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托里透膿湯為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三方[1]。
3 處方
人參、白術(土炒)、炒穿山甲、白芷各一錢,升麻、甘草節、炒青皮各五分,當歸二錢,黃芪三錢,皂角刺一錢五分[1]。
人參1錢,白術(土炒)1錢,穿山甲(炒,研)1錢,白芷1錢,升麻5分,甘草節5分,當歸2錢,生黃耆3錢,皂角刺1錢5分,青皮(炒)5分。
人參 白術 穿山甲(炒,研)白芷各3克 升麻 甘草節各1.5克 當歸6克 生黃耆9克 皂角刺4.5克 青皮15克(炒)
4 功能主治
主治浸腦疽,氣血兩虛,將潰之時,紫陷無膿,根腳散大者[1]。
主治癰疽已成未潰。
5 托里透膿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病在上先飲煮酒一盅,后服此藥;病在下先服藥,后飲酒;瘡在中部,藥內兌酒半盅,熱服[1]。
水3鐘,煎至1鐘,病在上部,先飲煮酒1鐘,后熱服此藥;病在下部,先服藥,后飲酒;瘡在中部,藥內兌酒半鐘熱服。
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病在上部,先飲煮酒適量,后熱服此藥;病在下部,先服藥,后飲酒;瘡在中部,藥內對酒熱服。
6 摘錄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三方
7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托里透膿湯
- 《外科心法要訣》:[卷三頭部]額疽
散汗之,次服仙方活命飲消之。將潰氣虛者,宜服托里透膿湯;氣實者,宜服透膿散,外敷沖和膏。已潰宜服托...
- 《外科心法要訣》:[卷三面部]發頤
即消。如消之不應者,腫痛日增,勢必潰膿,宜服托里透膿湯,潰后按癰疽潰瘍門治法。若此證失于調治,或誤...
- 《外科心法要訣》:[卷三面部]鳳眉疽
煩悶、嘔逆、不食者兇。初宜服仙方活命飲,次服托里透膿湯。速潰為妙,遲則恐攻眼損睛矣。其余內外治法,...
- 《外科心法要訣》:[卷五鼻部]鼻疽
、薄荷、桔梗消之。若腫痛不減,勢欲作膿,則宜托里透膿湯主之。外治法按癰疽潰瘍門。鼻疽圖\p04...
- 《外科心法要訣》:[卷六胸乳部]乳疽、乳癰
散消之。若不應,復時時跳動者,勢將潰膿,宜用托里透膿湯;膿脹痛者針之,宜服托里排膿湯;虛者補之,如...
- 更多古籍中的托里透膿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