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內經》運用中醫理論,從不同角度對人的體質進行分類,計有四種分類法:
(1)《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體膚色、體形、稟性、態度以及對自然界變化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特征,歸納總結出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類型;《靈樞·通天》篇則分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種,名“陰陽五態人”。
(2)《靈樞·逆順肥瘦》篇分為肥人、瘦人,肥瘦適中人、壯士和嬰兒;《靈樞·衛氣失常》篇將肥人又分為膏、脂、肉三型。
(3)《靈樞·壽夭剛柔》篇按形氣、性格剛柔、勇怯,分為剛勇之人、柔怯之人。
(4)《素問·血氣形志》篇提出五形志,把人又分為形樂志苦、形樂志樂、形苦志樂、形苦志苦、形數驚恐五種類型。
近代匡調元《中醫病理研究》將體質分為六大類型:正常質、晦澀質、膩滯質、燥紅質、遲冷質、倦咣質。
王琦《中醫體質學說》提出了正常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氣虛質、痰濕質、瘀血質七種分型設計。
國外醫學史上,遠在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提出人體有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體液組成,故體質有多血質型、粘液質形,膽汁質型、黑膽汁型;日本人根據血型提出A型、B型、O型、AB型四種體質類型;蘇聯巴甫洛夫認為體質與高級神經活動有關,提出活潑型、安靜型、不可遏制型、抑制型。迄今為止,體質分型尚不統一。
古籍中的體質分型
- 《外科十三方考》:[中編處方篇]第八方·太歲墨
鑄為一錢重墨狀條塊,陰干備用。(舊例甲子年制者,型上刻甲子二字,乙丑年制者,型上刻乙丑二字,故有太...
- 《溫熱論》:總論
類型。葉天士溫熱論是論述溫病證治的名著,創立用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四個層次作為辨證的根據,并指出...
- 《校注醫醇剩義》:[卷四諸痛]胃虛作痛
制)白芍(一錢)茯苓(二錢)白術(一錢)甘草(四分)山藥(三錢)黃(二錢)黨參(四錢)木香(五分)...
- 《扁鵲心書》:[卷下]斑疹
此攻之,十中常生八九。于臍下一寸,灸五十壯,則十分無事。若以涼藥凝冰其血,致遍身青黑而死,此其過也...
-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石蜜
明言石蜜煎沙糖為之,而諸注皆以乳糖即為石蜜,殊欠分明。按∶王灼《糖霜譜》云∶古者惟飲蔗漿,其后煎為...
- 更多古籍中的體質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