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王畸叟
摘要:王畸叟即王履。王履(1332~?)為元末明初醫家,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山人,昆山(今江蘇昆山)人。通詩文畫藝,曾學醫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醫正。著述較多,有《標題原病式》、《百病鉤玄》、《醫韻統》等,但留傳行世的僅有《醫經溯洄集》一書。此書不少論述表現出他所主張的“讀者當活法,勿拘執”的進步治學思想,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書的古典醫理以及宋以后著名醫家的論點,有不少獨到的闡述和發揮。尤其在論述傷寒和溫病的區別上,具有獨創見解。如提出“感天氣惡毒異氣”的病因觀點,肯定了溫病的臨證特點。在醫理上,重視心腎和“真陰真陽”之論,繼承并發揮了朱震亨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吸收了劉完素的治病以瀉火為主的思想,提出治療溫病當以除熱為主,奠定了溫病治療中的清熱養陰法則,對其后溫病學家,如葉天士等很有影響。他所重視并論述的“真陰真陽”之說,對明代醫家所論的“命門”說,亦有一定影響。他如主張對疾病從臨床癥狀來分析,反對侈談運氣等等,都有一定意義。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15/10/1 19:19:48 438字 ]
相關詞條:
- 王畸叟
拼音:wángjīsǒu英文:王畸叟即王履。王履(1332~?)為元末明初醫家,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山人,昆山(今江蘇昆山)人。通詩文畫藝,曾學醫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醫正。著述較多,有《標題原病式》、《百病鉤玄》、《醫韻統》等,但留傳行世的僅有《醫經溯洄集》一書。此書不少論述表現出他所主張的“讀者當活法,勿拘執”的進步治學思想,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書的古典醫理...
- 王云泉
拼音:wángyúnquán英文:王云泉為王文謨的父親。王文謨(16世紀)為明代醫家,江西人。世醫出身,編有《醫學鉤玄》(佚),又編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親(王云泉)的經驗方和本人用過的有效方劑,以及民間驗方匯集而成。...
- 王瓜子
拼音:wángguāzǐ英文:Japanesesnakegourdseed;《中醫大辭典》·王瓜子:王瓜子為中藥名,出自《藥性論》。別名:赤雹子、馬雹兒子、土瓜仁來源:葫蘆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種子。性味歸經:酸、苦,平。入肺、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潤肺,涼血。治肺痿吐血,黃疸,痢疾,腸風下血。用法用量:煎服:3~9g。化學成分...
- 王中立
拼音:wángzhōnglì英文:王中立為明代醫家。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精嬰兒方脈,求治者若市。孫以勤,為安吉(今屬浙江)訓導。曾孫元吉,為德清(今屬浙江)訓導,應召入覲,留太醫院。其后裔鐘世、王鑾等均有醫名。...
- 王忠誠
拼音:wángzhōngchéng王忠誠,中國工程院院士,1925年出生于山東煙臺。1950年6月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醫科大學),黨員。王忠誠院士,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外科專家咨詢團委員,國際腦研究協會成員,美國、日本神經外科學會名譽會員。王忠誠院士在神經外科診斷、治療、科研、教學...
- 王方慶
拼音:wángfāngqìng英文:王方慶(?~702)為唐官吏,名琳。其先自丹陽(治今江蘇南京)遷雍州咸陽(今屬陜西)。武則天時為廣州都督、太子侍讀等。博學多文,篤好經方,精于藥性。著述甚富,醫藥著作有《新本草》41卷、《藥性要訣》5卷、《袖中備急方》3卷、《嶺南急要方》2卷、《針灸服藥禁忌》5卷、《隨身左右百發百中備急方》10卷,均佚。王方慶名琳,以字行,其祖籍為丹陽(今屬江蘇)人,后徙居雍...
- 王文潔
拼音:wángwénjié英文:王文潔(16世紀)為明代醫家,字冰鑒,號無為子,江西人。研究脈學,搜集編選有《太素張神仙脈訣玄微綱領統宗》、《王氏秘傳叔和圖注釋義脈訣評林》、《合并脈訣難經太素評林》等書。推崇古代脈法,尤其泥于太素脈,企圖把所謂能預知人的壽夭富貴、貧賤禍福的太素脈與古典脈理相并列。精研脈學,對太素脈尤感興趣,能以脈制人之生死、富貴、禍福。著有《圖注八十一難經評林捷徑統宗》、《圖注...
- 王安仁
拼音:wángānrén英文:王安仁為元代醫家,曾任太醫院副使。中統二年(1261),朝廷命大名等路之撫使歲給王氏等衣糧,賜田以為永業。同年五月,得朝廷所授金牌,往諸路設立醫學,制定教學及考核等制度。...
- 王惠源
拼音:wánghuìyuán英文:王惠源即王宏翰。王宏翰(?~1700?)為清代醫家,字惠源,號浩然子。江蘇華亭(先世本河汾人,后卜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曾遷居吳縣。博通儒理、天文等。受明末西方天主教教士傳人之西方性理學(主要是生理學)的影響,試圖將“格物致知”等儒家思想與西方醫學相融合,是我國接受西方醫學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述很多,多數已佚,1688年撰《醫學原始》(存),其他如《古今醫...
- 王君迪
拼音:wángjūndí英文:王君迪為宋元間醫生,字君中。由江南遷儀真(今江蘇儀征)。以醫著名。所述《古今方論》,分脈象為24種,參之以外候偏邪,敘述詳悉。...
- 王國瑞
拼音:wángguóruì英文:王國瑞為元末針灸家,字瑞庵。婺源蘭溪(今屬浙江)人。名醫王開之子,承父業,精針灸,屢游三吳,醫名大振。與父合注竇漢卿《銅人針灸密語》。又撰有《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1卷。書中首載《一百二十穴玉龍歌》、飛騰八法等內容。記述經驗取穴效方,并編為歌括。文淺義明,對針灸發展有貢獻。子、孫承其業。...
- 王元素
拼音:wángyuánsù英文:王元素即王丹。王丹為宋代醫生,字元素。精醫術,治病效果較好。重視辨證論治,主張“治風先治脾,治痰先治氣。”...
- 王文選
拼音:wángwénxuǎn英文:王文選即王錫錱。王錫錱為清代醫家,字文選,又字亞拙,號席珍子,又號亞拙山人。萬邑(四川萬縣)人。撰有《醫學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匯集醫學易讀》(1849)。...
- 王樂亭
拼音:wánglètíng英文:王樂亭為現代針灸家。河北香河人。針灸名醫陳肅卿的弟子。臨床上對中風、外傷性截癱、脾胃疾病有一定研究。曾任北京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等職。...
- 王德明
拼音:wángdémíng英文:王德明,1943年生,江蘇高郵人,醫學碩士,主任中醫師,曾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眾中醫藥》雜志編委。單位: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郵碼:210028)最擅長治療的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對萎縮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肝病尤有體會。主要學術成就及獲獎情況:發表醫學論文30篇,擔任《老年病中醫內科治療》一書副主編。作為課題...
- 王學權
拼音:wángxuéquán英文:王學權為清代醫家,字秉衡,浙江錢塘人。1728-1810年。晚號“水北老人”。徙居浙江鹽官,后又遷至杭州。鹽官家族出身,為王孟英的曾祖,長于醫術。以醫名,頗有個人獨到見解,其思想對其曾孫王孟英后來于溫病學之創見頗有影響。其時適值西學東漸,王氏亦受其影響。著有《重慶堂隨筆》(1808),采集不少名言,并記述自己的醫術心得體會,對傷寒的證治、本草藥性、脈診等皆有一定...
- 王國祥
拼音:wángguóxiáng英文:王國祥(1748~1812年),清代醫家。字永嘉,鹽官(今浙江海寧)人。世醫出身,醫術高明,有自己獨特見解。其子王升嘗著《重慶堂隨筆》,未竟而歿。王國祥為之增輯注疏,對于溫病之暑濕、暑熱,皆有所立論。排斥溫補法,認為張子和攻邪法始能中病,亦頗有見地,惜未能完成全書而卒。其孫王孟英為清代溫病名家。父:王學權子:王升孫:王士雄(王孟英)《重慶堂隨筆》([清]王國祥...
- 王懷隱
拼音:wánghuáiyǐn英文:王懷隱為宋代醫家。宋州睢陽(今屬河南商丘南)人。初為道士,精通醫藥。太平興國初年詔還俗,為尚藥奉御,后升任翰林醫官使。太平興國三年(978),宋政府組織編修方書,命王懷隱與副使王祜、鄭奇、醫官陳昭遇等,廣泛收集歷代名方及家傳驗方,主要以隋代《諸病源候總論》為依據,加以分類,附以方藥。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主纂官修《太平圣惠方》,成書百卷,太宗作序,刊行各...
- 王士雄
拼音:wángshìxióng英文:WangShixiong王士雄(1808~1866?),清末醫學家。字孟英,號夢隱(一作夢影),又號潛齋、半癡山人、隨息居士、睡鄉散人、華胥小隱。浙江錢塘人,曾遷居杭州、上海。出身世代醫家,曾祖王學權精于醫學,祖王國祥、父王升均為良醫。少年時家貧,當過鹽行會計,邊鉆研醫學。對溫病的證治和理論有獨到見解,為我國近代較有影響的溫病學家之一,對霍亂的辨證論治積累了豐...
- 王琦
拼音:wángqí英文:王琦(1696-1774年):王琦為清代文人兼醫生。字載韓,號繹庵,又號琢崖,晚年自稱胥山老人。長于詩文,兼通醫學。在醫學方面,輯有《醫林指月》(叢書名。共收集12種醫書,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齋遺書》刊于1949年)。王琦為清代醫家(1696-1774年)。字載韓,號琢崖,緈庵,晚號胥山老人。窮搜博采,費時七年(1764-1777年)刻成《醫林指月》,現行本中計有十...
- 王文鼎
拼音:wángwéndǐng英文:概述:王文鼎為現代中醫學家(1894-1979年)。四川江津縣人。少時因家貧,只能勉力就讀。后隨顏聞修學醫,并在漢口懸壺行醫。擅長內科,建國前積極支持革命活動,后參加中國共產黨。建國后調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工作。1955年衛生部中醫研究院成立,從全國各地調入一部分著名老中醫參加工作,王氏即來京參加工作。于臨床方面,王氏注重調整陰陽,維護正氣,以防御疾病,并強調臨床需...
- 王惟一
拼音:wángwéiyī英文:王惟一(約987~1067)為宋代著名針灸學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醫局翰林醫官,殿中省尚藥奉御。他對古醫書有關針灸的記載和針灸圖詳加考訂,將歷代醫家對針灸穴位反復實踐的豐富經驗進行系統總結,于1026年(天圣四年)編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3卷。1029年由政府頒行各州,并刻文于碑,供入學習傳播。同年,他又設計并主持鑄造針灸銅人兩具,銅人的軀體、臟腑可以分合,體表刻有...
- 王叔和
拼音:wángshūhé英文:WangShuhe王叔和(公元3世紀)為西晉著名醫學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說山東濟寧)人。曾任太醫令,對脈學有較深刻的研究,集錄其前代文獻中有關脈學的內容結合個人的體會,編成《脈經》10卷,列述24種脈象的意義,使古代脈學系統化。并重視針灸治療,首次較系統地記述了臟腑俞、募穴的名稱、位置和應用。他還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加以整理,對于保存古代醫學文獻、促進醫...
- 王鴻驥
拼音:wánghóngjì王鴻驥清代醫家。字翔鶴,四川遂寧人。因幼年多病而究心醫學,通讀古代醫經,于脈法尤多研究。所著醫著有《脈訣采真》,精采古代脈學著作精華,并有所發揮。又有《藥性選要》四卷,系韻體文寫成,對藥物歸經之說持有異議。另撰《醫書捷鈔》,系經與名醫研討后予以修訂,加入傷寒、金匱有關方論,分病輯成。各書合成《利溥集》行世。...
- 王夢祖
拼音:wángmèngzǔ英文:王夢祖為清代醫家,字竹坪,陜西蒲城縣人。潛心醫道50余年,尤究心于傷寒。嘉慶四年(1799)取古今傷寒名家之論,編成《傷寒撮要》4卷,溯其源流,厘其功用。嘗評歷代傷寒注家,贊王叔和闡發張仲景義旨大有功績,而斥方有執、喻嘉言“往往滋疑”,又謂王綸《傷寒參戒》、李子建《傷寒十勸》為不經之說。曾以古代醫經為基礎,參考醫書近百種,結合個人經驗,著成《傷寒撮要》四卷,書分一...
- 王介
拼音:wángjiè英文:王介為宋代醫家,生平不詳,著《履𡺎巖本草》一書。此書為我國最早有彩圖的本草專書。王介為南宋畫家。字圣與,號默庵。本瑯琊(今屬山東)人,平素善工筆畫,曾于慶元間官太尉。晚年曾就其故里所見之藥草寫生成畫,計二百○二種,取名《履巉巖本草》計三卷,畫工精美,彩色鮮艷,系我國最早之彩圖本草著作,為后世所珍重,今存其繪抄本。...
- 王績
拼音:wángjì王績唐代醫生。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今屬山西)人。其兄王通亦是當時名醫,績嘗任秘書正字,后借故辭歸,專心醫藥以濟人。...
- 王九思
拼音:wángjiǔsī英文:王九思為明代醫學家,字敬夫,鄂縣人。明宏治丙辰進士,任吏部主事、郎中。與石友諒、王鼎象、王惟一共撰《難經集注》。王九思為明官吏(1468-1551年),兼通醫學。字敬夫,號渼陂,鄠縣(今屬陜西)人。為弘治九年(1496)進士,后歷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曾與人合注《難經》,至今有《王翰林集注黃帝八十一難經》五卷行世。...
- 王宏翰
拼音:wánghónghàn英文:王宏翰(?~1700?)為清代醫家,字惠源,號浩然子。江蘇華亭(先世本河汾人,后卜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曾遷居吳縣。博通儒理、天文等。受明末西方天主教教士傳人之西方性理學(主要是生理學)的影響,試圖將“格物致知”等儒家思想與西方醫學相融合,是我國接受西方醫學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述很多,多數已佚,1688年撰《醫學原始》(存),其他如《古今醫史》、《四診脈鑒...
- 王好古
拼音:wánghǎogǔ英文:WangHaogu王好古(1200?~?)為元代著名醫學家,字進之,號海藏,趙州(今屬河北趙縣)人。通經史,好醫方,曾跟隨金代名醫李東垣學習,精通醫學。為趙州醫學教授,兼提舉管內醫學。平生著述很多,有《陰證略例》、《湯液本草》、《此事難知》、《醫壘元戎》、《仲景詳辨》、《活人節要歌括》、《斑疹論》、《傷寒辨惑論》等書。在針灸方面,除發揮經絡學說外,注重原穴的臨床應用...
- 王喬
拼音:wángqiáo王喬漢代道士,兼通醫學。生平履貫欠詳。曾著《養性治身經》三卷,謂四季需避風邪,春避青風,夏避赤風,秋避白風,冬避黑風,以五行談養生,在養生史中是較早的一家。...
- 王繼先
拼音:wángjìxiān英文:王繼先(?~1181)為宋代醫官,開封人。曾任昭慶軍承宣使,力主投降賣國,后被罷官貶往福州。他的學生張孝直等校訂本草,紹興二十九年(1159)編成《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22卷,他以“詳定校正官”的名義掛名于書前。其家祖為外科瘍醫,有“黑虎丹”出名。王氏以醫術而晉升官職,曾任昭慶軍承宣使,奉寧軍承宣使等職。因奸佞狡黠后遭貶謫。紹興年間任詳定校正官,與張孝直、高...
- 王碩
拼音:wángshuò英文:王碩為南宋醫家,字德膚,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以當時名醫陳言為師。曾集常用驗方30個,㕮咀藥30種,及市場常售成藥10種,編為《易簡方》1卷。其書今有刻本行世。...
- 王璆
拼音:wángqiú[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英文:王璆(qiú球)為南宋醫家,字孟玉,號是齋,山陰(今屬浙江紹興)人。曾為淮南幕官,1196年(慶元二年)輯成《是齋百一選方》20卷。公余之暇留心醫藥,撰有《是齋百一選方》二十卷刊行于世,今有抄本。...
- 王氣
拼音:wángqì英文:vigorousqi;王氣為生理學名詞。王通旺。王氣指當旺之氣。《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治其王氣,是以反也。”...
- 王氏醫存
拼音:wángshìyīcún英文:《王氏醫存》為醫論著作。十七卷。清·王燕昌撰于1874年。本書雜論病機、醫理、臨床經驗及效方等。本書系作者纂集其個人家傳之醫學理論和經驗,主要內容為雜論病機、醫理、臨床經驗及效方等。現存清·同治甲戌皖城黃竹友齋刻本。...
- 王泰林
拼音:wángtàilín英文:王泰林為清代醫學家(1798-1862年),字旭高,晚號退思居士,江蘇無錫人。學醫于舅父高錦庭,鉆研各家醫書,先以瘍科聞名,后又專門內科,善于化裁古方,醫理主要宗張仲景。故后來轉而究心內科諸證,不泥于古人,頗有發明,化裁古方,其著作甚豐。撰述醫書有《西溪書屋夜話錄》、《醫方歌訣串解》、《環溪草堂醫案》等,在世時皆未刊行。后門人方耕霞將其臨證醫案刊為《王旭高醫案》。...
- 王文謨
拼音:wángwénmó英文:王文謨(16世紀)為明代醫學家,江西人。世醫出身,編有《醫學鉤玄》(佚),又編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親(王云泉)的經驗方和本人用過的有效方劑,以及民間驗方匯集而成。王文謨字繼周,江右(今屬江西)人,世醫出身。現僅日本有存。另著《醫學鉤玄》,今佚。...
- 王克明
拼音:wángkèmíng英文:王克明為南宋醫家(11-12世紀)(1069~1135)。字彥昭,祖籍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后遷居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自幼體弱多病,讀《難經》、《黃帝內經素問》,專心研究醫學,以醫術聞名江浙一帶,尤擅長針灸。治療風痿、氣秘腹脹、風噤不語等,每多良效。據《宋史》載:有人病風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針而步履如初。應試中選,后使金,屢任醫官,曾救治軍中大疫,活數萬人。...
- 王素
拼音:wángsù英文:王素為宋代醫家,撰有《王素經驗方》3卷。王素字仲儀,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系當時太尉王旦之季子,官至侍御史,據載王氏撰有《王素經驗方》三卷,未見行世。...
- 王遂
拼音:wángsuí英文:王遂為西漢時醫家。為齊王侍醫,講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履貫欠詳。嘗任齊王侍御醫。因體孱弱而自煉“五石”之藥服食,后因中毒發疽而死。名醫淳于意嘗勸其停服未果,事見《史記·倉公傳》。...
- 王微
拼音:wángwēi英文:王微為南北朝時期宋人,字景玄,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少年時好學,博覽群書,無所不通。兼解音律、醫方、陰陽、術數。也愛好醫書,尤對藥物有所研究。因幼時孱弱而自行調理,自信攝養有方。嘗曰:時病虛,平生好服上藥,自此始信攝養有征,故門冬、蒼術,隨時參進,寒溫相補,欲以扶護危羸。撰有《服食方》,已佚。...
- 王普耀
拼音:wángpǔyào王普耀清代醫家。字香巖。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博覽群書,尤精于內科。因診務繁忙而無暇著述,故由其口授門生,講述醫經,闡發臨證心得,經弟子整理成醫案、醫論。其中之醫論以《醫學體用》之書名問世,并刊入《三三醫書》中,于喻昌三燥證頗多發揮。另有《王香巖醫案》,系近人整理發表于雜志者。...
- 王通
拼音:wángtōng王通宋代醫生。生平履貫欠詳,嘗以雞子清調一異散救活儒士任道久治不愈之腿上無名腫毒,名噪一時。...
- 王貺
拼音:wángkuàng英文:王貺為宋代醫家,或誤作王況,字子亨,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曾拜南京(今河南商丘)名醫宋道方學醫,為其女婿,盡得其傳。其技藝甚精,尤長于針刺治療奇疾,嘗治一患者因驚而吐舌不能縮回,名噪一時。后更加意于方書。宣和年間(1119-1125年)以醫得幸,人稱“王朝奉”。著有《濟世全生指迷方》3卷(1126)。其脈論及辨脈法諸條,明白通曉,被視為診家樞要。今本系從《永樂大典》...
- 王鑾
拼音:wángluán王鑾明代醫家。字文融,號容湖,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世醫出身,得其家傳,擅長兒科。所著之《幼科類萃》二十八卷,皆系擷取歷代諸家說要,由受胎起直至小兒之視脈觀色,都有涉及,其中亦有個人一得之見。...
- 王夢蘭
拼音:wángmènglán王夢蘭明清間醫家。字蕙子,號醒庵主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平時注意搜集驗方,終于集為《秘方集驗》,認為書中皆驗之有效者,足以濟人,現有刻本行世。...
- 王氏博濟方
拼音:wángshìbójìfāng英文:《王氏博濟方》即《博濟方》。《博濟方》為方書名。原名《王氏博濟方》。3卷,宋·王袞撰,刊于1047年。作者原收輯醫方7000余首,此書系從中選錄五百余方編撰而成。明代以后原書已佚,今本系編《四庫全書》時自《永樂大典》輯出,后改編為5卷,僅得350余方。輯本的內容分為:傷寒、風證、勞證、血證、三焦證治、五臟證治、諸氣、諸積、目疾、齒須發以及胎產、經氣、瘡科...
- 王末
拼音:wángmò英文:王末為隋代小兒科醫家,生平不詳。撰有《小兒用藥本草》2卷,《療小兒雜方》17卷,均佚。...
- 王良璨
拼音:wángliángcàn王良璨明代醫家。生平履貫欠詳,據《中國醫籍考》載其著有《小青囊》十卷,未見傳世。...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