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天行指由天地間的疫毒戾氣流行傳播而引起的傳染性流行病,如天行溫疫、大頭天行之類,所以天行是疫病的別稱[1]。出《外臺秘要·傷寒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疫論》:“疫病者……一方之內,長幼患狀,率皆相類者,謂之天行是也。”
疫指具有劇烈流行性、傳染性的一類疾病,多因時行癘氣從口鼻傳人所致[2]。出《素問遺篇·刺法論》。《類證治裁》卷一:“疫為時行癘氣,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門闔境,多發于兵荒之后,不數見。常疫則一隅數家,一家數人,癥多相似。春、夏、秋三時皆有之,而夏秋為甚。其厲邪之來,皆從濕土郁蒸而發,觸之成病,其后更相傳染,必由口鼻吸受,流入募原。……疫為燥熱毒癘,從無辛溫發散之例,一切風燥辛熱,皆不可犯。至于大疫,又宜斟酌司天歲氣方向,不拘一轍也。”
時疫為病名,即疫、瘟疫[3]。見《瘟疫論》。因癘氣疫毒從口鼻傳人所致[3]。有強烈的傳染性[3]。《不知醫必要·時疫》:“此癥有由感不正之氣而得者,或頭痛,發熱,或頸腫,發頤,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邑,其癥憎寒,壯熱,口吐黃涎,乃在人之疫也。”甚者痓厥譫狂等[3]。治宜疏利、解穢、清中,攻下等法[3]。
瘟疫為病名,亦稱溫疫[4]。感受疫癘之氣,造成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4]。《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民病溫疫早發,咽嗌乃干,四肢滿,肢節皆痛。”后世常見者為:
1.暑熱疫毒,伏邪于胃。癥見壯熱煩躁,頭痛如劈,腹痛泄瀉,或見衄血、發癍、神志昏迷,舌絳苔焦等[4]。治宜清瘟解毒(見《疫疹一得》)[4]。
2.癘氣疫毒,伏于募原。初起憎寒壯熱,旋即但熱不寒,頭痛身疼,苔白如積粉,舌質紅絳,脈數等[4]。治宜疏利透達(見《瘟疫論》)[4]。
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2.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7.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4.
治療天行的穴位
- 當陽
關沖、風池、合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作用,主治天行赤眼。太陽配攢竹、肝俞、太沖、光明、腎俞、照海,...
- 天瞿
作用,主治哮喘,胸痹。天突配璇璣、風府、照海,有行氣解表,養陰清熱的作用,主治喉腫咽痛。天突配靈道...
- 天井
》。屬手少陽三焦經。天井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五行屬土。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
- 天突
作用,主治哮喘,胸痹。天突配璇璣、風府、照海,有行氣解表,養陰清熱的作用,主治喉腫咽痛。天突配靈道...
- 通天
。皮膚由眶上神經分布。該神經為額神經的最在分支,行于眶頂壁和上瞼提肌之間,經眶上切跡達額部,其終末...
- 更多治療天行的穴位
治療天行的方劑
- 水解散
清上中焦之熱,大黃瀉中下焦之熱,甘草調胃和中。蓋天行瘟疫,郁熱自內達外,與傷寒由表傳里者不同,故雖...
- 黃連救苦湯
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腦疽、發鬢、發頤及天行時毒初起,憎寒壯熱,頭面耳項俱腫者。用法用量:用...
- 鼠矢湯
子20枚(擘),枳實3枚(中破,炙令黃)。主治:天行勞復。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煮取2升4合,分4次...
- 碧雪
2兩(研細末),甘草6兩,牛黃3錢。主治:積熱不行,口舌生瘡,心煩喉閉,并痰火之癥。用法用量:每用...
- 解肌湯
制法:上七味,切。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清熱。治天行病二三日,頭痛壯熱者。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
- 更多治療天行的方劑
治療天行的中成藥
- 安魂定魄丹
研如粉,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驚邪癲癇,天行熱病,心神狂亂。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新汲水研服之...
- 艾湯
艾、干艾亦可用;無艾,可用艾根搗取汁)。功能主治天行7-8日,熱盛不解。用法用量上藥煎得1升,頓服。...
- 紫雪散
緩刺切痛,蟲毒,野道熱毒,小兒驚癇百病,及乳石、天行熱病。大人小兒一切熱毒,胃熱發斑,并驚癇涎厥,走...
- 明目蒺藜丸
物昏花,迎風流淚,怕日羞明,眼邊赤爛,不時舉發,天行時眼,久患風疾,或癢或痛。用法用量:谷精草煎湯泛...
- 麝香丸
苦平,入足少陰;地龍氣味咸寒,入足陽明、厥陰,能行諸經絡;麝香氣味辛香微溫,善能入竅。白虎歷節諸風...
- 更多治療天行的中成藥
天行相關藥物
- 復方莪術油栓
囑。六次為一療程。推薦治療方案:1.術前用藥:一天二次,于每晚及次晨各一枚,連用一周。2.各種陰道...
- 痛經寧糖漿
調,經前、行經期腹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5毫升,一日2次,空腹時溫服,于經前七天開始服用,...
- 孕三烯酮片
一般為每次2.5mg,每周2次,第1次于月經第1天服用,3天后服用第2次,以后每周相同時間服用。2...
- 消腫鎮痛膏
跌打損傷所致的腫脹,疼痛。【用法用量】貼患處,隔天一次。【規格】每片16厘米×12厘米【不良反應】...
- 花紅膠囊
腹脹痛。【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七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可連服2~3療程,每療程之間休息...
- 更多天行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天行
- 《外臺秘要》:[卷第三]天行病發汗等方四十二首
亦小微也。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然得時行病,一日在皮毛,當摩膏火灸愈;不解者,二日在膚,...
- 《普濟方》:[卷一百四十八時氣門]總論
度一日。是故天無一歲不寒暑。人無一日不憂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變化之一氣也。斯蓋造化必然之理。...
- 《醫學入門》:[內集·卷二本草分類]治熱門
無毒。主小兒病鬼疰,解經絡中結氣及敗血。葉汁,主天行熱狂煩躁,吐血衄血,赤眼及小兒壯熱、疳熱、丹熱,...
- 《傷寒論條辨》: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居云。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熱。藥性論云。能治天行上氣嘔逆。近世方書。謂野葛有毒。傷胎。遂將妊娠婦...
- 《驗方新編》:[卷二十一引痘略]出痘時宜辨
情形齊備,可以告成功矣!予身曾親歷,故知之更詳。天行之痘,醫家先論成色,牛痘則須分真假。凡痘頂平而不...
- 更多古籍中的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