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分類
兒科
4 疾病概述
小兒胃炎臨床表現缺乏特征性。常見的癥狀有腹痛、胃部不適、食欲減退以及惡心嘔吐等。腹痛常為反復發生,多在上腹部、臍周或不定處。而發生在臍周或不定處疼痛常被誤診為腸蛔蟲病。腹痛發生的時間沒有規律性,進食后腹痛常加重。腹痛程度有很大差異,有的僅為隱痛,有的腹痛很劇烈。少部分胃炎患者可不發生腹痛,僅有進食后腹部不適或食欲差的表現。惡心嘔吐為常見癥狀,嘔吐物為酸性液體,混有食物殘渣,有的還混有小血塊;如果嘔血量大,可伴有黑便。糞便潛血試驗陽性,提示胃粘膜血管已破裂.必須馬上送醫院救治。
胃炎的患兒,由于進食少,加之反復或劇烈嘔吐,可出現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甚至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查體可有上腹部壓痛、腸鳴音亢進、血壓下降、脈搏細速、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應及時送醫院救治。 有一部分患兒由于病程長,除上述癥狀外,多表現為營養不良、疲乏無力、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還伴有腹瀉、腹部飽脹感,經常排氣。
還有一部分患兒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僅僅表現為消瘦與貧血,對這部分患兒應多次查大便潛血試驗,并動態觀察血色素變化,以確定有否慢性失血的可能,盡快作出診斷,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5 疾病描述
胃炎是指由各種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粘膜或胃壁炎性改變的一種疾病。根據病程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后者發病率高。
6 癥狀體征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發病急驟,輕者僅有食欲不振、腹痛、惡心、嘔吐,嚴重者可出現嘔血、黑便、脫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有感染者常伴有發熱等全身中毒癥狀。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常見癥狀為反復發作、無規律性腹痛,疼痛經常出現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多數位于上腹部、臍周、部分患兒部位不固定,輕者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繼而影響營養狀況及生長發育。胃粘膜糜爛出血者伴嘔血、黑便。
7 疾病病因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多為繼發性,可由嚴重感染、休克、顱內損傷、嚴重燒傷、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疾病所致的應激反應(又稱胃腸功能衰竭)引起,誤服毒性物質和腐蝕劑、攝入由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乙酰水楊酸等非甾體類抗炎藥)、食物過敏、胃內異物、情緒波動之精神緊張和各種因素所致的變態反應等均能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癥。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長期反復作用于胃粘膜引起損傷的結果,小兒慢性胃炎中以淺表性胃炎最常見,約占90%—95%,萎縮性胃炎極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感染:已證實幽門螺桿菌(Hp)所致的胃內干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活動性、重度胃炎中Hp檢出率達90%—100%。慢性胃炎亦有家族聚集傾向。
(2)長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如粗糙、高硬、過冷、過熱、辛辣的食品,經常暴飲、暴食、飲濃茶,咖啡、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及類固醇激素類藥物。
(3)膽汁反流:膽鹽刺激減低了胃粘膜對離子通透的屏障功能,使得胃液中的氫離子得以反彌散進入胃粘膜引起炎癥。
(4)精神神經因素:持續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可使消化道激素如胃泌素等分泌異常。
(5)多種慢性病影響:如慢性腎炎、尿毒癥、重癥糖尿病、肝膽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
8 病理生理
1、急性胃炎
表現為上皮細胞變形、壞死、固有膜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無或極少有淋巴細胞、漿細胞、腺體細胞呈不同程度變性壞死。
2、慢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見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細胞增生,固有膜炎癥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萎縮性胃炎主要為固有腺體萎縮,腸腺化生及炎癥細胞浸潤。
9 診斷檢查
1、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為最有價值、安全、可靠的診斷手段。可直接觀察胃粘膜病變及其程度,可見粘膜廣泛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有時可見粘膜表面的粘液斑或反流的膽汁。Hp感染胃炎時,還可見到胃粘膜微小結節形成(又稱胃竇小結節增生)。同時可取病變部位組織進行幽門螺桿菌和病理學檢查。
多數胃炎病變在粘膜表層,鋇餐造影難有陽性發現。胃竇部位有淺表炎癥者有時可呈現胃竇部激惹征,粘膜紋理增粗、迂曲、鋸齒狀,幽門前區呈半收縮狀態,可見不規則痙攣收縮,氣、鋇雙重造影效果較好。
3、幽門螺桿菌檢測
(1)胃粘膜組織切片染色與培養:Hp培養需在微氧環境下用特殊培養基進行,3—5天可出結果是最精確的診斷方法。
(2)尿素酶試驗:尿素酶試劑中含有尿素和酚紅,Hp產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產生氨,后者使試劑中的pH值上升,從而使酚紅由棕黃色變為紅色,此法快速、簡單、特異性和敏感性可達90%以上。
(3)血清學檢測可Hp抗體:但即使是IgM抗體也可在清除了Hp幾個月后仍保持陽性,限制了其診斷意義。亦可用PCR法檢測血中Hp的DNA。
(4)核素標記尿素呼吸試驗:讓患兒口服一定量同位素13C標記的尿素,如果患兒消化道內含有Hp,則Hp產生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產生CO2,由肺呼出,通過測定呼出氣體中13C含量即可判斷胃內Hp感染程度,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達90%以上。
10 治療方案
1、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及時糾正水、電解質亂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應室床休息,保持安靜、監測生命體征及嘔吐與黑便情況,靜滴H2受體拮抗劑,口服胃粘膜保護劑,可用局部粘膜止血的方法,細菌感染者應用有效抗生素。
2、慢性胃炎
(1)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2)飲食治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規律。飲食定時定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品和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
(3)藥物治療:
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進行常規的抗Hp治療。
藥物治療時間視病情而定。
11 特別提示
飲食宜忌
忌用食物:油炸食物、辣椒、胡椒、咖喱、咖啡、醋、酸菜、濃茶、醋、蟹、蚌、豆類、甘薯、芋艿、蘿卜、酒、生蔥、生蒜、芥末、咖喱、豬油、肥肉、油炸食物
宜用食物:牛奶、豆漿、粥湯、藕粉、馬鈴薯汁、鮮卷心菜汁、小白菜心汁、蜂蜜、糯米、雞血、花生油、豬肚、瘦肉、花生米、稀飯、爛面條、餛飩皮、乳類、桔子茶、姜汁、紅糖、蔬菜、甜菜、苦瓜、楊梅、西紅柿、冬瓜、土豆、薏米
1、平時把握進餐量,不能因喜好的食物而多吃,一定要少吃多餐,減輕胃部負擔為原則。
2、避免進食對胃粘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煙忌酒。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暴飲暴食。
3、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少服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等。
4、先進食比較清淡的流質、半流質,如米湯、粥、新鮮果汁,逐漸增加一些蛋白質食物,但忌油膩、油炸食品,并且在開始進食宜少量,等胃腸道功能恢復后,才開始正常飲食,并注意休息。
治療胃炎的穴位
- 太陰
陰交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上注于心,本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
- 大陰
陰交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上注于心,本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
- 承命
陰交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上注于心,本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
- 三陰交
陰交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上注于心,本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
- 血會
狂等。現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療貧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狹窄、神經性嘔吐、膈肌痙攣、心內外膜...
- 更多治療胃炎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