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概述
田螺硬殼外觀呈圓錐形、高達5~6厘米,殼頂略尖,螺層6~7層,殼口卵圓形,褐色,上有同心環狀排列生長紋,體柔軟頭部呈圓柱形。前端突出有吻,腹面有口及一對觸角,很敏感靈巧,能伸能縮。頭和足能收縮到殼內,可將螺殼封閉。多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澤及水田等處,以多汁的水生植物的葉及藻類為食。寒冷期鉆入泥土中休眠,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分布。
4 食用價值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
4.1 田螺的別名
黃螺
4.2 田螺使用提示
田螺每次約50克
4.3 田螺的營養價值
1. 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對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病有食療作用;
2. 食用田螺對狐臭有顯著療效。
4.4 田螺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黃疸、水腫、小便不通、痔瘡便血、腳氣、消渴、風熱目赤腫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同時適宜糖尿病、癌癥、干燥綜合征、肥胖癥、高脂血癥、冠心病、動脈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2. 凡屑脾胃虛寒,便溏腹瀉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風寒感冒期間忌食,女子行經期間及婦人產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4.5 田螺的食療功效
田螺味甘咸、性寒,入脾、胃、肝、大腸經;
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止渴,醒酒的功效;
治熱結小便不利、黃疸、腳氣、水腫、消渴、痔瘡、便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
4.6 與田螺相克的食物
螺肉不宜與中藥蛤蚧、西藥土霉素素同服;不宜與牛肉、羊肉、蠶豆、豬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類同食;吃螺不可飲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
4.7 田螺的食用建議
食用螺類應燒煮10分鐘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
5 田螺科動物中國圓田螺或其同屬動物的全體·《中醫大辭典》·田螺
田螺為中藥名,出自《藥性論》[1]。
5.1 來源及產地
田螺科動物中國圓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或其同屬動物的全體[1]。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1]。
5.2 性味歸經
5.3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1]。
1.治熱結小便不通,水腫[1]。煎服;并可取肉與鹽同搗敷臍上[1]。
2.治黃疸,腳氣,消渴[1]。煎服:肉60~120g[1]。
3.治癰腫瘡毒,取肉搗敷;瘰疬潰破,煅存性研末,香油調敷[1]。
5.4 化學成分
6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田螺科田螺的外殼、肉·《全國中草藥匯編》·田螺
6.1 拼音名
Tián Luó
6.2 田螺的別名
大田螺
6.3 來源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田螺科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 (Gray),以外殼、肉入藥。
6.4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
6.5 性味
甘、咸,寒。
6.6 功能主治
6.7 田螺的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
6.8 附方
治熱性的小便不通:用田螺5枚,蔥白2兩,食鹽5錢,同搗爛,用鍋炒熱,以布纏裹慰臍。
治痔瘡:用田螺適量,搗爛敷患處,一日數次。
治肝熱眼紅痛:田螺數個,先漂凈后,用清水再漂,取吐出的涎點眼,或搗螺肉汁點眼亦可。
耳炎、火眼:將田螺厴撥開,放入冰片或黃連末少許,將田螺水滴入耳內或眼內。
子宮下垂:大田螺7個,用水漂凈,去蓋,將明礬和紅糖(適量)塞入,待螺體化水,取其液加冰片外擦。
6.9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7 田螺科動物中國圓田螺和中華圓田螺的全體·《中華本草》·田螺
7.1 出處
出自1.《藥性論》。
2.《本草經集注》。
7.2 拼音名
Tián Luó
7.3 英文名
river snail
7.4 田螺的別名
田中螺、黃螺
7.5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田螺科動物中國圓田螺和中華圓田螺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2.Cipangopaludina carthayensis(Heude).
采收和儲藏:春季至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凈,鮮用。
7.6 原形態
1.中國圓田螺,貝殼大,外形呈圓錐形,其高度大于殼口高度。殼頂尖。體螺層膨大。貝殼表面光滑無肋,具有細密面明顯的生長線,有時在體螺層上形成褶襞。殼面黃褐色或綠褐色。殼口呈卵圓形,上方有一銳角,周緣具有黑色框邊,外唇簡單,內唇上方貼覆于體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蓋臍孔。臍孔呈縫狀。厴角質,為一黃褐色卵圓形薄片,具有明顯的同心圓的生長紋,厴核位于內唇中央處。
2.中華圓田螺,貝殼大,呈卵圓形,殼質薄而堅實。殼高50mm,寬40mm。螺層6-7層,各層表面膨大,螺層在寬度上增長迅速,螺旋部較短而寬;體螺層特別別膨大;殼頂尖銳,縫合線深。殼面呈綠褐色或黃褐色。殼口為卵圓形,周緣經常具有黑色的框邊。外唇簡單內唇肥厚,遮蓋臍孔。臍孔呈縫狀。
7.7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庫、河溝、池塘及水田內,常以寬大的足部在水庫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葉及藻類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緩流的小溪內。
資源分布:1.本種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東、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7.8 性狀
以干凈無泥。完整不破碎者為佳,干燥的田螺。全體已縮入螺殼內,螺殼圓錐形,外面灰裼色,有光澤,質脆易碎。
7.9 化學成份
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thiamine),核黃素(riboflaivine),煙酸(nicotinic acid),維生素A等。
7.10 田螺的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生肌作用。
7.11 性味
味甘;咸;性寒
7.12 歸經
肝;脾;膀胱經
7.13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止渴;解毒。主小便赤澀;目赤腫痛;黃疸;腳氣;浮腫;消渴;痔瘡;疔瘡腫毒
7.14 田螺的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煎湯;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適量,取涎或搗敷。
7.15 注意
1.《本草經疏》:目病非關風熱者不宜用。
7.16 各家論述
1.《別錄》:汁:主目熱赤痛,止渴。
2.陶弘景:煮汁療熱,醒酒,止渴。
3.《本草拾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結熱,目下黃,腳氣沖上,小腹結硬,小便赤澀,腳手浮腫;生浸取汁飲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熱瘡。
4.《綱目》:利濕熱,治黃疸;搗爛貼臍,引熱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氣淋閉;取水搽痔瘡胡臭,燒研治瘰疬癬瘡。
7.17 摘錄
《中華本草》
8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3.
用到中藥田螺的方劑
- 田螺水
拼音:tiánluóshuǐ英文:概述:田螺水:1.中藥名;2.方劑名。中藥名·田螺水:田螺水為中藥...
- 納臍膏
àqígāo《方癥會要》卷二:方名:納臍膏組成:田螺、麝香少許。功效:引火上行。主治:痢疾初發。用法...
- 仙螺膏
xiānluógāo《遵生八箋》卷十八:組成:大田螺1個。主治:痔漏臟毒成3-5孔出水者。用法用量:...
- 田螺解脹敷臍方
zhàngfūqífāng《壽世新編》:組成:大田螺1個,雄黃1錢,甘遂末1錢,麝香1分。主治:一切...
- 旱螺散
uósǎn《醫宗金鑒》卷六十九:旱螺散:處方:白田螺殼(煅)9克輕粉3克冰片麝香各0.9克制法:共研...
- 更多用到中藥田螺的方劑
用到中藥田螺的中成藥
- 八味金礞石散
果20g硇砂15g豆蔻15g喜馬拉雅紫茉莉20g田螺2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
- 痔瘡栓
方:柿蒂125g大黃75g冰片40g芒硝?46g田螺殼(炒)150g橄欖核(炒炭)150g制法:以上...
- 毛冬青
毒:毛冬青又名烏尾丁、癰樹、六月霜、細葉冬青、苦田螺、山桐油、山冬青、細葉青、毛皮樹、山熊膽、茶葉冬...
- 木香檳榔丸
柏8分,大黃8分,牽牛8分,香附8分,當歸1錢,田螺殼2錢,茵陳8分。主治:《嵩崖尊生》卷七之木香檳...
- 更多用到中藥田螺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田螺
- 《本草綱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田螺
(《別錄》下品)【集解】弘景曰∶田螺生水田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橘,小者如桃、李,人煮食之。...
- 《本草述鉤元》:[卷二十九介部]田螺
前蚌蛤海產。與江湖所產。但少有異。此田螺則指水田及湖濱之螺。其用迥殊于海夫可例視也。肉味甘。氣大寒。...
- 《普濟方》:[卷一百五十六身體門]腋臭(附論)
半兩)上為末搽之。又方(出德生堂)膽礬(一豆許)田螺〔大(生)者〕巴豆(去殼各一枚)上將田螺以水養三...
-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癰、疽
魚頭(同發灰燒。)穿山甲(燒研,同貝母末藥涂。)田螺(入片腦,取水點。)蜆汁(洗。)海螵蛸〔獸人〕臘...
- 《外科心法要訣》:[卷九臀部]痔瘡
,火燥也。初俱服止痛如神湯消解之,外俱用菩提露或田螺水點之。若堅硬者,以五倍子散,唾津調涂之,兼用樸...
- 更多古籍中的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