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tán xiāng
2 英文參考
the pride of China[朗道漢英字典]
lignum santali[朗道漢英字典]
sandalwood[朗道漢英字典]
sanders[朗道漢英字典]
santal[朗道漢英字典]
santalum[朗道漢英字典]
Santalum album L.[朗道漢英字典]
saunders[朗道漢英字典]
white sandalwood[朗道漢英字典]
white santal[朗道漢英字典]
white saunders[朗道漢英字典]
perfume or incense prepared from sandalwood[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lignum santali alb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andalwoo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antali,lign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antal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ignum Santali Alb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andalwo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檀香
檀香為中藥名,出《名醫別錄》[1]。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 樹干的心材[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Lignum Santali Alb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sandalwoo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檀香的別名
白檀。
白檀、浴香[1]。
7 來源
檀香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 樹干的心材[2]。
檀香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的心材[1]。
8 原植物形態
常綠寄生小灌木。樹皮褐色,粗糙或縱裂。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無毛;葉柄短。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花小,多數始為淡黃色,后變為深紫色;花被管鐘形,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有4個蜜腺生于花被管中部;雄蕊4,與蜜腺互生。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種子圓形,光滑,有光澤。
9 產地
檀香主產印度、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等國,我國臺灣亦有出產[1]。
檀香主產印度、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我國臺灣、海南、云南南部有栽培。
10 采收與初加工
11 生藥性狀
心材呈圓柱形或稍扁,長50~100cm,直徑10~20cm。表面淡灰黃色,光滑細密,有時可見縱裂紋,有刀削痕。質堅實致密。刨片稍彎曲,厚0.5~1mm。有香氣,味微苦。燃燒時香氣濃烈。
12 性味歸經
13 檀香的功效與主治
檀香具有理氣,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治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胸膈痞悶不舒,寒疝氣痛[1]。
14 檀香的用法用量
15 檀香的化學成分
檀香含揮發油,其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萜(santene)、檀萜酮(santenone)、α-檀萜醇,(a-santenol)、檀香酮(santal 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等。
檀香含揮發油,根部心材含油最多可達10%[1]。油中含α-檀香萜醇及β-檀香萜醇達90%以上,還含檀香紅(Santalin)、芥子醛(Sinapyl aldehyde)、香草醛等[1]。
檀香萜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曾用作尿道消毒藥,治療白濁等癥[1]。
16 檀香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檀香
Tanxiang
SANTALI ALBI LIGNUM
16.2 來源
本品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樹干的干燥心材。
16.3 性狀
本品為長短不一的圓柱形木段,有的略彎曲,一般長約1m,直徑10~30cm。外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光滑細膩,有的具疤節或縱裂,橫截面呈棕黃色,顯油跡;棕色年輪明顯或不明顯,縱向劈開紋理順直。質堅實,不易折斷。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16.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導管單個散在,偶有2~3個聯合,木射線由1~2列徑向延長的細胞組成。木薄壁細胞單個散在或數個聯結,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導管、射線細胞、木薄壁細胞內均可見油滴。
(2)取本品[含量測定]項下的揮發油,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檀香醇對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5μl的溶液(或用印度檀香的揮發油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取對二甲氨基苯甲醛0.25g,溶于冰醋酸50g中,加85%磷酸5g與水20ml,混勻),在80~9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藍色斑點。
16.5 檢查
16.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IXH第二法)。
16.6 含量測定
取本品刨花(厚1mm)30g,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于3.0%(ml/g)。
16.7 檀香飲片
16.7.1 炮制
除去雜質,鎊片或鋸成小段,劈成小碎塊。
16.7.2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脾、胃、心、肺經。
16.7.3 功能與主治
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用于寒凝氣滯,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嘔吐食少。
16.7.4 用法與用量
2~5g。
16.7.5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16.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檀香的方劑
- 檀香飲
ánxiāngyǐn《圣濟總錄》卷一三五:方名:檀香飲組成:白檀香1塊重1分,沉香1塊重1分,檳榔1...
- 檀香散
tánxiāngsǎn《圣濟總錄》卷十七:方名:檀香散組成:白檀香(銼)半兩,甘菊花(擇)3兩,芎...
- 九香如意丸
拼音:jiǔxiāngrúyìwán處方:檀香2兩,降香2兩,沉香6錢,木香3兩,丁香6錢,藿香5錢...
- 檀香丸
拼音:tánxiāngwán處方:檀香(一錢)杏仁(去皮.二錢半)烏梅肉(二兩)紫蘇葉(一兩)茴香(...
- 檀香湯
火)、白芷(不見火),各二兩;桔梗(焙)三十兩,檀香(不見火)三兩,甘草(炒)六兩。炮制:上為細末。...
- 更多用到中藥檀香的方劑
用到中藥檀香的中成藥
- 避瘟散
瘟散藥典標準:品名:避瘟散BiwenSan處方:檀香156g、零陵香18g、白芷42g、香排草180...
- 含化上清片
ingPian處方:前胡桔梗天花粉葛根烏梅(肉)檀香薄荷腦制法:以上七味,檀香提取揮發油備用,蒸餾后...
- 寬胸氣霧劑
:WS3-B-2417-97處方:細辛油23ml檀香油70ml高良姜油32ml蓽茇油15ml冰片22...
- 二十五味竺黃散
g草果15g甘草50g葡萄25g木香馬兜鈴25g檀香25g降香40g訶子40g毛訶子40g余甘子(去...
- 如意珍寶丸
要成份:珍珠母、短穗兔耳草、沉香、石灰華、紅花、檀香、降香、毛訶子(去核)、余甘子、甘草、麝香、牛黃...
- 更多用到中藥檀香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檀香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七諸湯香煎門]諸香
滓。以殺火氣。不爾必有又方(出海上方)薰陸香沉香檀香兜婁婆香煎香甘松香零陵香藿香(各一兩)丁香(十八...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九十八]通用諸方補遺
(各二錢)白芨羌活(各一錢)香油(半斤)上六味入檀香、當歸各一錢,用綿包定,入油中熬之,用銀石器熬得...
- 《普濟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濕門]中暑附論
生姜(切洗焙干一分)木瓜(干者二兩生去皮瓤切焙)檀香(半兩銼屑)上為細末縮脾飲(一名香薷縮脾飲出和劑...
- 《普濟方》:[卷三百十四]膏藥門
三分)乳香(一兩)甘松香(半兩)零陵香(半兩)白檀香(半兩)甲香(半兩)豬脂(一斤半)羊脂(一斤半)...
- 《普濟方》:[卷一百八十四諸氣門]冷氣
藥白芷甘松(洗曬)甘草(炙各二斤半)姜黃(去皮)檀香干姜(炮)肉桂為末煉蜜搗空心食前服。生氣湯治男子...
- 更多古籍中的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