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參見“掖門”:
掖門為經外奇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位于腋中線上,當腋窩下1寸處,舉臂取之。主治諸風驚妄、呃逆、狐臭、瘰疬等。一般艾炷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2]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太陰陽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三]癲狂第二十二
外之眼角也。太陰之氣主合同束。目外角為銳。內角為內者。乃太陰之氣。主乎外內之目也。太陽為目上綱。陽...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六(卷首缺)·臟腑之一]臟腑氣液
髓骨脈膽至實而不滿,見《甲乙經》卷一第三。自問曰太陰陽明至下先受之,見《素問》卷八第二十九《太陰陽明...
- 《丁甘仁醫案》:[卷二]霍亂案
炒潞黨參四錢。羅左觸受寒疫不正之氣,夾濕滯交阻,太陰陽明為病,清濁相干,升降失常,猝然吐瀉交作,脈伏...
-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卷中]病機第三
)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濕為地氣。極則上行。)(太陰陽明論)【素】陽虛則外寒。陽受氣于上焦。以溫皮膚...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五]厥論篇第四十五
所藏之陽。故曰失。)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宗筋根起于胞中。內連于腎臟。陰陽...
- 更多古籍中的太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