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亡津液為病機。指人體津液的耗失與消亡。又稱亡津。多因于誤治(如誤汗、誤吐、誤下)或熱邪熾盛所致。[1]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5.
治療亡津液的方劑
- 承氣生化湯
錢,炮姜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產后胃燥,亡津液,大便結閉。用法用量:水煎,加酒3匙沖服。摘錄...
- 調氣滋補溫腸丸
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以致大便秘結。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飲...
- 滋陰養榮湯
草4分,五味子14粒。主治:消渴。汗下過多,內亡津液,或病后水虧火炎,口燥咽干。用法用量:水煎,溫...
- 治疳丸
。主治:或因哺食太早,或因恣食甘肥,或因重劑重亡津液,虛火上炎,或因乳母飲食、起居、七情、勞逸致患...
- 拯濟換骨丹
用藥禁忌:如中風無汗宜服。若體虛自汗服之,是重亡津液也。若風盛之人當于密室溫臥取汗。自汗者不宜服。...
- 更多治療亡津液的方劑
治療亡津液的中成藥
- 五苓散
合補益脾胃之劑服用。濕熱者忌用。若汗下之后,內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五苓,恐重亡津液,而益虧其...
- 潤腸丸
,焙)2兩,沉香(別研)1兩。主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結。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飲送下...
- 參麥注射液
臟衰弱引起的低血壓。3.氣虛多汗者,“熱性病”的津液耗損,屬于氣陰兩虛證候者。4.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小活絡丹
經絡,病久不愈,影響氣血不得宣通,營衛失其流暢,津液凝聚為痰,血行痹阻為瘀。風寒濕邪與痰瘀交阻,故見...
- 玉真散
0例,其中約有50例破傷風,除7例因治療過晚而死亡外,均治愈,未見后遺癥。處方:白附子12兩,生南...
- 更多治療亡津液的中成藥
治療亡津液的穴位
- 鬼市
家兔心電圖R波電位,降低休克動物死亡率,并延緩死亡時間,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用組織化學方法證實,非...
- 人中
家兔心電圖R波電位,降低休克動物死亡率,并延緩死亡時間,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用組織化學方法證實,非...
- 鬼客廳
家兔心電圖R波電位,降低休克動物死亡率,并延緩死亡時間,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用組織化學方法證實,非...
- 鬼宮
家兔心電圖R波電位,降低休克動物死亡率,并延緩死亡時間,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用組織化學方法證實,非...
- 水溝
家兔心電圖R波電位,降低休克動物死亡率,并延緩死亡時間,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用組織化學方法證實,非...
- 更多治療亡津液的穴位
古籍中的亡津液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四]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全篇
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
- 《傷寒論輯義》:[卷四]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明者。太陽證猶未罷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而胃中干燥。大便難者。遂為脾約也。脾約以胃中...
-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豈二子未讀仲景書耶。喻氏謂仲景不用于陽明。恐亡津液。與本草生津之說左矣。桂枝湯啜粥者。因無麻黃之...
- 《傷寒論注》:[卷三]陽明脈證上
之后者,有風寒外束熱不得越而實者,有妄汗吐下重亡津液而實者,有從本經熱盛而實者,有從他經轉屬而實者...
- 《傷寒論條辨》:[卷之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第二
蓋不當下而反下之。故證變如此。不可汗者。禁勿重亡津液以復損其陰也。當自汗出乃解者。言下雖反而病未甚...
- 更多古籍中的亡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