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外經指經脈行于體表和四肢的外圍部分[1]。外經指經脈外行于體表肢節的部分[2]。與內行于臟腑的部分相對而言[2]。《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黃帝內經太素》:“……十二經脈,入府藏者,以為內經,行于四支(同肢)及皮膚者,以為外經也。”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外經
- 《中國醫籍考》:[卷一]醫經(一)
〔黃帝內經〕漢志十八卷佚〔外經〕漢志三十七卷佚〔黃帝素問〕隋志九卷(梁八卷按舊唐志亦曰八卷)存佚皇甫...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二·九針之二]五節刺
黃帝曰∶子言五節,余未知其意。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以下言刺道五節之意也。外經者,十二...
- 《經絡全書》:[前編·分野]四十、〔掌銳骨〕
,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焉。其外經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于掌后銳骨之端。沈承之曰∶...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一]邪氣臟腑病形第四
中。黃帝曰。滎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黃帝曰。治內腑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合...
- 《類經》:[二十卷針刺類]二十四、六腑之病取之于合
。)黃帝曰∶滎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滎氣脈浮淺,故可治外經之病。合則氣...
- 更多古籍中的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