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吐利指嘔吐、下利并見[1]。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后世將卒暴嘔吐下利、躁擾不安者,稱為霍亂[1]。僅見嘔吐下利,病程緩慢者,稱為吐利[1]。《證治準繩·雜病》:“成無已云:若止嘔吐而利,經謂之吐利是也。上吐下利,躁擾煩亂乃謂之霍亂,其與但稱吐利者有異也。蓋暴于旦夕者為霍亂;可數日久者為吐利。”有因于寒者,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完谷不化,小便清冷不澀,口不渴,脈微細而弱[1]。宜理中湯;有因于熱者,吐利酸臭,宜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有因風痰者,吐利而有痰,不飲食,宜水煮金花丸[1]。
參見霍亂:霍亂為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五亂》。俗稱觸惡[2]。泛指突然劇烈吐瀉,心腹絞痛的疾患[2]。《諸病源候論·霍亂病諸候》:“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其亂在于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雜病源流犀燭·霍亂源流》:“皆由中氣素虛,或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氣,或傷飲食,或中邪惡、污穢氣及毒氣,往往發于夏秋。”
1.指劇烈吐瀉有傳染性的病證[2]。《傷寒溯源集·霍亂證治》:“此皆六氣勝復之變也……或為諸寒濕之間氣客氣所勝者亦然,且尤于陰晴風雨,酷暑暴寒之中,每每有之。一家之中,一里之內,或闔境皆然,乃時行寒濕也。”癥見突然上吐下瀉,躁亂煩悶,甚則轉筋,手足厥逆等[2]。治宜溫陽散寒為主,如附子理中湯、急救回陽湯、解毒活血湯、急救回生丹、衛生防疫寶丹等[2]。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2]。危重時宜中西兩法結合搶救[2]。
2.指嚴重吐瀉,心腹絞痛的病證[2]。多因暑天感濕,或飲食失節所致[2]。《醫學入門》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飲食不節,清濁相干,陰陽乖隔,輕者止日吐利,重者揮霍擾亂,乃曰霍亂。”根據病因與癥狀不同,有干霍亂、濕霍亂、暑霍亂、熱霍亂等[2]。必須注意的是,古代由于缺乏病因鑒定方法,在“霍亂”病名之下,包括了以上兩方面內容[2]。可見于霍亂、副霍亂、急性胃腸炎、嗜鹽菌性胃腸炎等疾患,也可見于某些食物中毒[2]。現代中醫病名已逐步將霍亂限定于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2]。
4 參考資料
治療吐利的方劑
- 耆婆萬病丸
水為良。若卒暴病,不要待平旦,無問早、晚即服,以吐利為度;若不吐利,更加1丸至3-5丸,須吐利為度,...
- 人參散
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后,躁渴不解。小兒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
- 萬病圓
服。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大,亦以吐利為度。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積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
- 止渴圣效散
兩,黃丹(生、炒各半)2兩,細墨2兩。主治:小兒吐利氣虛,津液減耗,生疳煩渴,飲水不休,面腫腳浮,腹...
- 吳茱四逆湯
炮)。功效:溫中逐寒,補火崇土。主治:寒中厥陰,吐利厥冷,舌卷囊縮,脈遲微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
- 更多治療吐利的方劑
治療吐利的穴位
- 上脘
腧穴針灸圖經》:治心中熱煩,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
- 上管
腧穴針灸圖經》:治心中熱煩,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
- 胃脘
腧穴針灸圖經》:治心中熱煩,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
- 胃管
腧穴針灸圖經》:治心中熱煩,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
- 上紀
腧穴針灸圖經》:治心中熱煩,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
- 更多治療吐利的穴位
治療吐利的中成藥
- 艾硫丸
益脾。主髓冷血虛,腰疼腳弱,及傷冷心腹疼痛,霍亂吐利,自汗氣急,下元久虛,小便頻數;婦人沖任不足,月...
- 附子理中丸
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主治脾胃虛寒,食少滿悶,腹痛吐利,脈微肢厥,霍亂轉筋,或感寒頭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 瓊玉膏
干咽燥,干咳咯血。癰疾。癱瘓。里燥,小便多而濁;吐利或病后胃中津液不足,大便不秘而消渴者。肺痿,干嗽...
- 三號蛇膽川貝片
熱郁肺,肺失宜降所致的咳嗽咯痰,或久咳嗽多,咯吐不利等癥。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2~...
- 益元散
乳催生;久服強志輕身,駐顏延壽之功效。主治身熱,吐利泄瀉,腸澼,下痢赤白,癃閉淋痛,石淋,腸胃中積聚...
- 更多治療吐利的中成藥
吐利相關藥物
- 利血平片
、眩暈(體位性低血壓)、口干、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唾液分泌增加,高劑量時胃酸分泌增加,鼻塞較多見...
- 利福平膠囊
化道反應最為多見,口服本品后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瀉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1.7%...
- 利血平片
、眩暈(體位性低血壓)、口干、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唾液分泌增加,高劑量時胃酸分泌增加,鼻塞較多見...
- 利福平片
化道反應最為多見,口服本品后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瀉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1.7%...
- 西拉普利片
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偶見癥狀性低血壓。特別是因嘔吐、腹瀉,先已服用利尿劑、低鈉飲食或血透后腹水低鈉...
- 更多吐利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吐利
- 《普濟方》:[卷二百一霍亂門]霍亂吐利
(附論)夫霍亂吐利者。以三焦氣不升降。而清濁相干于腸胃間。若先心痛則吐。先腹痛則利。心腹諸惡風寒。惡...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十四]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篇
撩亂,故曰霍亂。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
- 《醫宗金鑒》:[卷二]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篇
故曰霍亂。@@@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
- 《傷寒論輯義》:[卷七]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寒熱不調。清濁相干。陰陽乖隔。遂成霍亂。輕者止曰吐利。重者揮霍撩亂。名曰霍亂。〔錫〕霍者。忽也。謂邪...
- 《雜病廣要》:[臟腑類]霍亂
便致撩亂也。(《病源論》)若止嘔吐而利,經止謂之吐利。必也上吐下利,躁擾煩亂,乃謂之霍亂,其與但稱吐...
- 更多古籍中的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