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中醫病狀名·體重
體重指身體倦怠沉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矣。”
4 2.人體(有時也指動物體)的質量·體重
體重(body weight)是指人體總重量(裸重)[1]。
體重指的是人體(有時也指動物體)的質量,嚴格地說不是重量。常見衡量單位為千克、斤、磅等。是在醫學、人體測量學、考古學和體育方面的有用參數。
4.1 出生體重
![]() |
新生兒體重與胎齡的關系 |
目前醫學上認為,新生兒體重的正常范圍是2.5-4千克。1.5-2.5千克內為低出生體重,1-1.5千克為小于極低體重,小于1千克為超低體重。高于4千克的稱為巨大兒。
早產兒比足月嬰兒的體重要輕。所以又根據胎齡與體重的關系分為小于胎齡兒(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適于胎齡兒和大于胎齡兒(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低出生體重容易發生低血糖、低血鈣等問題,并和以后的健康不良有正相關關系。極低和超低體重則需要特別護理。巨大兒為遺傳、母親營養過多或糖尿病導致,可能導致分娩困難和以后的健康問題。
4.2 兒童體重
嬰兒出生后最初幾天有生理性的體重減輕(<10%),在7—10天應該恢復出生體重。此后體重逐漸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減慢。頭3個月平均每天增加25—35克,前半年每天20克,后半年每天17克。1歲以后平均年增加2千克,學齡期年增加<2千克。此后在青春期又有一個身高和體重都增長的過程。
兒童期的體重和體重增長速度是衡量營養和發育情況的標志。不足或超常一般按照和同年齡、同性別人群體重分布的標準差來衡量。
4.3 成人體重
健康成年人的體重一般在幾公斤的范圍內上下波動。近期飲食出汗情況、攝入咖啡因等利尿成分、和女性在月經期間受內分泌影響下的水潴留等都會影響體重。更大范圍內的突然增重或減輕則可能意味著代謝異常或疾病的存在。
女性懷孕期間應該定期測量體重的增長速度以監控孕程進展。
對于不同的成年人,合適的體重范圍由于身高不同而不一樣。判斷成人是否過輕或過重的常用標準是身高體重指數(BMI)。然而BMI最早是為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設計的,只衡量總體重而不區分肌肉和脂肪,所以不能用來當作診斷肥胖癥的唯一標準。
4.4 體育運動中的體重
拳擊、摔跤、柔道等體育項目中,身體重的運動員占有相當優勢。為了公平起見,這些比賽往往把參加者按體重分級,分開競爭。
4.5 標準體重計算
4.5.1 BMI 法
體重指數 = 體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體重 : 體重指數 = 18 - 25
超重: 體重指數 = 25 - 30
輕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0
中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5
重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40
4.5.2 少年兒童標準體重
年齡 | BMI 值 | ||||
正常 | 超重 | 輕度肥胖 | 中度肥胖 | 重度肥胖 | |
低于 6歲 | 15-18 | 18-20 | 20-22 | 22-25 | 25- |
6- 11 歲 | 16-`9 | 19-21 | 21-23 | 23-27 | 27- |
4.5.3 成人標準體重
女子標準體重 公斤 | ||||||||||
身高厘米 | ||||||||||
年齡 | 152 | 156 | 160 | 162 | 164 | 166 | 168 | 170 | 172 | 176 |
19 | 46 | 47 | 49 | 50 | 51 | 52 | 54 | 56 | 57 | 60 |
21 | 46 | 47 | 49 | 50 | 51 | 52 | 54 | 56 | 57 | 60 |
23 | 46 | 47 | 49 | 50 | 51 | 52 | 54 | 56 | 57 | 60 |
25 | 46 | 48 | 49 | 50 | 51 | 53 | 55 | 56 | 57 | 61 |
27 | 47 | 48 | 50 | 51 | 52 | 53 | 55 | 56 | 58 | 61 |
29 | 47 | 49 | 51 | 52 | 53 | 54 | 56 | 58 | 59 | 62 |
31 | 48 | 49 | 51 | 52 | 53 | 54 | 56 | 58 | 59 | 62 |
33 | 48 | 50 | 51 | 52 | 53 | 55 | 57 | 58 | 59 | 63 |
35 | 49 | 50 | 52 | 52 | 53 | 55 | 57 | 59 | 60 | 63 |
37 | 49 | 51 | 53 | 53 | 54 | 56 | 59 | 60 | 61 | 64 |
39 | 50 | 52 | 53 | 53 | 55 | 57 | 59 | 60 | 61 | 65 |
41 | 51 | 52 | 54 | 54 | 55 | 57 | 59 | 61 | 62 | 65 |
43 | 51 | 53 | 55 | 55 | 56 | 58 | 60 | 62 | 63 | 66 |
45 | 52 | 53 | 55 | 55 | 57 | 58 | 60 | 62 | 63 | 66 |
47 | 52 | 53 | 57 | 57 | 57 | 58 | 60 | 62 | 63 | 67 |
49 | 52 | 53 | 56 | 56 | 57 | 59 | 60 | 62 | 63 | 67 |
51 | 52 | 54 | 56 | 56 | 57 | 59 | 61 | 62 | 63 | 67 |
53 | 53 | 54 | 56 | 56 | 58 | 59 | 61 | 62 | 64 | 67 |
55 | 53 | 54 | 56 | 57 | 58 | 60 | 61 | 63 | 64 | 67 |
57 | 53 | 55 | 56 | 57 | 58 | 60 | 61 | 63 | 64 | 68 |
59 | 53 | 55 | 56 | 57 | 58 | 60 | 61 | 63 | 64 | 68 |
61 | 53 | 54 | 56 | 56 | 57 | 59 | 61 | 63 | 64 | 67 |
63 | 52 | 54 | 55 | 56 | 57 | 59 | 61 | 62 | 63 | 67 |
65 | 52 | 54 | 55 | 56 | 57 | 59 | 61 | 62 | 63 | 66 |
67 | 52 | 54 | 55 | 56 | 57 | 59 | 61 | 62 | 63 | 66 |
69 | 52 | 54 | 55 | 56 | 57 | 59 | 61 | 62 | 63 | 66 |
5 參考資料
治療體重的穴位
- 輸穴
間時甚者,取之輸。”《難經·六十八難》曰:“俞主體重節痛。”說明輸穴適用病情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和肢體...
- 太白
腹痛,腸鳴,嘔吐,泄瀉,痢疾,便秘,痔疾,腳氣,體重節痛,水腫,腸癰,身重,骨節酸痛,胸脅脹滿,熱病...
- 大都
痛,急慢性腸炎,霍亂瀉痢,泄瀉,便秘,熱病無汗,體重肢腫,心痛,心煩,四肢浮腫,肌膚不仁,身重骨痛,...
- 商丘
胃炎,消化不良,腸炎,食欲不化,腸鳴泄瀉,痢疾,體重節痛,嗜臥,目昏,口噤,舌本強痛,小兒驚風,夢魘...
- 五腧
難經·六十八難》日:“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說明五輸穴在...
- 更多治療體重的穴位
治療體重的方劑
- 枸杞子汁
:據報道,單用本方治療肥胖病5例,連用4個月后,體重均恢復正常范圍。用法用量:每日30克,開水泡,當...
- 豆甘湯
氣郁結,上攻巔項所致之大頭瘟。其癥憎寒壯熱,項強體重,頭面浮腫,目不能開,咽喉閉塞,舌干口燥,氣促息...
- 五葉茅根湯
兩。主治:風濕證,頭痛發熱,微汗惡寒,骨節煩疼,體重微腫,小便欠利,脈來浮緩,經祛風通絡,利濕清熱后...
- 理脾飲
散。功能主治:脾胃不和,瘧疾瀉利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用法用量:方中...
- 七味蔥白湯
功效:通絡祛風。主治:風濕證。頭痛發熱,微汗惡寒,骨節煩疼,體重微腫,小便欠利,脈來浮緩,屬風勝者。...
- 更多治療體重的方劑
治療體重的中成藥
- 三七總皂甙
成每1ml含5.0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體重為17~20g的小鼠5只,在4~5秒內每只注射供...
- 二十五味大湯散
巴、培根,開胃,愈潰瘍,止血。用于久病不愈的身倦體重,胃、肝區疼痛,食欲不振,月經過多,鼻衄。用法與...
- 穿心蓮注射液
水楊酸試液1ml,搖勻,不得發生混濁。異常毒性取體重17~20g的健康小白鼠5只,分別由腹腔注射本品...
- 鹿茸精
(每天0.2ml),連續16天,可使其雞冠重量和體重明顯增加,說明鹿茸精具有雄激素樣作用及蛋白質同化...
- 精制豆磷脂
糖注射液制成每1ml含20mg的溶液,劑量按家兔體重每1kg注射2ml,應符合規定(附錄ⅧA)。降壓...
- 更多治療體重的中成藥
體重相關藥物
- 頭孢丙烯片
.5g,每天2次。2至12歲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按體重一次7.5mg/kg,每天2次;皮膚或皮膚軟組織...
- 注射用苯唑西林鈉
~4次給藥,嚴重感染每日劑量可增加至12g。小兒體重40kg以下者,每6小時按體重給予12.5~25...
- 注射用苯唑西林鈉
~4次給藥,嚴重感染每日劑量可增加至12g。小兒體重40kg以下者,每6小時按體重給予12.5~25...
- 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
用法用量】1.成人靜脈注射;全麻時初量①小手術按體重0.001~0.002mg/kg(以芬太尼計,下...
- 注射用氯唑西林鈉
量】1.肌內注射成人每日2g,分4次,小兒每日按體重25~50mg/kg,分4次。肌內注射時可加0....
- 更多體重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體重
- 《古本難經闡注》:正文
。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 《針灸大成》:[卷五]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
。若心下滿,當刺竅陰(井),身熱當刺俠溪(滎),體重節痛刺臨泣(俞),喘嗽寒熱刺陽輔(經),逆氣而泄...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身重
,宜除風勝濕去熱之藥治之。〔仲〕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六]氣交變大論第七十一篇
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歲木太過。則制勝...
- 更多古籍中的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