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太乙神針方:1.書名;2.方劑名。
3 書名·《太乙神針方》
《太乙神針方》為書名[1]:
1.清·馮卓懷訂正[1]。成書于同治年間(1862~1874年)[1]。
2.清·陳惠疇編[1]。陳惠疇為清代針灸學家,字壽田,湘潭(今屬湖南)人[2]。著有《經脈圖考》和《太乙神針方》[2]。
4 方劑名·太乙神針方
4.1 組成
人參、麝香各四兩,三七八兩,山羊血二兩,千年健、鉆地風、肉桂、川椒、乳香、沒藥、小茴香、蒼術各一斤,艾葉、防風各四斤,甘草二斤,穿山甲半斤[3]。
4.2 制法
上藥為細末,用棉紙一層,高麗紙三層,紙寬一尺二寸五分,長一尺二寸,每針用藥七至八錢,將紙卷緊呈一般艾卷狀[3]。
4.3 太乙神針方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3.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0.
古籍中的太乙神針方
- 《本草綱目拾遺》:[卷九獸部]山羊血
方∶用真山羊血三分,用甜酒釀調服,痘漿立起。太乙神針方∶人參四兩,三七八兩,山羊血二兩,千年健一斤...
- 《灸法秘傳》:劉序
旨,誠濟世之良術也。檢閱方書,其論穴治病,則從太乙神針神明而出,實近今所罕見之本。余恐秘本無傳,因付...
- 《瘍醫大全》:[卷二十八諸風部]痛風門主方
生姜汁調成膏,敷痛處,以帛裹用,火烘鞋底熨之。太乙神針《(集驗》)治一切痛風寒濕,筋骨疼痛。人參麝香...
- 《灸法秘傳》:附雷火針法
著,隨子患處隔紙數層,以針按灸。一則方法藥味與太乙神針相同,惟多白芷一味。蓋命名雖異,而治病則有同功...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卷下]方
每服二錢半,白湯送下,茶亦可,姜湯下。五十八、太乙神針羌活獨活黃連(各四兩為末)麝香(二錢)乳香(二...
- 更多古籍中的太乙神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