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tú sī zǐ
2 英文參考
the seed of Chinese dodder[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Semen Cuscuta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Cuscuta sinensis Lam.[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cuscutae[朗道漢英字典]
cuscuta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uscutae,sem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od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odder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ield dod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cuscut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dodder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Cuscut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odder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菟絲子
菟絲子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種子[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Cuscut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dodder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菟絲子的別名
7 來源
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種子[1]。
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Cuscuta chinensis Lam的種子[2]。
8 原植物形態
一年生寄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細,纏繞,黃色,無葉。花簇生于葉腋,苞片及小苞片鱗片狀;花萼杯狀,5裂;花冠白色,鐘形,長為花萼的2倍,和無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雄蕊花絲扁短,基部生有鱗片,矩圓形,邊緣流蘇狀;子房2室,花柱2。蒴果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蓋裂。種子2~4粒。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邊、荒地及灌叢中,常寄生于豆科等植物上。
9 產地
菟絲子主產江蘇、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2]。
菟絲子主產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江蘇、黑龍江、吉林。
10 采收與初加工
11 生藥性狀
種子類球形或卵形,略扁,直徑1~1.5mm。表面灰棕色或紅棕色,具細密突起的小點,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堅硬,除去種皮,可見卷旋狀的胚。味微苦澀。
12 性味歸經
菟絲子味辛、甘,性平;歸肝、腎、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菟絲子的功效與主治
菟絲子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的功效,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菟絲子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安胎的功效[2]:
菟絲子治腰膝酸痛,陽痿,早泄,遺精,遺尿,尿頻余瀝,耳鳴,頭眩眼花,視力減退,先兆流產,胎動不安:煎服,9~15g[2]。
(1)用于肝腎虧損所致目暗不明,迎風冷淚,翳膜難消等。常與楮實子、枸杞子、五味子等配用,如駐景丸加減方。
(2)用于治療腎虛陽氣不足,目昏暗不能遠視,常與山萸肉、白茯苓配伍,如菟絲子丸。
14 菟絲子的化學成分
菟絲子含樹脂樣糖甙、膽甾醇、蕓苔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豆甾醇及三萜酸類、糖類。
菟絲子含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香樹脂醇等三萜成分。又含槲皮素、紫云英苷、菟絲子胺、菟絲子苷、熊果酚、綠原酸和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2]。
15 菟絲子的藥理作用
菟絲子浸劑和醇提取液能加強離體蟾蜍心肌收縮力,浸劑能降低麻醉狗血壓,抑制腸蠕動[2]。
菟絲子對甲狀腺功能減退模型動物有治療作用,也有促性腺樣作用,亦可使動物實驗性白內障晶狀體逆轉透明[2]。
菟絲子對大鼠肝、腎、心、腦勻漿脂質過氧化反應有非常顯著的抑制,呈現較好的抗衰老作用[2]。
菟絲子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2]。
16 菟絲子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菟絲子
Tusizi
CUSCUTAE SEMEN
16.2 來源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Cuscuta australis.或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曬于,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16.3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種臍線形或扁圓形。質堅實,不易以指甲壓碎。氣微,味淡。
16.4 鑒別
(1)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熱煮至種皮破裂時,可露出黃白色卷旋狀的胚,形如吐絲。
(2)本品粉末黃褐色或深褐色。種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側壁增厚;表面觀呈圓多角形,角隅處壁明顯增厚。種皮柵狀細胞成片,斷面觀2列,外列細胞較內列細胞短,具光輝帶,位于內側細胞的上部;表面觀呈多角形,皺縮。胚乳細胞呈多角形或類圓形,胞腔內含糊粉粒。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4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菟絲子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金絲桃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u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冰醋酸-水(4:1: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16.5.1 水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H第一法)。
16.5.2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4.0%(附錄Ⅸ K)。
16.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16.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17:8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60nm。理論板數按金絲桃苷峰計算應不低于5000。
16.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金絲桃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8μg的溶液,即得。
16.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1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80%甲醇40ml,超聲處理(功率500W,頻率40kHz)1小時,放冷,加8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6.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金絲桃苷(C21H20O12)不得少于0.10%。
16.7 菟絲子飲片
16.7.1 炮制
16.7.1.1 菟絲子
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16.7.1.1.1 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6.7.1.2 鹽菟絲子
取凈菟絲子,照鹽炙法(附錄ⅡD)炒至微鼓起。
本品形如菟絲子,表面棕黃色,裂開,略有香氣。
16.7.1.2.1 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6.7.2 性味與歸經
辛、甘,平。歸肝、腎、脾經。
16.7.3 功能與主治
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腎虛胎漏,胎動不安,目昏耳鳴,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16.7.4 用法與用量
6~12g。外用適量。
16.7.5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16.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菟絲子的方劑
- 菟絲子丸
和劑局方》卷五:菟絲子丸:別名:大菟絲子丸(《證治準繩·類方》卷三)。處方:菟絲子(凈洗,酒浸)澤...
- 菟絲子散
sīzǐsǎn《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菟絲子散:處方:菟絲子60克(酒浸三,日,曬干,別搗為末)牡...
- 還睛丸
惠民和劑局方》卷七:還睛丸:處方:白術(生用)菟絲子(酒浸,別研)青葙子(去土)防風(去蘆)甘草(...
- 左歸丸
川牛膝90g、鹿角膠120g、龜板膠120g、菟絲子120g,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功效。主治真...
- 石斛散
根,銼)巴戟30克(去心)桑螵蛸22克(微炒)菟絲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別杵為末)杜仲22克(...
- 更多用到中藥菟絲子的方劑
用到中藥菟絲子的中成藥
- 左歸丸
川牛膝90g、鹿角膠120g、龜板膠120g、菟絲子120g,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功效。主治真...
- 補肝丸
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異授眼科》:組成:菟絲子(酒煮,搗爛)3兩,柏子仁(炒)3兩,枸杞3兩...
- 鎖陽固精丸
、肉蓯蓉(蒸)、巴戟天(制)、補骨脂(鹽炒)、菟絲子、杜仲(炭)、八角茴香、韭菜子、芡實(炒)、蓮...
- 補腎養血丸
、黑豆40g、牛膝(鹽制)20g、茯苓20g、菟絲子20g、鹽補骨脂10g、枸杞子20g制法:以上...
- 固本丸
本丸:方名:固本丸組成:熟地黃1兩,生地1兩,菟絲子1兩,當歸8錢,五味子8錢,甘杞8錢,麥門冬(...
- 更多用到中藥菟絲子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菟絲子
- 《銀海指南》:[卷四]治驗存參
熱,兩目瑪瑙翳障。歸身柴胡生地山藥丹皮茯苓澤瀉菟絲子石決明蟬衣胡(左)風寒化火,刑克肝脾,以致太陽...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痹。搜風順氣丸車前子、郁李仁、白檳榔、火麻仁,菟絲子、牛膝、山藥、山茱萸各二兩,枳殼、防風、獨活各...
- 《普濟方》:[卷二十九腎臟門]腎虛(附論)
(一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遠志(三分去心)菟絲子(一兩酒浸二宿曝干)白茯苓(三分)鐘乳粉(一兩...
-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七虛勞門]虛勞(附論)
甘草(各六兩)桔梗肉桂(去粗皮)羌活黃蒼術姜二菟絲子丸(醫方大成)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
- 《普濟方》:[卷三十三腎臟門]腎虛漏濁遺精(附論)
(半兩)天門冬(一兩半)茯苓(一兩)黃(一兩)菟絲子(一兩)干地黃(二兩)蛇床子(半兩)上為細末。...
- 更多古籍中的菟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