,下腹部痙攣等。
委陽穴主治二陰及腰腿部疾患:如小便淋瀝、遺溺、癃閉、便秘、腋下腫、胸腹脹、腰背痛、腿足攣縮、瘈疭、癲疾等[1]。
委陽穴主治腹滿、小便不利、腰脊強痛、下肢攣痛[8]。
委陽穴主治腹滿,水腫,小便不利;腰脊強痛,下肢攣痛[6]。
委陽穴主治腰脊強痛,腘筋攣急,小腹脹滿,小便不利,下肢痿痹等[5]。
現代又多用委陽穴治療腎炎、膀胱炎、乳糜尿、腰部扭挫傷、腓腸肌痙攣、癲癇、發熱等[1]。
1. 運動系統疾病:腰背肌痙攣,腰背痛,腓腸肌痙攣;
3. 其它:下腹部痙攣,癲癇,熱病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1~1.5寸[6][8][5],局部有酸脹感[6],可向大腿和小腿放散[6]。
注意:委陽穴不能深刺,手法不能過強,以免造成下肢活動不利[6]。
13.2 灸法
14 委陽穴的配伍
委陽配殷門、太白,有健脾祛濕,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腰痛不可俯仰。
委陽配三陰交、昆侖,有健脾,調三焦,利膀胱的作用,主治腎炎,小便不利。
委陽配委中、陽陵泉、陰陵泉、犢鼻、血海、梁丘,治膝關節炎[6]。
委陽配環跳、風市、委中、陽陵泉、懸鐘、昆侖,治下肢半身不遂[6]。
15 特效按摩
用大拇指點到委陽穴上,用力向內揉按,每次左右各1~3分鐘,可降血壓,治腰背痛、腦后頭痛、足跟痛[7]。
16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于脈,取委陽。
《針灸甲乙經》:胸滿膨膨然、實則癃閉、腋下腫痛、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陽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飛尸遁疰,痿厥不仁,小便淋瀝,委陽主之。
《針灸大成》:主腋下腫痛,胸滿膨膨,筋急身熱,飛尸遁疰,痿厥不仁,小便淋瀝。
1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36.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3.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3.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8.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2.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8.
古籍中的委陽
- 《醫學綱目》:[卷之八·陰陽臟腑部]穴法上
焦下,在于足大指之前,少陽之后,出于中外廉,名曰委陽。足太陽絡也,手少陽經也。〔《銅人》〕云∶委陽,...
- 《類經》:[二十卷針刺類]二十四、六腑之病取之于合
在小海,其下則合于足陽明之巨虛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陽,(三焦,手少陽也。本經之合在天井,其下則合于足...
- 《經穴匯解》:[卷之五]足部第九并圖
脈陷。取委中央。并入一名。資生。引甄權曰。曲內。委陽(素問)三焦下輸。在足于太陽之前。少陽之后。出于...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一·輸穴]腑病合輸
巨虛下廉,故小腸有病,療巨虛下廉也。)三焦合入于委陽,(三焦之氣,循足太陽合于委陽,故三焦有病,療于...
- 《靈樞識》:[卷一]邪氣臟腑病形篇第四
也。本經之合在小海。其下則合于足陽明之巨虛下廉。委陽張云。三焦手少陽也。本經之合在天井。其下則合于足...
- 更多古籍中的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