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體針 (最后修訂于2015/6/10 14:00:01)[共76字]
摘要:體針指選取經穴或奇穴等來治病的針法,以區別于一些局限性取穴的針法,如耳針、頭針等。體針為最常用的針刺療法。通常相對于耳針、頭針等局部器官的針刺療法而言。......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腕踝針結合體針治療膝關節痛20例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腕踝針結合體針治療膝關節痛的臨床療效。方法腕踝針針刺壓痛點所在區、體針選用膝陽關、手三里、陰陵泉、均留針1h。結果治愈10例,顯效8例,減輕2例,總有效率100%。結論腕踝針結合體針治療膝關節痛取效迅速,安全可靠,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腕踝針體針膝關節痛 膝關節痛以中老年人多見,病因以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多,其次為外傷性。中醫稱本病為鶴膝風,多因風濕、寒濕、痰濕等所致,筆者運用腕踝針
- 體針麻醉
體針麻醉 針刺麻醉法之一。是相對于耳針麻醉、面針麻醉等法而言,以針刺經穴和經外穴為主的一種針刺麻醉方法。通常所稱的針刺麻醉多指本法。詳見針刺麻醉條。作者:
- 體針耳穴雙管齊下治驚厥
數秒至數分鐘而自行緩解,亦有反復發作或持續不止的。按病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針灸主要用于前者。 針灸救治驚厥,現代報道首見于二十年代中期。自建國后至今,一直有這方面的文章刊載。治療上,也是以體針為主,高熱驚厥配合刺血法,更能提高療效;有用針刺配合按摩,也獲得較好的效果。近年來,更深入對療效的客觀化進行研究,通過與藥物對照,止痙時間明顯以針剌為佳。目前針灸控制驚厥的有效率在95%以上。 【
- 頭體針加電刺激治療重癥昏迷64例
我院2001~2004年采用頭體針加電刺激催醒治療重癥昏迷患者64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64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經確診為各種原因引起的重癥昏迷患者,男44例,女20例,年齡12~74歲;其中顱腦損傷24例,腦梗死12例,腦出血27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治療2天仍處于重度昏迷,針刺治療時格拉斯哥(Glasgow)評分為3~6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生
- 體針加耳穴貼壓法戒煙16例
筆者采用體針加耳穴貼壓法進行戒煙,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6例戒煙者均為男性,年齡28~45歲。吸煙時間5~20年,每天抽煙2包左右。 2 治療方法 體針取雙側尺澤、合谷二穴,快速進針直刺0.5寸,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留針30min,針感直達拇、食指端為佳,每日1次。耳穴貼壓取單側肺、口、神門、皮質下、腎上腺,選擇表面光滑的王不留行子為貼壓物,用0.6cm×0.6cm膠布
- 體針配合耳療治療原發性痛經24例
原發性痛經系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痛經,故又稱為功能性痛經。多見于月經初潮后的青年婦女,筆者采用體針配合耳穴貼王不留行籽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4例,年齡16~21歲,病史最長5年,短者半年。痛經臨床表現為疼痛陣發性或持續性陣發加劇,以下腹為主,常伴有腰骶部酸痛,經B超、化驗等檢查未見異常,均在門診接受治療。 1.2方法采用體針治療辨證取穴[1]
- 頭體針電交替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比較頭體針電交替與傳統的電針治療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108例(采用頭體針電交替),對照組106例(采用傳統電針),其他藥物治療及對癥治療兩組相同。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7.2%,對照組總有效率78.3%。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頭體針電交替治療缺血性卒中有較好的療效。【關鍵詞】缺血性卒中;頭針;體針;電交替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214
- 體針合并耳穴壓籽治療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的療效觀察
據報道[1],臨床上約有20%~40%具幻聽的患者治療效果不滿意,最終成為“頑固性幻聽者”。為此,本文采用在原有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體針和耳穴壓籽療法對上述患者進行治療,并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11對象系我院于2003年1月~2004年4月收治住院的女性患者,按住院號的奇偶數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7例,其中平均年齡為(3547±789)歲,平均
- 頭體針并用治療腦血栓20例
腦血栓,祖國醫學稱為中風,本病是以僻不遂為主癥的一種疾病。幾年來,對腦血栓病人采取頭體針并用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一般資料20例病人均是在安靜狀態下起病,15例做CT檢查確診為腦血栓,5例根據臨床判斷為腦血栓。男8例,女12例,年齡最大74歲,最小52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5天;半身不遂,口眼斜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2治療方法頭針,常選用針體長度1.5~2寸,針體粗細28號,取運動
- 體針療法(一)
體針療法是以毫針為針刺工具,運用不同的操作手法刺激人體的經絡腧穴,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體針療法是以經絡腧穴為基礎,經絡是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又說:“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通過針刺經絡腧穴,能調整并激發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調整臟腑氣血功能,促進
- 正常人體針灸效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2005年06月02日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Vol.27No.3P.160-1627(武漢)為了評價針刺體表穴位對腦部相應區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現,研究者17例健康志愿者,在1.5TMRI儀上進行針刺足三里(S36)、陽陵泉(G34)的實時動態fMRI檢查,觀察并分析針刺效果明顯者的腦部功能變化情況,判斷針刺效果及其意義。結果17例志愿者中13例檢查成功,可見軀體感覺運動區(
- 體針療法(三)
部腧穴不宜針刺。3.孕婦不宜針刺小腹部,尤其是腰骶部禁針刺。必要時,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穴應在醫生指導下施用。4.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或皮膚感染、瘢痕痛者及腫瘤部位不宜針刺。【按語】體針療法是針灸療法的主體,以毫針為主要用具。對機體無損傷,無毒副作用。對人體功能有雙向性調整作用,而且適應證廣泛,內、外、婦、兒、傷、泌尿、五官、皮膚、神經等科的常見疾病都可采用。治療時需掌握辨證論治,
- 第二節 體針減肥
第二節 體針減肥 一、減肥常用穴位 (一)曲池 屈肘90度,肘橫紋頭外0.5寸。直刺1~1.5寸。 功用:清熱利濕。 (二)支溝 尺橈骨之間,腕上3寸。直刺0.5~1寸。 功用:理氣通便,促進代謝。 (三)內關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直刺0.5~1寸。 功用:理氣和胃、清熱化濕、寧心安神、和胃降逆。 (四)列缺 腕橫紋橈側端上1.5寸,兩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所指橈
- 體針療法(二)
【養生應用】1.感冒主穴大椎、風池、合谷、外關。配穴頭痛配太陽;鼻塞配迎香、印堂。針法以針為主,如發熱,咽喉腫痛加少商、尺澤。2.中風偏癱主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配穴上肢痙攣性癱瘓加曲澤、尺澤、大陵;口咼流涎加地倉、頰車、大迎;言語不利加通里、廉泉、言語I、II區;二便失禁加關元、中極。針法以手足陽明經上的穴位為主。疾病初期可刺患側肢體,病
- 體針
體針 最常用的針刺療法。指選取經穴或經外奇穴針刺的療法。通常相對于耳針、頭針等局部器官的針刺療法而言。作者:
- 體針配合穴位點刺治療面肌痙攣30例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30例患者均來自門診,男8例,女22例,年齡32~54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8年。其中僅眼角痙攣者12例,整個面肌痙攣者22例,出現患側面肌萎縮者5例。 1.2方法體針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沖、陽陵泉。患者取仰臥位,穴位常規消毒后,用1.5~2.0cm毫針刺入,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min。隔10min行針1次,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穴
- 一體針麻醉后發生氣顱1例報告
1病歷摘要患者,男,48歲,體重65kg。臨床診斷右大隱靜脈曲張。ASAⅠ級,有高血壓史,未系統用藥治療,無頭痛史;體檢無異常。行右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一體針麻醉按常規操作。頭高30°右側臥位,L2~3穿刺,過黃韌帶時病人曾有左下肢一過性異感,針尾可見少量液體緩慢溢出,將針退后約0.5cm,異感消失,稍改變方向進針,阻力消失,注氣2~3ml氣搏(+),證實進入硬膜外后置入G24腰穿針,CSF流
- 產后乳汁不足的刺血療法
病因見缺乳癥1.刺血加體針加灸法取穴:(1)刺血穴位為少澤;(2)體針穴位為后溪合谷中諸足三里等;(3)艾灸穴位為乳根膻中操作方法:局部常規消毒后,先刺血,再行體針,最后施以艾灸。2.梅花針彈刺出血法取穴:脊柱兩側、任脈、足少陰腎經乳根穴操作方法:常現消毒,梅花針彈刺出血,每天l~2次。3,拔罐吸法取穴:期門大椎膻中脾俞操作方法:拔罐吸上穴位,每天l~2次。作者:
- 老年肥胖的針灸減肥處方有哪些?
老年肥胖的針灸減肥處方,可選體針、耳針、梅花針,配以按摩療法。 體針 可選脾俞、胃俞、上脘、下脘、足三里、三陰交、水分、三焦俞、血海等穴,平補平瀉法,每次取穴3~5個,每日或隔日1次,1個月為1療程。 耳針 可選脾、胃、心、肺、內分泌、皮質下、饑餓點等穴點,每次2個穴點,采用皮內針或王不留行籽壓迫穴位,每周1次,連用3個月。 梅花針 用較重的手法叩打脊柱兩側上、下、腰部、臀部、腿部,以及足三
- 復方丹參與川芎嗪配伍不穩定
【關鍵詞】復方丹參注射液 復方丹參注射液為2ml棕色澄明液體針劑,其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川芎嗪注射液為2ml無色澄明液體針劑,其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 復方丹參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時,無沉淀、結晶、氣泡產生,無顏色改變。 川芎嗪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時,溶液無沉淀、結晶、氣泡產生,無顏色改變。 作者單位:解放軍第252醫院干部病房,河北保定
- 微創保膽取石術圍術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
我院自2006年4月以來共開展微創保膽內鏡取石術246例,術后經中醫體針和中藥消炎利膽治療與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l臨床資料 246例患者均接受了微創保膽內鏡取石術,其中單純性膽囊結石225例、膽囊息肉19例、膽囊結石合并息肉2例;男97例,女149例,年齡最大者78歲,最小者17歲,平均41歲;病史3月至20年。 2護理方法 2.1術前護理一般護理:囑患者術前禁食8h,禁
- 頭針治療失眠35例
1一般資料 70例均來自我院2006—01-2008—12針灸科門診患者(排除繼發于其他疾病的失眠),隨機分為頭針組35例和體針組35例。頭針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20歲;病程最長18個月。最短2個月。體針組35例,男l7例,女l8例;年齡最大61歲,最小21歲;病程最長l7個月,最短1個月。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
- 針灸治療常見病證圖解:五骨科分冊
做到圖文交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文字簡練本書盡量減少文字數量,增加圖的篇幅,體現穴位位置圖解的特點。文字僅采用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的節段;剔除了病因病機、驗案舉例和文獻摘錄等內容。3.體針和耳針結合體針是指選取經穴或奇穴等來治療疾病的針法,以區別于一些局限性取穴的針法,如手針、頭針等。耳針是指針刺耳廓反應點(穴)的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書將體針和耳針結合,相互補充,提高療效。4.穴位定位
- 針灸治療常見病證圖解:皮膚外科分冊
做到圖文交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文字簡練本書盡量減少文字數量,增加圖的篇幅,體現穴位位置圖解的特點。文字僅采用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的節段;剔除了病因病機、驗案舉例和文獻摘錄等內容。3.體針和耳針結合體針是指選取經穴或奇穴等來治療疾病的針法,以區別于一些局限性取穴的針法,如手針、頭針等。耳針是指針刺耳廓反應點(穴)的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書將體針和耳針結合,相互補充,提高療效。4.穴位定位
- 電針對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腦內5-羥色胺含量及局部腦血流量的影響
電針是臨床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廣泛使用的常規輔助療法之一。為研究電針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特異性作用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本課題采用栓線法制作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電頭針、電體針對大鼠腦內5-羥色胺(5-HT)含量及局部腦血流量(rCBF)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共采用健康成年SD大鼠29只,來源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雌雄不拘,體重250~300g,隨機分
- 針刺配合護理治療120例中風偏癱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配合護理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文從臨床實踐出發,總結了中醫頭針、體針配合中醫護理治療中風偏癱120例,療程3個月。結果痊愈36例,顯效42例,好轉3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3.3%。結論中風后遺癥患者,采取中醫頭針、體針配合護理等綜合治療,是當前治療中風后遺癥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廣。【關鍵詞】針刺;護理;中風;療效觀察中風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為
- 針灸治療常見病圖解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ISBN:7810107119印次:2紙張:膠版紙出版日期:2004-3-1字數:405000版次:1a內容提要: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內、外、婦、兒、五官、皮膚各科常見病的體針、電針、耳針、頭針、面針、鼻針、手針、足針、皮膚針、刺針、等等都種針灸療法,在圖上清楚地標示了各種療法所取穴位的定位,并在文中詳細說明了取穴方法及腧穴配伍,簡明易懂,使用方便。書后還附有圖示穴位的定
- 電針療法
較廣。該療法系在留針過程中,于相關穴組(兩穴為一組)上通以由電針機輸出的脈沖電流,電流的組合方式有連續波、疏密波、斷續波、起伏波、鋸齒波等。臨床操作時,選擇一定的波型和刺激強度,至預定時間達到刺激量時,即可停止通電,然后出針。該療法適應范圍很廣,體針、頭針、耳針、面針等均可使用,針刺麻醉中更為常用。應用中須注意的是:心臟病患者要避免電流回路通過心臟,延髓附近的穴位電流不宜過強,以防發生意外。作者:
- 中風康復與防治
激區有運動區、感覺區、血管舒縮區、語言區等,根據頭針刺激區針刺相應部位,用快速捻轉法或電針儀持續20~25min,每日1次,10min為1個療程。單側運動障礙選刺對側運動區,雙側運動障礙針刺運動區。體針:上肢取曲池、外關、合谷等;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每次3~4穴,每日1次,健側與患側交替針刺。健側宜瀉,患側宜補。頭針與體針配合:頭針與體針交替針刺或取患側肢體與對側運動區,均能獲得
- 針灸治療帕金森氏病概況
表現隨癥加減。3個月為1療程,治療結果:總有效率為90%,其中24%的病例為優,25%為良,38%為可,10%為無效。治療前后Webstor表積分差值有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蔣氏[2]頭體針配合治療帕金森氏病19例。體針:太沖、太溪、血海、合谷、曲池、風府、風市,每次取雙側穴位,留針20min。頭針:舞蹈震顫區,每次取一側,兩側交替使用。通電針,留針20min。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
- 常用于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針刺療法有哪些?
針刺療法對腦血管病治療有較好療效,不但在腦血管病的恢復期可以普遍應用,對部分病例還可早期治療。現將較常用的體針和頭針療法介紹如下。 (1)體針的常用穴位 頭面部:百會、上星、印堂、迎香、太陽、下關、地倉、人中、翳風、風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合谷、少澤、后溪等穴。 下肢:環跳、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昆侖、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過多,可輪流使用。一般
- 帕金森病必須辨證施治
癥狀都會發生變化,所以醫生治療該病是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病期辨證施治、隨證加減。為此,患者不能用一個固定的中藥處方完成治療,應定期請醫生辨證開方。 針灸治療 帕金森病的針灸治療包括頭針和體針。頭針,如針刺百會穴,四神聰穴,頭皮舞蹈震顫區、足運感區、平衡區等對該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體針,針刺阿是穴,能改善局部癥狀。但患者應到正規醫院接受針灸治療。 針灸對帕金森病的治療作用主要有
- 針刺如何治療甲亢?
下降,不僅有較好的近期療效,而且遠期療效也甚為滿意。對應用甲亢藥物有不良反應的患者,針刺亦能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建國40年中醫科技成就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年)。 針刺療法選穴分體針與耳針兩種。 (1)體針取穴:以少陽、陽明經穴為主,毫針刺,用平補平瀉法。 常用穴位:合谷、足三里、天突、天容、間使、三陰交、氣癭、頸3~5夾脊穴。 備用穴位:陰郄、復溜、太沖、神門、風池、攢
- 膽囊炎、膽石癥的針刺療法有哪些?
針刺治療膽道疾病具有解痙止痛、利膽排石、降逆止嘔作用,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療法使用。 (1)體針 ①針刺 a.穴位:膽俞、中脘、足三里、治膽穴、陽陵泉。絞痛加合谷;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關。 b.針法:選以上穴位2~4個,深刺、重刺,持續捻針3~5分鐘,留針30分鐘,每日2次。 ②電針 a.穴位:右膽俞(陰極),治膽穴,日月,太沖(陽極)。 b.方法:進針,有針感后接電針儀,使用可
- 針刺結合推拿治療腦梗死40例療效觀察
腦梗死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40例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6歲,以50~60歲患者占多數。1.2治療方法1.2.1針刺療法[1]采用體針配合頭針。1.2.1.1體針取穴百會、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外關、陽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陰交、解溪、太沖、針刺法用平補平瀉法,左右肢體交換取穴。1.2.1.2頭針取癱瘓對側頭皮的運動區、感覺區,如
- 中風奇效良方
方水蛭膠囊通絡消栓湯通腑化瘀湯龍蛭湯中風秘方化痰通絡湯針刺配合藥物療法瀉心通脈飲黃連溫膽湯鎮肝息風湯自擬癱復康補陽還五湯雪山愈脈湯消梗湯自擬偏癱方活血通脈湯加減頭針與體針結合療法自擬活腦靈腦康湯通脈活絡湯通腑法十二經穴針刺放血療法祛濕利水法加味天麻湯益氣活血法通絡合劑解毒通絡方平肝活血湯自擬消栓通絡湯柔肝通絡湯大接經法頭針雙區叢刺法醒
- 針刺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研究進展
朝陽等采用頭針治療恢復期腦卒中患者,選取健側頂顳前斜線(運動區)治療,結論顯示頭針能夠有效提高恢復期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ADL,降低致殘率。馮衛星等將8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眼針組和體針組共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結果,顯示采用眼針治療能顯著改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Barthel指數。2電針療法魏冰等治療32例腦卒中患者,用針灸針進行常規配穴及主穴針刺,并加電針,斷續波,頻率14
- 心臟病外治獨特新療法——內病外治·外病外治獨特新療法叢書
外治刺激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和祛除病邪二、藥物經體表吸收以通經貫絡發揮藥效第三章心臟病外治法的種類一、藥物外治法二、針法類三、推拿法四、現代外治法中篇各論第四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一、敷貼法二、體針法三、艾灸法四、針灸法五、頭針法六、耳針法七、眼針法八、舌針療法九、水針法十、電針法十一、耳壓法十二、穴位推拿法十三、塞鼻療法十四、氣霧化吸入法十五、挑治療法十六、激光療法十七、碰穴療法十八、微波針
- 第九章 免疫網絡學說及其在醫海陸空中的應用--第一節 獨特型和抗獨特型
清或正常家兔血清發生反應。上述結果表明,這只家兔產生的抗傷寒沙門氏菌抗體具有特殊的抗原決定簇,它既不同于其它個體(家兔)針對同一抗原(傷寒沙門氏菌)所產生抗體分子上所具有的抗原決定簇,也不同于同一個體針對不同抗原所產生抗體分子上的抗原決定簇,Oudin將這種不同于同種型(isotype)和同種異型(allotype)的抗原決定簇稱為idiotype,意為個體基因型。后來人們發現,在在多數情況下,不
- 中藥、針灸結合治療帶狀皰疹68例
日1劑,分3次口服。 1.2.2針灸、拔罐(1)局部圍針:在皰疹連結成塊(成片)的周圍,皮膚消毒后,用1寸毫針沿皮刺向成塊皰疹的中心,每針相距1~2寸左右,以瀉法取得針感后,留針20min。(2)體針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發于胸脅加期門,發于腹部加內關,發于肩部加大椎,發于背部加肝俞,發于顏面部加外關。針用瀉法,留針20min。(3)皮膚針、拔火罐:經過局部圍針和體針治療,取針后,以皮
- 針灸治療常見病證圖解(婦、兒科分冊)
到圖文并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文字簡練,本書盡量減少文字數量,增加圖的篇幅,體現穴位位置圖解的特點。文字公采用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的節段;剔除了病因病機、驗案舉例和文獻摘錄等內容。3.體針和耳針結合,體針是指選取經穴或奇穴等治療疾病的針法,以區別于一些局限性取穴的針法,如手針、頭針等。耳針是指針刺耳廓反應點(穴)的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書將體針和耳針結合,相互補充,提高療效。4.穴位定位
- 針灸治療常見病證圖解:骨傷科分冊
做到圖文交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文字簡練本書盡量減少文字數量,增加圖的篇幅,體現穴位位置圖解的特點。文字僅采用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的節段;剔除了病因病機、驗案舉例和文獻摘錄等內容。3.體針和耳針結合體針是指選取經穴或奇穴等來治療疾病的針法,以區別于一些局限性取穴的針法,如手針、頭針等。耳針是指針刺耳廓反應點(穴)的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書將體針和耳針結合,相互補充,提高療效。4.穴位定位
- 針灸治療常見病證圖解:內科分冊
到圖文并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文字簡練,本書盡量減少文字數量,增加圖的篇幅,體現穴位位置圖解的特點。文字公采用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的節段;剔除了病因病機、驗案舉例和文獻摘錄等內容。3.體針和耳針結合,體針是指選取經穴或奇穴等治療疾病的針法,以區別于一些局限性取穴的針法,如手針、頭針等。耳針是指針刺耳廓反應點(穴)的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書將體針和耳針結合,相互補充,提高療效。4.穴位定位
- 中風偏癱臨床針灸治療的體會
瘀通絡;同時井穴本身穴位的開竅醒腦寧神的作用,使患者從突遭中風的身心打擊中清醒過來。所以,在對中風患者,特別是急性期或久病不愈的中風患者,多采用點刺患肢十二井穴放血的刺法。 5運用現代康復理論,頭體針相結合,分期取穴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通過經絡的“內屬于府藏,外絡于肢節”,將人體內外連貫起來的一個有機整體。中風偏癱的病位在腦,波及經脈、經筋,與諸多臟器有關。“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現代
- 如何運用耳穴為主治療膽囊炎、膽石癥?
(1)耳穴壓迫配合體針治療膽結石 治療方法 耳壓取穴:神門、肝、膽、交感、十二指腸、皮質下、耳迷根。配穴:脾、胃、大腸、小腸。體針取穴:陽陵泉、丘墟。操作:將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貼在所取的耳穴上,兩耳交替,隔天換一次。伴有疼痛者加交感、神門,合并膽囊炎者耳尖放血,排石困難者加耳迷根。一月為一療程。在耳壓的同時,每天針刺雙側丘墟,用瀉法,留針20分鐘,再刺雙側陽陵泉,十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停服一切
- 中醫擔截法治療兒童孤獨癥
,隔日1次穴位注射。 擔截取穴:(1)列缺(對側),足三里,曲池。上擔上截。(2)合谷,內庭,昆侖(對側)。上截下擔。(3)通里,委中,承山(對側)。上截下擔。(4)陽陵,環跳,太沖。下截法。 體針:(1)頭維,百會,聽宮,聽會,關元,中極。(2)暈聽區,語言二區,語言三區,運用區,平衡區。 針法:擔截取穴每6天一組穴位交替應用,體針每6天一組穴位交替應用,3個月為1個療程。 推拿:頭維,
- 梅花針在斑禿治療中的應用
局部,然后用TDP直接照射局部,治療脫發40例,治療12次以上,痊愈10例,顯效11例,好轉12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83%。段青梅用梅花針加半導體激光治療斑禿,總有效率為94%。 5.梅花針聯合體針:朱啟玉等釘先針刺腎俞、肝俞、太溪、三陰交、血海、膈俞、足三里、風池等穴位,然后再用梅花針叩刺脫發區,隔2日1次,10次為1療程,總有效率97.7%。于博文用電梅花針聯合體針治療斑禿50例,其中49
- 怎樣用按摩、針灸治療腦動脈硬化癥?
,以透熱為度。 ②心腎兩虧者:先推一側橋弓20~30次,再推另一側橋弓穴。橫擦腎穴、命門部,以適熱為度。 ③腎精不足,元氣耗損者:提拿肩井,點按肝俞、腎俞,點按關元、氣海。 針灸治療 (1)體針: ①心脾兩虛:治宜健脾養心,安神定志。選穴:神門、三陰交、四神聰、百會、心俞、脾俞、足三里。兼喜怒無常等肝火偏盛者,加肝俞、膽俞、太沖以瀉肝火。 ②心腎兩虛:治宜補心安神,交通心腎。選穴:心俞
- 如何運用針灸按摩治療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
和陰陽;施用揉拿手三陰法,點按內關以養心守神,寬胸和胃;施用提拿足三陽法,點按足三里,中脘,以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扶正培元,調理中焦,調和脾胃,共達健脾養心,調理腸胃之功。 (2)針灸治療: ①體針:取中脘、足三里、期門、內庭、太沖、內關等穴,毫針刺,用瀉法,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效。適用于肝氣犯胃之胃痛。若胸脅滿悶重者,可加公孫以寬胸理氣;疼如針刺者,加膈俞、章門行氣活血。 ②耳針療法:取
- 怎樣用針刺療法治療震顫麻痹?
右頻率持續捻轉2~3分鐘,停5~10分鐘,重復兩次后出針,針感宜強。也可在針上通以脈沖電,頻率為每分鐘120~150次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1療程。間隔3~5天后,可再行第二療程。 (2)體針療法:取四神聰、風池、曲池、合谷、陽陵泉、太沖(均用瀉法)、太溪(補法)。口干舌紅,脈細數加復溜(補法);腰脊酸痛強直者加天門、腎俞(均補法);便秘、苔黃加足三里(瀉法);若言語不利加聚泉、上廉泉(
- 針灸、壓穴治療呃逆
針時囑病人以最大限度深吸氣,做弊氣動作,運針時連續弊氣3~5次,囑病人作腹式深呼吸運動,留針30min,每5min捻轉運針1次或用G-6805型電療機斷續波通電30min,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為度。3體針取穴:膻中、列缺、內關、足三里。令患者張口深呼吸,取膻中穴,針尖向上沿及刺3分~2寸,直至取效,取雙列缺穴,向肘部斜刺2~5分,強刺激直至取效,針刺止呃后,可按發作規律適當針刺足三里、內關穴,以鞏固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