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痰血 (最后修訂于2009/1/6 15:27:17)[共80字]
摘要:痰血證名。指痰中經常帶血。《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顧血屑、血絲、血點是也。”多見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多種肺部感染。參見咳血、咯血、唾血等條。......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痰血
痰血 證名。指痰中經常帶血。《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顧血屑、血絲、血點是也。”多見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多種肺部感染。參見咳血、咯血、唾血等條。作者:
- 肺病咳吐痰血
肺病咳吐痰血天津喬××,年三十余,得咳吐痰血病。【病因】前因偶受肺風,服藥失宜,遂息咳嗽,咳嗽日久,繼患咳血。【證候】咳嗽已近一年,服藥轉浸加劇,繼則痰中帶血,又繼則間有嘔血之時,然猶不至于傾吐。其心中時常發熱,大便時常燥結,幸食欲猶佳,身形不至羸弱,其脈左部近和平,右部寸關俱有滑實之象。【診斷】證脈合參,知系從前外感之熱久留肺胃,金畏火刑,因熱久而肺金受傷,是以咳嗽;至于
- 五積六聚總是氣凝其痰血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積屬陰而有定處,聚屬陽而無常形。肝之積曰肥氣②。心之積曰伏梁③。脾之積曰痞氣④。肺之積曰息賁⑤。腎之積曰奔豚⑥,世人謂之氣塊。丹溪論曰:塊乃有形之物,氣不能成形,俱是痰與食積、死血也。在中為痰積,在右為食積,在左為死血。婦人腹中有塊,多是死血。不能移動者曰□(病去丙換征),能移動者曰瘕。大法咸以軟之,堅以削之,行氣開痰為主,潰堅湯、潰堅丸治之。外用琥珀膏、三圣膏貼之。②肥氣: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五、醫案(一)虛勞喘嗽門]12.肺病咳吐痰血
天津喬××,年三十余,得咳吐痰血病。病因前因偶受肺風,服藥失宜,遂息咳嗽,咳嗽日久,繼患咳血。證候咳嗽已近一年,服藥轉浸加劇,繼則痰中帶血,又繼則間有嘔血之時,然猶不至于傾吐。其心中時常發熱,大便時常燥結,幸食欲猶佳,身形不至羸弱,其脈左部近和平,右部寸關俱有滑實之象。診斷證脈合參,知系從前外感之熱久留肺胃,金畏火刑,因熱久而肺金受傷,是以咳嗽;至于胃腑久為熱鑠,致胃壁之膜腐爛連及血管,是以嘔血;
- 《金匱翼》:[卷七嘔吐統論]咳嗽嘔吐痰血飲食
咳而嘔吐,痰食俱出者,傷于胃氣。昔人所謂肺病連胃是也。嘔血帶痰而出者,傷于肺之絡,《金匱》所謂熱傷血脈是也。吐食者二陳湯加減治之,吐血者補肺湯主之。加減二陳湯半夏(一錢)杏仁(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炙草(五分)橘紅(一錢)竹茹(八分)生姜(一片)粳米(一百粒)上藥用清水煎服,加枇杷葉、蘆根佳。補肺阿膠湯阿膠(一錢五分)兜鈴(五分)炙草(五分)牛蒡(一錢)杏仁(七粒)糯米(一百粒)都作一服,甚者
- 《驗方新編》:[卷三咳嗽]咳嗽痰血
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腎經相火炎上之血也。若血如紅縷從痰中咳出者,此脈絡受熱傷之血也。若咳出白血淺紅色似肉似肺者必死。又咯出痰中有血絲屬腎經,咳嗽有血屬肺經,嘔吐成盆成碗者屬胃經,自兩脅逆上吐出屬肝經,溺血屬小腸經,下血屬大腸經,牙宣出血屬胃腎虛火。真青黛、栝蔞仁(去油)、海石(炒黑)、山梔(炒黑)、訶子肉各等分,蜜為丸,噙化,嗽又方∶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為末,蜜丸龍眼大,每臥時嚼一丸,姜湯下。
- 陳鼎祺治療肺間質纖維化經驗
醫辨證治療肺間質纖維化有一定的優勢。根據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表現,中醫將其歸為“咳嗽”、“肺痿”、“肺脹”、“肺痹”等范疇中。陳老師認為肺間質纖維化是一個慢性、漸進性病變,為正虛邪留引發痰血瘀阻肺絡的本虛標實證,痰血阻絡為邪實,是產生肺纖維化的主要根源,痰血瘀阻日久又損傷氣陰,導致氣陰兩虛。正虛邪實互為因果,形成本虛標實為特點的纏綿難愈之證。故在治療上多以化痰去瘀為基本治則,輔以益氣養陰。 王某
- 《本草便讀》:[菜部菜類]薤白
\r薤白\pq112.bmp\r辛滑通陽。開胸痹之痰血。苦溫散氣。治泄痢之邪氛。(薤白其葉如韭。其根如小蒜。色白如鈕。取根用。味辛而苦。性溫而滑。入胃與大腸。以其辛苦溫滑之性。故能通胸中陽氣。散胸中痰血。至其能治赤白痢者。亦由陽氣不宣而痰血交滯耳。)《本草便讀》清張秉成公元1644-1911年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吐血
。先經嗽紅。體氣先虛。此時序冷熱不勻。夾帶寒邪致病。脈得寸口獨大。當清解上焦。大忌溫散之劑。(寒邪)桑葉蘇梗杏仁象貝玉竹大沙參某風溫上受。吐血。(風溫)桑葉薄荷杏仁連翹石膏生甘草徐陰虛風溫氣逆嗽血。生扁豆玉竹白沙參茯苓桑葉郁金顧(四十)寸口脈。搏指而勁。痰血能食。初因風溫咳嗽。震動絡血。以清心營肺衛之熱。小生地黑山梔地骨皮天花粉丹參連翹竹葉心汪右脈大。咽喉癢嗆。頭中微脹。此冬溫內侵。陽氣不伏。絡
- 《醫方集解》:[理血之劑第八]咳血方
(丹溪)治咳嗽痰血(咳者有聲無物,嗽者有物無聲,咳嗽者有聲有物也。肺為華蓋,至清之臟,有火則咳,有痰則嗽。肺主氣,氣逆為咳;腎主水,水泛為痰;腎脈上入肺,循喉嚨,其支者從如紅中帶胃經經;心,怒青黛(水飛)栝蔞仁(去油)海石(去砂)山梔(炒黑)訶子肉。等分,為末,蜜丸。此手太陰藥也。肝者將軍之官,肝火上逆,能爍心肺,故咳嗽痰血也。青黛瀉肝而理血,散五臟郁火;梔子涼心而清肺,使邪熱下行;二者所以治火。
- 冠心病辨證分型的方法有哪些?
法:如陽虛、陰虛、陰陽兩虛。 (2)臟腑陰陽辨證分型法:如心腎陰虛,心腎陽虛,心腎陰陽兩虛等。 (3)痛期分型法:如有痛期,無痛期等。 (4)標本分型法:如標證:氣滯血瘀、寒痰血瘀,熱痰血瘀等。本證:陽氣虛弱,陰血不足,心肝腎陰虛,陰虛陽亢等。 上述辨證分型法,雖各不相同,但確是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各有千秋,可作參考。 筆者認為,辨證分型方法,應以證的基本內容要求進行證型的分類。辨證證型
- 《成方切用》:[卷九上除痰門]白金丸
治癲狂失心。(癲多喜笑,尚知畏懼,證屬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證屬為陰。此病多因驚憂,痰血塞于心竅所致。難經云∶諸陽為狂。諸陰為癲。)白礬(三兩)郁金(七兩)薄荷糊丸。白礬酸咸,能軟頑痰。郁金苦辛,能去惡血。痰血去,則心竅開而疾已矣。《成方切用》清吳儀洛公元1761年
- 《醫方集解》:[除痰之劑第十五]白金丸
治癲狂失心(癲多喜笑,尚知畏懼,證屬不足;狂多忿怒,人不能制,證屬有余。此病多因驚憂、痰血塞于心竅所致。《難經》曰∶諸陽為狂,諸陰為癲。喜屬心,怒屬肝,二經皆火有白礬(三兩)郁金(七兩。)薄荷糊丸。此手太陰藥也。白礬酸咸,能軟頑痰;郁金苦辛,能去惡血;痰血去則心竅開而痰已矣《醫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
- 延緩衰老亦須重“下法”
【摘要】目前延緩衰老方法的研究多重于“補”而藐于“下”。本文通過對歷代醫家有關“下法”的回顧及對當今衰老的共性:“三廢”易積、諸竅易閉、氣火易元、痰血易阻的分析;結合有關衰老的自由基學說、中毒學說、免疫學說……及現代醫學對“下法”認識總結,證明其具有祛病延年之功。提出了“下法”當之無愧的為延緩衰老的方法。【關鍵詞】“下法”;延緩衰老悉乎今世延緩衰老方法的研究多重于“補而藐于&ldquo
- “一膏梁婦人積嗽”案
一膏梁婦人積嗽,面青黃帶白瓜路,腦下有塊,發即吐,嗽而喘,面足腹腫膨極,帶痰血。此胃中清血因熱蒸而出,瘦人大率不好:貝母、瓜蔞、陳皮、白術、茯苓、木通、生甘草、香附、南星、山梔、黃芩、知母、青皮。(《丹溪先生治法心要/卷一》)按:面色青黃,為土敗木賊之象。“白瓜路指面部的白色條紋,兼腦項后皮下結塊,為痰飲氣滯。因陣發痰喘,痰中挾血,故認為熱蒸胃絡而血出,其熱在胃。肥人胃氣有余易于治療;
- 《丹溪手鏡》:[卷之中]冷丹(十六)
冷丹血風也,血熱也,痰血相搏也。通圣散消風散治血風血熱。蟬蛻姜蠶荊芥南星散治痰血相搏。又用吐法。《丹溪手鏡》元朱丹溪公元1281—1358年
- 火盛刑金
火盛刑金 ①火指肝火,與木火刑金同義。 ②病證名。火指心火或火熱之邪,心火熾盛可耗傷肺陰,引起喘咳痰血;熱邪熾盛,熱郁于肺或痰熱阻肺,可出現高熱,呼吸急促,鼻翼煽動,甚或咳血、咯血等癥。作者:
- 《成方切用》:[卷一下理血門]咳血方
(丹溪)治咳嗽痰血。青黛(水飛)栝蔞仁(去油)海石(去砂)山梔(炒黑)訶子肉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肝火上逆,能爍肺金,故咳嗽痰血。青黛瀉肝而理血,散五臟郁火。梔子涼心而清肺,使邪熱下行,二者所以治火。栝蔞潤燥滑痰,為治嗽要藥。(能清上焦痰火。蕩除郁熱垢膩。)海加訶子者,以能斂肺而定痰喘也,不用治血之藥者,火退則血自止也。《成方切用》清吳儀洛公元1761年
- 肺癌病灶內合并結核12例分析
年7月~1997年10月共2386例肺癌病人接受手術治療,其中12例術后病理證實肺癌病灶內合并肺結核,現分析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12例均為男性,年齡44~72歲,平均年齡58.8歲。臨床表現:咳嗽、痰血6例,僅有咳嗽4例,四肢及胸部疼痛1例,體檢發現1例。病灶部位:8例病灶位于右肺上葉,其中尖段3例、前段2例、肺門處2例,后段1例。右下肺后基底段1例,左下肺2例,1例為背段,另1例為后基底段。左肺
- 肺腺癌48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肺腺癌臨床特征,提高早期診斷率。方法回顧性分析48例肺腺癌臨床表現、診斷及手術隨訪資料。結果發病年齡50歲以下32例(66.7%),男:女為1:1.1,有咳嗽、咳痰血痰、胸痛者26例(54.1%),有肺外癥狀20例(41.6%),無明確癥狀健康體檢發現13例(27.05%),全組行肺葉切除33例,全肺切除8例,姑息性肺葉切除7例。術后45例化療并隨訪,1、3、5年生存率85.4%
- 結脈
結脈 脈象之一。脈來遲緩而呈不規則間歇。主陰盛氣結,寒痰血瘀,癥瘕積聚。《脈經》:“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訣刊誤》:“結、促者,因止以別陰陽之盛也……陰盛則結,脈徐而時止,雖有止非死脈也。”《診家正眼》:“結屬陰寒,亦由凝質。”作者:
- 《校注醫醇剩義》:[卷三咳嗽]五臟傳腑之咳
)桑皮(二錢)熟地(三錢)入蜜少許和服。補肺阿膠散治肺虛有火,咳無津液而氣哽者。阿膠(一兩五錢)馬兜鈴(一兩)甘草(一兩)牛蒡子(一兩)杏仁(七錢)糯米(一兩)水煎分溫服。百合固金湯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生地(一錢)熟地(三錢)元參(一錢)貝母(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麥冬(一錢五分)白芍(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百合(三錢)水煎服。紫菀湯治肺傷氣極,勞熱久嗽,吐痰吐血。紫菀(二錢)知母(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十一]方脈癆瘵合參
,首揭之,猶易入門而可登堂入室也。五臟各一,惟腎有二,左藏真水,右為相火,少年之人,嗜欲無節,致傷真陰,相火尤旺,火寡于畏,自下沖上,自里達表,故名骨蒸癆瘵。其癥有二,火沖于上焦者,發熱之中則兼喘嗽痰血,肺痿肺癰等癥;火結于下焦者,發熱之中則兼淋濁燥結,遺精盜汗,腹痛驚悸等癥。然火與元氣,勢不兩立,一勝則一負。《經》曰∶少火生氣,壯火蝕氣。可見,火為元氣之賊,火既熾而氣傷矣。氣傷則不能運化水谷,水
- 《醫方考》:[卷三血證門第二十一]丹溪咳血方
青黛(飛)栝蔞仁(去油)訶子肉海粉(去砂)山梔(炒黑,等分)咳嗽痰血者,此方蜜丸噙化。肺者,至清之臟,纖芥不容,有氣有火則咳,有痰有血則嗽。咳者有聲之名,嗽者有物之義也。青黛、山梔所以降火,栝蔞、海粉所以行痰,訶子所以斂肺。然而無治血之藥者,火去而血自止也。《醫方考》明代吳昆公元1584年
- 《理虛元鑒》:[卷上]咳嗽痰中帶血珠血絲
此癥大約皆從郁火傷肺,肺金受邪,不能生水,水火不相濟,則陰火亢陽,而為痰血凝結,而成。若不早治,肺金受傷之至,火盛血逆,成塊成片,夾痰而出,有時無痰而出,輕則見于清晨,甚則時時頻見,或拂郁憤怒,則隨觸隨見,即煎厥也。不急治,則為薄厥,而病篤矣。《理虛元鑒》明汪綺石公元1368-1644年
- 《癥因脈治》:[卷四瘧疾總論]內傷瘧疾
【瘧母之癥】即痰血瘧癖也。瘧久不愈,胸腹脅肋,有瘕痞癖,為患不瘥,此瘧母【瘧母之因】邪干臟腑,凝結痰血,假物成形,憑陵為患,則瘧疾不瘥,而成瘧母之癥【瘧母之脈】或牢或結,或見沉弦,或見沉滑,沉弦瘧邪,沉滑痰結,沉實食積,沉澀【瘧母之治】仲景用鱉甲煎丸、瘧母丸、陶氏加味二陳湯。鱉甲煎丸仲景原方。鱉甲烏扇黃芩柴胡鼠婦干姜大黃芍藥桂枝葶藶石葦濃樸丹皮瞿麥紫葳半夏人參蟲阿膠蜂窠赤硝蜣螂桃仁加味二陳湯即二陳
- 勞怯
勞怯 病證名。陰虛內熱性質的虛勞病證。《松崖醫徑》卷下:“勞怯者,多由氣體虛弱,勞傷心腎,則陰虛而生內熱所致。主在痰血水火不能既濟故也。亦有外感六淫之氣,失于怯散,以致乘虛入里,久不與治,遂成勞瘵。又有傳疰而得者。其脈多弦虛細數。”究其病源,當以補陰降火為主,用秘傳加減八珍湯。參見虛損條。作者:
- 異時第二原發肺癌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2005年08月23日中華外科雜志2005Vol.43No.6P.348-35019(北京)為了探討異時第二原發肺癌的診斷、手術治療方式和預后,研究者對32例異時第二原發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5例有咳嗽、痰血、氣短等癥狀,17例隨診中經影像學檢查發現。第一作者:自動采集
- 瘧痞
瘧痞 病名。即慢性瘧疾或瘧疾反復發作所致的肝脾腫大。亦稱瘧母。見《雞鳴錄》。《癥因脈治·瘧母》:“即痰血痃癖也。瘧久不愈,胸腹脅肋,有癥瘕痞癖,為患不瘥,此瘧母之癥也。”詳見瘧母條。作者:
- 麥門冬湯
調而氣自順,然未逆未上之火氣,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氣,又不可任其遲留也,故君麥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氣,火氣降,則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氣自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欬嗽,最為對癥,以其潤利肺胃,故亦治隔食,又有沖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蓋沖脈起于胞中,下通肝腎,實則麗于陽明,以輸陽明之血,下入胞中,陽明之氣順,則沖氣亦順,胞中之血與水,皆返其宅,而不上逆矣,此方與小柴胡合看更明,小
- 研究人員發現非煙民罹患肺癌的重要基因
是誘發肺癌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等,患者肺癌的發生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肺癌在早期并沒有什么特殊癥狀,僅為一般呼吸系統疾病所共有的癥狀,如咳嗽、痰血、低熱、胸痛、氣悶等,很容易忽略。肺癌也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能產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質,但這些癌腫標記物對肺癌的確診尚無應用價值,臨床醫師對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現血痰以及肺部X線檢查發
- 《六因條辨》:[秋燥條辨十一條]秋燥條辨第四
秋燥煩熱口渴,舌赤無苔,夜則熱甚,咳唾痰血,此熱傷肺絡。宜用喻氏清燥湯,育陰清熱也。此條熱既入絡,傷及氣血。故煩熱夜甚,口渴舌赤,咳痰帶血。若非喻氏清燥湯中之沙參、麥冬、甜杏、川貝、桑葉、石膏清氣分,兼生地,阿膠滋血液,則恐邪難泄越,而滋蔓難圖焉。《六因條辨》清陸子賢公元1644-1911年
- 第九節狂病
效9例,總有效率84%[陜西中醫1989;(5):196)。王氏自擬丹赭黃蒲湯(丹參、代赭石、酒大黃、菖蒲、郁金、地龍組成)治療狂癥30例,痰濕火盛者加生石膏,并沖服朱砂;痰濕蘊盛者加遠志沖服麝香;痰血阻絡者加琥珀沖服地龍末;濁痰蘊塞者加白芥子沖服苦丁香。服用中藥期間禁用一切抗精神病藥。結果:近期臨床治愈18例,顯效7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占90%[陜西中醫1985;(12):535)
- 《湯頭歌訣》:[理血之劑]咳血方
(丹溪)中訶子收,栝蔞海石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訶子(煨取肉)、栝蔞仁(去油)、海石(去砂)、梔子(炒黑)、青黛(水飛)等分,蜜丸,嗽甚加杏仁。青黛清肝瀉火,梔子清肺涼心,栝蔞潤燥滑痰,海石軟堅止嗽,訶子斂肺定喘。不用血藥者,火退而自止也。〕《湯頭歌訣》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 《祖劑》:[卷之三金匱順氣丸]地黃丸
一名六味地黃丸即仲景腎氣丸錢仲陽去附子肉桂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噪舌痛齒牙不固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發熱其功不能盡述《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布地奈德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支氣管異物手術后病人各20例,診斷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第6版《耳鼻咽喉科學》教科書中的標準。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齡18~68歲。喉炎病史3d~2年。因鼻咽部疼痛、鼻咽部燒灼感、鼻咽部干和后吸性膿痰血痰就醫診為鼻咽炎7例,臨床檢查鼻咽部黏膜充血腫脹、有膿性分泌物附著。僅有咽干、刺激性干咳癥狀為主的咽炎8例,臨床檢查咽部黏膜色蒼白、淋巴濾泡增生腫脹。以異物感、咽癢等其他癥狀為主的咽炎5例,臨床檢查
- 《六因條辨》:[傷風條辨七條]傷風條辨第五
傷風咳不止;肋痛痰血,鼻息欠利,此熱逼動絡。宜用葦莖湯合旋復花湯加蘇子、地骨皮、枇杷葉等味,降氣和絡也。風寒入肺,久必化熱!肺氣不清,則鼻息欠利;熱逼肺絡,則咳痰帶血。此時不可以見血而遽頭滋補,誤延損祛之途。最宜葦莖,地骨以清熱,薏仁、蔞皮以潤肺,蘇子、旋復花以降氣,新絳,桃仁以和血,俾氣血兩清,而無過偏之《六因條辨》清陸子賢公元1644-1911年
- 《未刻本葉氏醫案》:[方桉]絳礬丸
嗽逆嘔逆不得臥。經謂嗽而嘔者屬胃咳也。此由嗽傷陽明之氣。厥陰肝邪順乘使然。凡女科雜癥。偏于肝者居半。即如是病。經一阻則遂劇矣。非泛泛咳嗽之比。人參旋復花白芍茯苓代赭石南棗痰血用攝陰藥。谷食漸增。亦是佳境。熟地霍石斛北參茯神麥門冬參山漆音嘶咽痛。脈細澀。的是少陰腎真空虛。無以上承使然。切勿煩勞。夏暑炎蒸。宜綠蔭深處靜養為要。生地黃大天冬上清阿膠雞子黃霍石斛元稻根須右寸大。此金燥作咳。莫作飲治。宜以清
- 經行咳血是怎樣發生的?
婦女每值月經前后或經期,出現咳血,或痰血相兼,或痰中挾有血絲,月經干凈后逐漸消失,呈周期性發作者,稱為“經行咳血”。應與“經行吐血”相區別。 經行咳血多與肺臟密切相關。 (1)肝火犯肺:肝郁化火,或素體肝火旺盛,上迫肺金,經行氣血充盛,肝火益旺,以致灼傷肺絡,出現咳血。 (2)肺熱壅盛:外感六淫,肺失宣通,郁而化火;或飲酒食辣,積熱于胃,上熏于肺,經行時氣盛血壅,火載血升,形成咳血。 (
- 《得配本草》:[卷二草部]薄荷
驚熱,風痰血痢,瘰瘡疥,風瘙癮疹。亦治蜂蠆蛇蝎貓傷。(薄荷,貓之酒也。)配生地、春茶,治腦熱鼻淵。配花粉,治熱痰。配蟬蛻、僵蠶,治風瘙癮疹。配生姜汁,治眼弦赤爛。配白蜜、白糖,化痰利咽膈。入逍遙散,疏肝郁。搗取自然汁,滴耳。搗取自然汁,和姜汁、白蜜,擦舌胎語澀。揉葉塞鼻,止衄血。(取汁滴鼻中即止。)產蘇州者名龍腦薄荷,方莖中虛,似蘇葉而微長,齒密面皺,其氣芳香,消散風熱,其力尤勝。兼能理血。新病瘥
- 酚妥拉明治療老年肺結核大咯血的臨床觀察
30min內止血,有效12例(37.5%),總有效率75%,無效8例,改用酚妥拉明后咯血停止,兩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差異均有顯著性(χ2值分別為8.97及4.27,P0.01、P0.05)。 2.2痰血消失時間兩組痰中帶鮮血消失時間見表1。 表1兩組痰中帶鮮血消失時間比較(略)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P0.05 3討論 體循環胸主動脈分支的支氣管動脈壓力高,是結核病咯血的主要來
- 不居集——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
治虛損法上集卷之八薛新甫治虛損法上集卷之九張景岳治虛損法上集卷之十吳師朗治虛損法上集卷之十一水丘道人紫庭治傳尸癆上集卷之十二各名家治虛損法上集卷之十三血證八法扼要血證八法扼要總綱血證八法扼要癥治血證全書上集卷之十四血證例方咯血方唾血方咳血方嗽血方痰血方衄血方九竅出血方耳衄方肌衄方齒衄方溺血方便血方上集卷之十五咳嗽綱目各種咳嗽咳嗽例方上集卷之十六熱證全書熱證發熱五臟發熱熱證例方上集卷之十七痰證扼要治
- 《萬病回春》:[卷之二]火證
位而不動。相火者,輔助之火也,生于虛無,寄于肝腎之間,聽命而行。凡動皆是相火。五臟皆有火,相火易起,五火相扇動矣。相火乃元氣之賊,無時而不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陰虛火動者難治。凡人發熱咳嗽吐痰血者,午后至夜發熱、面頰唇紅、小便赤澀者,便是陰虛火動也。脈數無力者,陰虛火動也,滋陰降火湯(方見勞瘵),治腎經陰虛火動。左寸脈洪數者,心火也。黃連湯治心火舌上生瘡,或舌上腫,燥裂,或舌尖出血,或舌硬
- 第一節肺癌
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所提到的“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宣通,為痰,為食,為血,皆得與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而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則說明了肺中積塊的產生與正虛邪侵,氣機不通,痰血搏結有關,對于后世研究肺癌的發病和治療,均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肺癌是中西醫學共同的疾病名稱,西醫學對肺癌按組織學分類,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小細胞癌、腺癌、大細胞癌等,其中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多見。由于腫
-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三雜證門下]嘈雜
〔大〕夫婦人心胸嘈雜,此脾胃郁火,滯痰血液淚汗而成,用豬血炒食之,乃以血導而使之歸源爾。旋復花湯尤善。〔薛〕前證若因食郁,用六君、山楂、山梔。若因胃熱,用二陳、姜炒芩、連。若因六郁,用越鞠丸。(雜病郁。)若因氣滯,用四七湯。(雜病氣。)桔梗、枳殼。大抵此證屬病氣。元氣俱不足,須用六君為主,少佐以治痰之藥。若以火治之,必變吞酸中滿。一婦人飲食少思,胸中嘈雜,頭暈吐痰,此中氣虛而有熱。用六君子湯加炒黑
-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三雜證門下]嘈雜
〔大〕夫婦人心胸嘈雜,此脾胃郁火,滯痰血液淚汗而成,用豬血炒食之,乃以血導而使之歸源爾。旋復花湯尤善。〔薛〕前證若因食郁,用六君、山楂、山梔。若因胃熱,用二陳、姜炒芩、連。若因六郁,用越鞠丸。(雜病郁。)若因氣滯,用四七湯。(雜病氣。)桔梗、枳殼。大抵此證屬病氣。元氣俱不足,須用六君為主,少佐以治痰之藥。若以火治之,必變吞酸中滿。一婦人飲食少思,胸中嘈雜,頭暈吐痰,此中氣虛而有熱。用六君子湯加炒黑
- 《湯頭歌訣》:[祛風之劑]順風勻氣
炙)、沉香(磨)各三分,加姜煎。天麻、蘇、芷以疏風氣,烏藥、青、沉以行黃柏蒼術天南星,桂枝(橫行)防己(下行)及威靈(仙,上下行。)桃仁紅花龍膽草(下行,)羌芷(上行)川芎(上下行)神曲停痛風濕熱與痰血,上中下通用之聽。〔黃柏(酒炒)、蒼術(泔浸)、南星、姜、棗各二兩,防己、桃仁(去皮尖)、膽草、白芷、川芎、神曲(炒)各一兩,桂枝、威靈仙、紅花、羌活各二錢半,面糊丸,名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丹溪。黃柏
- 肺內多發結核球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1例治療體會
1病歷摘要 患者,男,50歲,咳嗽5年,間斷咯血2周,5年前因咳嗽、痰血、乏力、納差、消瘦、皮膚色素沉著,查皮質醇12nmol/L,診斷為“肺結核、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予HRZE治療3個月,強的松替代療法。上述癥狀完全緩解,自行停用抗結核藥物,此后偶爾咳嗽,未在意。5年后出現咳嗽、咯血、發熱、氣促、體溫38℃左右,每次咯血約50ml,胸痛,胸全片示雙肺斑片、結節狀陰影,邊緣不規則,見多個呈硬
- 《目經大成》:[卷之三固陣]百合固金湯二
生地麥冬百合當歸熟地黃芍藥貝母甘草元參桔梗肺傷咽痛,喘咳痰血,目赤痛,此方主之。肺金受傷,則腎水之源絕。腎脈挾咽,虛火上炎,故痛。火上蒸肺,故喘咳。痰因火生,血由火逼,故氣輪赤痛。須生地、麥冬、貝母、元參、桔梗潤燥除痰,芍藥、當歸、熟地黃、百合、甘草養陰滋本。詩曰∶麥門歸貝母,草梗合刪楚,生熟地無人,芍藥開元圃。《目經大成》清·乾隆六年黃庭鏡草成此書,此后四易其稿,但未付梓。弟子鄧學禮得悉此書后于
- 《醫方論》:[卷二理血之劑]咳血方
青黛(水飛)栝蔞仁(去油)海石(炒黑)山梔(炒黑)訶子肉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咳嗽痰血,固屬君相之火犯肺。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乃去所擾則自安之義。然業經失血則肺已大傷,豈可置之不論不議。去訶子而加清養肺陰之藥,始為得之。《醫方論》清費伯雄公元1865年
- 《醫碥》:[卷之三·雜癥]腹痛
(小腹痛。)經脈有正有別,其別分絡臟腑部位,邪在正經,則注于別絡,而從臟腑所虛之部位而入焉。(胸為心肺部位,肚腹脾胃部位,脅小腹肝膽部位,腰脊腎部位也。)邪入則氣停液聚,痰血不行,脈絡皆滿,邪正相搏故痛。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皆能致之,不獨寒也。痛脈多緊急,河間謂急脈固屬寒象,然寒脈當短小而遲,若兼洪數,則為熱痛之脈。分寒熱、虛實、氣血、飲食、痰蟲施治。寒痛∶綿綿無增減,喜熱惡寒,口中和,二便清利,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