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tài zǐ shēn
2 英文參考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seudostellariae 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Pseudostell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太子參為中藥名,出自《本草從新》[1]。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的干燥塊根[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Pseudostell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太子參的別名
孩兒參[1]。
7 來源及產地
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塊根。主產江蘇、山東、安徽。[1]
8 太子參的植物形態
株高10-20cm。塊根長紡錘形,肉質,四周疏生須根,外皮淡黃白色。莖下部帶紫色,近方形,葉對生,葉片邊緣略成波狀,莖中部以下的葉片倒披針表,近地面的葉最小,莖中部以上的葉卵狀披針形至長卵形;莖下部的花較小,萼片4枚,閉合,無花瓣;莖端的花大,萼片5枚,開展,花瓣5枚,白色。蒴果卵球形。種子圓球形,黑褐色,有疣狀突起。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4月初至6月初。
9 太子參的栽培
宜溫和濕潤氣候,喜肥、怕澇、怕高溫及強光曝曬,耐寒性強,在疏松且含有豐富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根系分布較淺。具有低溫發芽、發根和越冬的特性。
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主要用塊根繁殖。宜選向北、向東的丘陵坡地或地勢較高的平地。前作物以甘薯和蔬菜等為好。一般在早秋作物收獲后,將土地耕翻,施足基肥,然后再耕耙作畦。寒露至地面封凍之前均可栽種,但以霜降前為宜,過遲則種參開始萌發,栽時易碰傷芽頭,影響出苗。栽種前在留種地內挖出種參,選芽頭完整、參體肥大、整齊、無傷、無病蟲害的塊根作種。栽種方法有:
①平栽法。在畦面上開直行條溝,溝深7-10cm。基肥撒入溝內,再蓋上一些細土,將種參水平排入條溝中,株距5-6cm,種參與種參頭尾相接,然后按行距10-15cm再開一條溝,將開溝的泥土覆蓋前一溝,再行排種。最后將畦面整理成弓背形。
②豎栽法。溝深比平栽法深些,約14cm,栽時將種參頭向上,尾向下垂直排在溝內,芽頭離地面約7cm,然后覆土。用種量每公頃600-1050kg。出苗后,結合整理畦溝進行培土,厚度在2cm以下,溝不宜過深。畦溝必須暢通,以利排水。干旱季節注意澆水。病蟲害有病毒病、葉斑病、根腐病;蠐螬、地老虎和螻蛄等。
10 性味歸經
11 功能主治
補氣健脾,養胃生津。治體虛乏力,食少倦怠,脾虛泄瀉,肺虛咳嗽,自汗少氣,心悸,津傷口渴。[1]
12 太子參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3 化學成分
本品含皂苷、環肽及揮發油等。還含大量的精氨酸、天門冬氨酸。[1]
14 太子參的功用
塊根含果糖、淀粉及皂甙。味苦、苦,性平。功能為益氣、健脾、生津。用于脾虛體倦、食俗不振、病后虛弱、心悸口干等癥。
15 太子參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太子參
Taizishen
PSEUDOSTELLARIAE RADIX
15.2 來源
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μ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趵干燥塊根。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洗凈,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后曬干或直接曬干。
15.3 性狀
本品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3~10cm,直徑0.2~0.6cm。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頂端有莖痕。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樣:或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
15.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2~4列類方形細胞。栓內層薄,僅數列薄壁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窄,射線寬廣。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初生木質部3~4原型。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可見草酸鈣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溫浸,振搖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太子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一冰醋酸水(4:1:1)為展開劑,置用展開劑預飽和15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5 檢查
15.5.1 水分
不得過1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H第一法)。
15.5.2 總灰分
不得過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K)。
1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25.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第一增補本)刪除原【含量測定】項[3])。
15.7 性味與歸經
甘、微苦,平。歸脾、肺經。
15.8 功能與主治
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15.9 用法與用量
9~30g。
15.10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15.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用到中藥太子參的方劑
- 迅雷散
上紫油桂心4兩,烏梅2兩,細辛2兩,貫眾3兩,太子參4兩。主治:癟螺痧。用法用量:每副計重6錢,河...
- 清熱化膿湯
拼音:qīngrèhuànóngtāng處方:太子參15克,黃芪15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狗...
- 芪烏生發湯
芪15克,茯苓15克,生地15克,首烏15克,太子參12克,桑椹子12克,熟地9克,黃精9克,黑豆...
- 降逆止呃湯
tāng處方:代赭石24克陳皮15克旋復花竹茹太子參各12克丁香柿蒂天冬麥冬甘草枇杷葉各9克功能主...
- 婦科白帶丸
拼音:fùkēbáidàiwán處方:太子參2兩,牡蠣4兩,鱉甲4兩,瞿麥4兩,蓮子4兩,芡實4兩...
- 更多用到中藥太子參的方劑
用到中藥太子參的中成藥
- 健骨消食片
an標準編號:WS3-B-0379-90處方:太子參100g陳波10g山藥75g麥芽(炒)75g山...
- 哮喘寧片
g洋金花50g五味子400g遠志(制)150g太子參400g麻黃(蜜炙)200g制法:以上八味,膽...
- 消炎止咳片
07-91處方:胡頹子葉?200g桔梗150g太子參200g百部100g罌粟殼12.5g麻黃25g...
- 渴樂寧膠囊
iaonang處方:黃芪、黃精(酒炙)、地黃、太子參、天花粉制法:以上五味,取太子參粉碎成細粉;其...
- 降糖甲片
.4g、酒黃精428.4g、地黃428.4g、太子參428.4g、天花粉428.4g制法:以上五味...
- 更多用到中藥太子參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太子參
- 《醫門補要》:[卷下]醫案
,正氣耗傷,致目眶內陷,日珠生膜,投熟地、萸肉、太子參、冬術,菟絲子、杞子、山藥、淮牛膝,當歸、陳皮...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傷寒夾證]第九節·夾脹傷寒
太陰虛則膨脹也。治宜溫養陽氣。初用參術健脾湯(太子參、生于術、浙茯苓、姜半夏、廣皮、川樸各錢半、生...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南沙參
所制,好奇之醫,因而用之。走方者所以惑鄉人。稱太子參者,乃參中之全枝而小者,是參客巧取之名也。洋參...
- 《藥性切用》:[卷之一上草部]人參
。參蘆∶涌虛痰。參須∶降泄虛逆。有一種小者,名太子參。氣質稍嫩,其用不下大參。參葉∶苦寒雖有瀉熱生...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十章·傷寒壞證]第一節·傷寒轉痙
下紫雪丹三分。面赤多言。喘喝欲脫。急用生脈散(太子參、麥冬、五味子。)救之。暑穢閉竅者。舌多黃赤濁...
- 更多古籍中的太子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