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獻:
- 胃腺癌組織Survivin和Ki67表達及其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Survivin與Ki67在胃腺癌組織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應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20例正常胃黏膜組織和50例胃腺癌組織Survivin和Ki67表達情況。結果胃腺癌組織組織Survivin與Ki67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正常胃黏膜組織(Uc=3.693、5.640,P<0.001);Survivin陽性表達與病人性別、年齡、組織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潤深度均無關(Uc=1.
- 順鉑對人胃腺癌SGC-7901細胞的作用及意義
【摘要】目的研究順鉑對人胃腺癌SGC-7901細胞的作用及與MT1H、ERCC1表達的相關性,探討MT1H、ERCC1表達在順鉑耐藥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檢測順鉑對人胃腺癌SGC-7901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不同時間、不同濃度順鉑作用后,人胃腺癌SGC-7901細胞中MT1H、ERCC1表達的變化。結果隨著順鉑濃度的增高,對人胃腺癌SGC-7901細
- 紅景天對人胃腺癌細胞系SGC-7901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紅景天(Rhodiola)對體外培養人胃腺癌細胞系SGC-7901的直接抑制作用機制。方法通過液體培養、集落形成、同位素摻入與MTT比色方法分別檢測給藥后SGC-7901的增殖情況。結果給藥組SGC-7901細胞增殖緩慢甚至停滯,生存率下降。結論紅景天能抑制SGC-7901細胞的DNA合成,對其具有細胞毒作用,抑制作用隨藥物的濃度增加而增強。 【關鍵詞】紅景天;SGC-7901;
- 胃腺癌神經浸潤的臨床病理學意義
摘要:目的研究胃腺癌(Gastricadenocarcinoma,GAC)神經組織浸潤與臨床病理學指標的關系。方法復習95例GAC組織常規切片,分析GAC的神經組織浸潤與性別、年齡、組織學分化程度、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和肝、肺、卵巢轉移等生物學行為的關系。結果95例GAC神經組織浸潤的發生率為56%,神經組織浸潤與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和臨床分期均呈正相關(P分別為0.000、0
- 湖北漢族人胃腺癌HLA-DRB1等位基因遺傳易感性
運用序列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sequencespecificprimer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SSP),結合基因序列分析技術,探討湖北漢族人胃腺癌患者HLA-DRB1的遺傳易感性。 健康對照組:隨機選擇無親緣關系湖北籍漢族健康人136名,其中男62例,女74例,平均年齡36歲。胃腺癌組:63例,均為同地區無血緣關系漢族人,男41例,女22例,平均
- 缺氧誘導因子及其應答基因BNIP3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胃腺癌中表達及臨床意義
醫學空間(MEDcyber.com)7月30日消息,該項研究目的是檢測缺氧誘導因子(HIF)及其應答基因bcl-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胃腺癌中的表達,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在胃腺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70例胃腺癌組織和12例癌旁正常組織中HIF-1α、HIF-2α、BNIP3和VEGF的表達。結果70例胃
- LI-cadherin—一種新的胃腺癌標記物
細胞最終分化方向的過程中,LI-cadherin是關鍵環節。在結直腸癌發生中CDX-2調控著LI-cadherin,二者的mRNA在癌變組織中較非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最新的相關研究發現,在胃腺癌中,CDX-2的過度表達與LI-cadherin顯著相關,在腸化生中CDX-2的表達總是與LI-cadherin呈現很強的成對性。癌細胞的淋巴結轉移與LI-cadherin的表達水平也明顯相關。
- 胃腺癌組織PI3Kp85α、pAkt及Ki67表達和意義
【摘要】 目的利用組織芯片檢測PI3Kp85α、pAkt、Ki67蛋白在胃黏膜、胃腺癌及癌旁組織的表達情況,探討其意義。方法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了30例胃黏膜組織、85胃腺癌組織(分為高、中、低分化3種)及其癌旁組織中PI3Kp85α、pAkt及Ki67的表達。結果PI3Kp85α、pAkt和Ki67蛋白在胃黏膜、癌旁組織及胃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3~57.5
- 胃腺癌:回顧和展望
.241(1):27-39,January2005.胃癌是對人類生命安全威脅最大的幾種惡性腫瘤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雖然對它的研究不斷進步,但臨床上胃癌的死亡率幾乎沒有得到改善。各項研究都顯示,目前還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手術方案的選擇以及治療方法的進步。最近加拿大學者對近年來胃癌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他們回顧了1980年至2003年有關胃腺癌的醫學文獻,總結了胃癌的流行病學、病理和分期、外科
- 胃腺癌:回顧和展望
.241(1):27-39,January2005.胃癌是對人類生命安全威脅最大的幾種惡性腫瘤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雖然對它的研究不斷進步,但臨床上胃癌的死亡率幾乎沒有得到改善。各項研究都顯示,目前還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手術方案的選擇以及治療方法的進步。最近加拿大學者對近年來胃癌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他們回顧了1980年至2003年有關胃腺癌的醫學文獻,總結了胃癌的流行病學、病理和分期、外科
- GAS、GLU、INS在胃癌組織和血液中的含量表達及意義
【摘要】目的對30例原發性進展期胃腺癌進行胃癌及周圍組織和血液中的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和胰島素(INS)的含量測定,研究胃癌與檢測指標間的相關性,進一步了解胃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及規律。方法取胃癌不同部位的新鮮組織和手術前后的血清標本,通過免疫組化方法檢測各組織和血清中的GAS、GLU和INS的含量表達及其相關性。結果癌細胞組織中的GAS含量明顯高于遠癌部組織和手術前、后的血液的
- 幽門螺桿菌空泡毒素新基因——中間序列
oenterology.2007Sep;133(3):926-36.醫學空間(MEDcyber.com)9月21日消息,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幽門螺桿菌毒性的新因素——空泡毒素中間序列,其與胃腺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空泡毒素基因(vacA基因)編碼VacA毒素,VacA毒素是幽門螺桿菌產生的重要毒力因子,使細胞發生空泡變性,vacA基因信號序列(s)和中區序列(m)的不同可在各菌株間表現為五種
- 依賴JNK途徑的凋亡發生
spase-2的激活和caspase-依賴的Bax和Bak變化所介導,JNK激活的水平和凋亡的水平緊密相關。 3,4-二羥基苯甲酸具有抗腫瘤生長的作用。為了探究其作用機制,LinHH等[16]以人胃腺瘤細胞作為靶細胞,分析其導致細胞凋亡的信號傳導機制,結果發現,PCA以時間和劑量依賴的方式誘導人胃腺瘤細胞發生凋亡,出現凋亡小體形成,亞二倍體相分布增加等變化。應用藥理性抑制劑或者用突變的JNK表達
- 第三節 基因類腫瘤標志物的進展及其臨床應用
癌基因類腫瘤標志物癌基因細胞株或原發腫瘤相關腫瘤N-myc細胞株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肺癌(小細胞) 原發腫瘤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C-erb-2原發腫瘤胃腺癌、腎腺癌、乳腺癌N-ras細胞株胃腺癌C-myc細胞株乳腺癌、胃腺癌、肺癌(巨細胞) 原發腫瘤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結腸腺癌H-ras細胞株黑色瘤 原發腫瘤膀胱癌、皮膚鱗癌K-ras細胞株結腸癌、骨肉瘤 原發腫瘤膀胱癌
- 用反義嗎啉環寡核苷酸選擇性剪接Mcl-1Pre-mRNA的修飾可誘導基底細胞癌凋亡
啉環寡核苷酸(antisensemorpholinooligonucleotides,AMOs)可以特異性針對Mcl-1pre-mRNA,使Mcl-1L進行選擇性剪接成為Mcl-1S及其蛋白,從而增加促凋亡蛋白Mcl-1S而誘導凋亡。這在人胃腺癌黏膜上皮細胞(AGS)也有同樣反應。因此研究認為AMOs可通過選擇性剪接Mcl-1Pre-mRNA的修飾而誘導癌細胞凋亡,有望成為腫瘤治療的措施。作者:
- 第二節 血細胞及其功能
12和葉酸作為輔酶。 維生素B12是含鈷的有機化合物,多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機體對維生素B12的吸收必須要有內因子(intrinsicfactor)和R結合蛋白(Rprotein)參與。內因子是由胃腺的壁細胞所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分子量在50000-60000之間,而R(rapid)蛋白是一種電泳速度很快的血漿蛋白。在酸性的胃液中,維生素B12主要與R蛋白結合,到了小腸上段處胰蛋白酶將這種結合斷
- 5-HT細胞移植對慢性不可預見性抑郁癥大鼠多器官損傷的作用與可能性機制
觀察。結果(1)與Ⅱ組相比,Ⅲ和Ⅳ組大鼠行為明顯改善;(2)大體解剖顯示:Ⅱ組大鼠肺出現灶狀充血,30%出現肺膿腫現象;Ⅲ組大鼠肺病變明顯減輕,未見肺膿腫發生;(3)HE和免疫組化染色:Ⅱ組大鼠出現胃腺萎縮,肺組織間炎癥細胞增多;Ⅲ和Ⅳ組大鼠胃腺和食管黏膜上皮萎縮以及肺組織炎癥反應減輕,5-HT免疫反應增強,陽性細胞數目增多,與Ⅱ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5-HT神經細胞移植對慢性不可
- 子宮內膜腺癌組織Ki67蛋白和caspase3表達及意義
的發生機制中Ki67蛋白的過表達和caspase3的表達下調在許多研究結果中相同。但兩者之間是否相關以及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目前國內尚未見相關報道,即使國外也僅有少量研究。HOSHI等[18]對胃腺癌中caspase3和Ki67蛋白的相關表達的研究提示,在胃腺癌中caspase3表達受阻和Ki67蛋白過度表達呈較弱的負相關,雖然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但為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線索。本
- 抗Hp藥物設計重要靶點晶體結構被成功解析
題組與蔣華良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合作,最近成功解析了抗幽門螺桿菌(Hp)藥物設計的重要靶點——二氨基庚二酸脫羧酶(DAPDC)晶體,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生物化學雜志》上。 幽門螺桿菌是消化道潰瘍、胃腺癌以及胃淋巴癌的主要誘因,其有效的藥物治療是消化病學研究的一個熱點。然而,抗生素的濫用等使得幽門螺桿菌對現有療法的耐藥性越來越高,發現新型抗菌藥物迫在眉睫。針對細菌獨有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設計與開發
- EphB2配體結合域基因片段的高效表達
切相關[3]。依據Eph亞族在胞外結構域上同源性,表達分布與結合配體的不同情況,又可將其分成EphA和EphBsubgroup。人EphB2(Erk,Hek5)全長序列是Kiyokawa等從人高分化胃腺癌cDNA文庫中得到,EphB2和其跨膜配體ephrin-B1(Elk-L/Lerk2)與引導神經元向什么方向延伸發展即軸突發育路徑有關[4]。EphB2主要在上皮來源的組織表達,在各種腫瘤組織和
- 第六節 腎上腺
明應激反應是多種激素參與并使機體抵抗力增強的非特異性反應。 糖皮質激素的作用廣泛而復雜,以上僅簡述了它們的主要作用。此外,還有多方面的作用,如促進胎兒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增強骨骼肌的收縮力,提高胃腺細胞對迷走神經與胃泌素的反應性,增加胃酸與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抑制骨的形成而促進其分解等。臨床上使用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及其類似物,可用于抗炎、抗過敏、抗毒和抗休克。 2.鹽皮質激素主要為醛固醇,對水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細胞表面或游離在血清中,使紅細胞致敏,或激活補體,紅細胞過早破壞而發生溶血情貧血。診斷(一)、病史及癥狀⑴病史提問:注意:①有無黃疸、輸血史;②是否有疼痛性手足發紺;③是否患有淋巴系統腫瘤、骨髓瘤、胃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支原體、病毒感染及梅毒等疾病。④是否應用青霉素、奎尼丁、奎寧、甲基多巴等藥物。⑵臨床癥狀:頭昏、乏力、氣短、心悸;寒戰、發熱、腰痛、胸悶(急性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表面或游離在血清中,使紅細胞致敏,或激活補體,紅細胞過早破壞而發生溶血情貧血。【診斷】(一)、病史及癥狀⑴病史提問:注意:①有無黃疸、輸血史;②是否有疼痛性手足發紺;③是否患有淋巴系統腫瘤、骨髓瘤、胃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支原體、病毒感染及梅毒等疾病。④是否應用青霉素、奎尼丁、奎寧、甲基多巴等藥物。⑵臨床癥狀:頭昏、乏力、氣短、心悸;寒戰、發熱、腰痛、胸悶(急性
- 新福菌素聯用干擾素腹腔注射治療癌性腹水
-IFN)腹腔內注射,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58例患者均經術后病理證實或經腹水檢測而明確診斷。男32例,女26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5歲。其中卵巢癌14例、胃腺癌18例、結直腸腺癌11例、肝癌15例;大量腹水21例、中等量腹水28例、少量腹水9例。1.2方法常規腹腔穿刺盡可能抽盡腹水,然后腹腔內注入α-干擾素400~600萬U新福菌素0.4~0.6mg,
- 什么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而引起紅細胞的機械性損傷和溶血。 ②血管本身無病,而以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為主。胎盤過早剝離、伴有休克的敗血癥和促凝性蛇毒中毒等引起的溶血,都是以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為主的。廣泛的癌轉移,特別是乳腺癌和胃腺癌也能引起此類貧血。因為這種癌細胞分泌的粘蛋白具有血栓形成作用,可造成血管內凝血。 臨床表現主要為原發病的各種表現加溶血性貧血的表現。如果溶血突然出現,發展迅速,可見有血紅蛋白。肝脾偶見腫大。紅
- 卡鉑及白細胞介素Ⅱ加熱療法治療惡性腹腔積液療效觀察
鉑及白細胞介素Ⅱ行腹腔熱灌注化療30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均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為惡性腫瘤。男16例,女14例,年齡32~74歲,平均54歲,其中:食管鱗癌7例,胃腺癌術后3例,結腸癌6例,乳腺癌術后4例,卵巢癌術后6例,原發性肝癌2例,淋巴瘤2例。治療前均行腹部B超檢查定位,且腹水脫落細胞學查見惡性腫瘤細胞。 1.2治療方法先行腹腔穿刺排液,盡可能放盡腹水,
- 第四節 碘缺乏病
、云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南、湖北及臺灣等地的山區或沖積平原。 (二)人體分布 人體內含碘30mg(25~50mg),甲狀腺內含碘最多(8~15mg),一般男性高于女性。此外,腎、肝、唾液腺、胃腺、乳腺、松果體、肌肉、腦、淋巴結、卵巢均含有碘。碘在組織中主要以有機碘形式存在(多為10~20ug/kg),血液中的碘主要是蛋白結合碘(PBI),無機碘含量甚微。 人體碘的來源有80%~90%來自
- 老年人科學飲食的營養原則是什么?
合理的營養是減少疾病發生和延長人類壽命的一個重要條件。飲食則是提供營養的最主要途徑,但當人進入老年期后,隨著人體生理功能的衰退,新陳代謝變慢;因牙齒磨損或脫落,對食物的咀嚼力減弱;消化系的唾液腺、胃腺、胰腺的消化酶分泌均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少;胃粘膜的逐漸萎縮;胃腸蠕動功能低下等,均使消化功能減弱。現代醫學認為,合理的膳食、平衡的營養是老年人的主要飲食原則。 老年人在飲食營養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P16基因與腫瘤
中發現P16缺失率達50%。其中高甲基化是此病最常見的基因變態原因[12,14]。 4P16基因在臨床上的研究目前P16基因作為新的抑癌基因已被國內外的很多學者所研究。在國內,賀修勝及主改霞等關于胃腺癌、卵巢漿液性囊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研究中發現正常組、癌前病變組、胃癌組中的P16表達呈遞增趨勢,此情況在卵巢和子宮內膜中也存在,但到了病變的中、晚期,P16的陽性表達率又低于早期的病例。提示P16
- 奧克
藥物名稱奧克藥物別名奧美拉唑英文名稱說 明功用作用本品作用于胃腺壁細胞,為H+-K+-ATP酶抑制劑,選擇性對胃酸分泌有明顯抑制作用,起效迅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和胃泌素瘤。用法用量胃、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每日早晨吞服20mg,對用其它治療而不愈的患者,每日早晨吞服40mg,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程為2-4周;胃潰瘍和反流性食管炎療程為4-8周。 治療胃泌素瘤,首次劑量為60m
- 不能手術的惡性吞咽困難病人采用內鏡激光姑息治療的國外近況
行Nd∶YAG激光治療,對其中伴有吞咽困難者40例輸出功率為50~100W,治療輸出能量平均每次為10000J,30例(75%)吞咽困難獲得改善。Patrice等[9]報道38例不能手術的食管鱗癌、胃腺癌病人首選光動力治療,使局部腫瘤完全破壞,無復發期介于13.8~17.4個月之間。Naveau等[10]報道對144例食管癌、賁門癌病人進行內鏡激光消融、汽化治療,平均治療2.9次后,吞咽困難改善
- 幽門螺桿菌毒素研究進展
60%的Hp為Tox+,表達vacA蛋白。只有60%的Hp具有CagA基因,表達CagA蛋白,所有這些菌稱為CagA+菌。幾乎所有的CagA+是Tox+,已有資料表明VacA和CagA與消化性潰瘍及胃腺癌等嚴重胃黏膜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1VacA蛋白與vacA基因Hp毒素最早由Leunk等[1]在培養Hp的布氏培養基中發現的。用培養Hp的培養基濃縮液與Hela細胞一同培養,發現培養中的某些因子
- 雙靈固本散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30例臨床觀察
失去手術機會或停用或放化療6周以上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最大74歲,最小42歲。30例中肺鱗癌5例,肺腺癌5例,肺低分化癌1例,肝癌1例,結腸腺癌2例,直腸腺癌1例,食管鱗癌4例,喉鱗癌4例,胃腺癌2例,惡性淋巴瘤1例,乳腺單純癌1例,舌鱗癌1例,卵巢囊腺癌2例。臨床分期:Ⅱ期4例,Ⅲ期11例,Ⅳ期15例。中醫辨證分型:脾虛痰濕型12例,氣滯血瘀型9例,陰虛內熱型9例。 1.2藥物劑量與
- 膀胱癌多藥耐藥的流式細胞術分析
e,sensitivemodelforstudyingP-Glycoproteinantagonists.cancerRes,1994,54:730-737. [3]鄭國強,韓濟生,劉敘儀,等.人胃腺癌阿霉素耐藥細胞系BGC-823/DOX耐藥機理的研究.中華外科雜志,1997,36:325-328. [4]SteinU,WaltherW,ShoemakerRH.Reversalofmult
- 第十三章 消化腺--一、大唾液腺
第十三章 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管壁內的許多小消化腺(如口腔粘膜小唾液腺、胃腺、腸腺等)和構成器官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大消化腺是實質性器官,外包以結締組織被膜,被膜的結締組織伸入腺內,將腺分隔為若干葉和(或)小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也隨同進入腺內。腺分實質和間質兩部分。由腺細胞組成的腺泡以及腺的導管為實質;被膜和葉間與小葉間結締組織為間質。 大消化腺的分泌物經導管排入消化管,
-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45例臨床分析
本組膀胱腫瘤切除率100%。TURBT并發閉孔神經反射2例,術后出血1例(經內鏡再次止血后痊愈)。術后隨訪6個月~3年,45例中1例死于晚期轉移癌,2例死于非膀胱原發腫瘤(肺心病并發心力衰竭1例,胃腺癌1例)。42例中腫瘤復發20例,復發率為47.6%,其中原位癌復發9例,異位復發32例,二級腫瘤復發升級1例。復發時間:12個月3例,12~36個月39例,其中復發4次1例,3次2例,2次39例
- 漿膜腔積液細胞病理學診斷
態的神經內分泌癌十二、肺腺癌細胞的基本形態特征第三節卵巢腺癌一、交界性漿液性囊腺瘤二、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三、黏液性乳頭狀囊腺癌四、內膜樣癌五、透明細胞癌六、中。腎瘤七、I
胃腺癌一、印戒細胞癌二、低分化腺癌三、高分化腺癌四、乳頭狀腺癌第五節乳腺癌一、大球團型二、大小球團混合型三、黏液型四、濾泡型五、脂質細胞質型六、大嗜酸細胞型七、氣球型第六節子宮內膜腺癌和子宮頸癌一、子 - 半邊旗提取物5F對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細胞及肺組織病理的影響
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民間用于治療蛇咬傷、外傷出血、痢疾、腸炎、肝炎等。從半邊旗中提取的化合物如5F、6F、A、PSE等在體外可抑制多種人癌細胞的生長,如肺癌SPC-A-1、低分化鼻咽癌CNE-2Z、胃腺癌MGC-803、肝癌BEL-7402及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等,均具有細胞毒性[1],提示其對生長活躍的細胞有抑制作用。本課題選用從中草藥半邊旗中提取的一種具有抗腫瘤活性,但副作用極小的成分—
- 為“地溝油”找新出路
于污泥”,它產生的危害是實實在在的。據實驗測定,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導致發育障礙,腸炎,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此外,“地溝油”受污染產生的黃曲霉不僅易使人罹患肝癌,也可能引發胃腺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以及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變。 “油滲油,神仙愁” “地溝油”如此囂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難以分辨。水和油混合會形成鮮明的界面,但將兩種不同的液態油混合時,這種界面便不存在了
- 阻斷VEGF信號傳導途徑的抗腫瘤治療新進展
核苷酸。其中,反義VEGF-cDNA轉染腫瘤細胞可干擾腫瘤細胞內VEGF的合成和分泌,明顯降低轉染細胞的成瘤率、瘤重及腫瘤組織內血管密度[2]。RenJ等[14]用VEGFR-2反義寡核苷酸作用于人胃腺癌細胞株SGC7901,能抑制細胞內VEGFR-2基因的表達,并顯著抑制SGC7901的增殖。該療法已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研究中,它的抗腫瘤血管生成療效與核苷酸的序列、長度、濃度、封閉靶基因的部位
- DNA拓撲異構酶Ⅱ是沙爾威辛作用于釀酒酵母的主要靶點
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從藥用植物南鼠尾草中提取分離,再經修飾優化而得到的一種全新結構二萜醌類化合物。SAL對體外培養腫瘤細胞有顯著的細胞毒作用[1];并能誘導培養的K-562白血病細胞和SGC-7901胃腺癌細胞發生凋亡[2];對小鼠S-180肉瘤、Lewis肺癌和人肺癌裸小鼠移植瘤A-549、LAX-83有明顯的生長抑制作用[3]。SAL具有良好的抗耐藥作用,對三株耐藥細胞的平均耐藥系數為1.2,遠
- 胃癌術后早期腸內、腸外營養的臨床應用
com)9月11日消息,胃癌術后早期臨床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胃癌是最常見的胃腫瘤,系源于上皮的惡性腫瘤,即胃腺癌。中華護理雜志七月第七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將60倒胃癌術后患者分為腸內營養(EN)組和腸外營養(PN)組,各30例,兩組營養支持均等熱量、等氮量,檢測其手術前1天、術后第7天的體重、血漿白蛋...作者:
- 胃泌素在胃癌細胞株的表達及抗胃泌素McAb對胃癌細胞株生長的影響
2005年11月10日中華腫瘤雜志2005Vol.27No.5P.276-27815(成都)為了探討胃泌素在人胃癌細胞株(SGC-7901)的表達以及17肽胃泌素和抗胃泌素McAb對胃癌細胞株生長的影響,研究者以自制的抗胃泌素McAb為一抗,采用免疫組化鏈親和素-生物素復合物法(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檢測胃泌素在人胃癌細胞株SGC-7901的表達,并用1
- 胃泌素在胃癌細胞株的表達及抗胃泌素McAb對胃癌細胞株生長的影響
2005年11月10日中華腫瘤雜志2005Vol.27No.5P.276-27815(成都)為了探討胃泌素在人胃癌細胞株(SGC-7901)的表達以及17肽胃泌素和抗胃泌素McAb對胃癌細胞株生長的影響,研究者以自制的抗胃泌素McAb為一抗,采用免疫組化鏈親和素-生物素復合物作者:自動采集
- 人粘蛋白糖鏈單抗的制備及在胃化生粘膜和胃腫瘤中的應用
人粘蛋白糖鏈單抗的制備及在胃化生粘膜和胃腫瘤中的應用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6期第16卷腫瘤免疫學作者:王悅增 李玉林 張麗紅 三富弘之 岡安粆單位:王悅增(白求恩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長春130021);李玉林(白求恩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長春130021);張麗紅(白求恩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長春130021);三富弘之(北里大學醫學部病理教室);岡安粆(北里大學醫學部病理教室)關鍵詞:單克隆抗
- 3.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系和研究--幽門螺桿菌與胃癌
且應有致病的因—果相關性。 Forman等學者研究了不同國籍的胃癌患者Hp感染情況(表1)。結果表明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國籍者,Hp抗體陽性率在胃癌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allcy進一步研究了Hp感染與胃腺癌的部位及組織學分型的關系。69例組織學證實為胃腺癌,Hp抗體陽性率在賁門部腺癌為38%,非賁門部腺癌為65%,與對照組相比,Hp感染與非賁門部腺癌的危險性相關,OR=2.67(99%CI=1.01
- 轉錄因子Sp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胃癌預后的關系
2007年09月12日中華腫瘤雜志2007年29卷1期107-111醫學空間(MEDcyber.com)9月12日消息,Sp1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可作為預測胃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胃癌是最常見的胃腫瘤,系源于上皮的惡性腫瘤,即胃腺癌。中華腫瘤雜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Sp1在86例胃癌組織、53例淋巴結轉移灶和57例正常胃黏膜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利用凝膠電泳遷移率分析
- 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組織表達及意義
【摘要】 目的探討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組織表達及意義。方法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60例胃腺癌組織(胃癌組)、16例正常胃黏膜組織(正常組)和21例癌旁胃黏膜組織(癌旁組)標本LKB1的表達,并分析其與腫瘤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結果LKB1正常組100.0%強陽性表達,癌旁組61.9%強陽性、38.1%弱陽性表達,胃癌組46.7%弱陽性表達,各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H=60.412,P<0.0
- 胃手術后并發胃腸道瘺的處理
【摘要】目的探討胃手術后并發胃腸道瘺的處理。方法通過總結我院1994~2004年治療胃手術后并發胃腸道瘺28例的經驗和教訓,討論有關外科處理的方式。結果本組病例中20例治愈,4例好轉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71%,病死率14.3%。結論并發胃腸道瘺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及時手術、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和營養支持。 【關鍵詞】胃腸道瘺;處理 胃手術目前仍然是治療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手術后
- 胃鏡檢查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
癌9例進行臨床分析。方法經直視+活檢在其邊緣部位常規做多方向活檢。結果9例早期胃癌通過活檢,病理相符者7例,占77.85%。術后病理均得到證實。結論內鏡檢查對早期胃癌有很大臨床診斷價值,即可直接觀察胃粘膜微細變化,又可借助活檢進行組織學及細胞學檢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 關鍵詞胃鏡早期胃癌診斷率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80-6115(2004)07-0628-02 胃癌的早期診
- 慢性淺表性胃炎與胃潰瘍、胃癌的發病有何關系?
(1)慢性淺表性胃炎與胃潰瘍發病的關系:淺表性胃炎與胃潰瘍在致病因素和發病機制方面存在著許多共同點,因而胃潰瘍的發病與慢性淺表性胃炎有著不可避免的聯系。目前大多數學者一般認為,慢性胃炎是潰瘍病的發病因素之一。現已有大量證據可證實慢性胃炎可作為潰瘍病發病因素:①潰瘍病幾乎均伴有慢性胃炎,慢性潰瘍周圍均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亦罕見不伴有慢性胃竇胃炎者;②胃炎發病部位與胃潰瘍好發部位相同,胃炎發病率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