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酥油是似黃油的一種乳制品,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的脂肪。藏區人民最喜食牦牛產的酥油。產于夏、秋兩季的牦牛酥油,色澤鮮黃,味道香甜,口感極佳,冬季的則呈淡黃色。羊酥油為白色,光澤、營養價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遜牛酥油一籌。
3 酥油的營養價值
酥油是似黃油的一種乳制品,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的脂肪,酥油滋潤腸胃,和脾溫中,營養價值頗高。
4 酥油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2. 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患者忌食;孕婦和肥胖者盡量少食或不食。
5 酥油的食療功效
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調理身體,黃牛、山羊酥油則涼息風熱,牦牛、綿羊酥油性熱,能祛風寒。
6 酥油的食用建議
1.先將牛奶或羊奶稍加熱,然后倒入專門打制酥油的木桶中,桶里有長柄活塞,藏語稱為“甲羅”。活塞比木桶內壁稍小,可以上下自由活動;
2.奶倒入木桶后,即用“甲羅”用力上下攪動近千次,奶中的油水即自行分離,油浮在上面,用手捧出,灌進橢園形或長方形皮口袋中,冷卻后即成為塊狀酥油。牛奶打制的酥油呈黃色,羊奶打制的酥油呈白色;
3.這些酥油制成后即可保存起來隨時食用或外運出售。制酥油后剩下的水可以飲用,也可制成“曲拉”(即奶渣)等奶制品食用。在牧區,也有的將奶倒入陶罐中,反復搖動制成酥油。
7 《全國中草藥匯編》酥油
7.1 拼音名
Sū Yóu
7.2 酥油的別名
7.3 來源
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乳中煉出的脂肪入藥。
7.4 生境分布
四川、西藏。
7.5 性味
甘,微寒。
7.6 功能主治
補五臟,益氣血。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縮小便及澤肌膚。
7.7 酥油的用法用量
用到中藥酥油的方劑
- 人乳粥
ǔzhōu處方:健康哺乳期婦女乳汁若干粳米50克酥油3克制法:先煮粳米粥,臨熟去湯下乳,再煮片刻,加...
- 通腸痔漏方
,肥皂核(炒黃色)1兩,戍蓋1個(即狗頭骨,用羊酥油炙)。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白湯...
- 神異紅藥丹
,人參3錢,五銖錢2錢(醋制20次),兔骨5錢(酥油炙),沒藥5錢(去油),麝香1錢。主治:跌打損傷...
- 海仙丸
拼音:hǎixiānwán處方:船板青5兩,酥油餅末1兩半。制法:上為細末,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金水煎
精補髓。久服發白變黑,返老還童。主用法用量:每服1匙,入酥油少許,溫酒調下。摘錄:《遵生八箋》卷十三...
- 更多用到中藥酥油的方劑
用到中藥酥油的中成藥
- 甘露酥油丸
00g余甘子40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用酥油攪拌均勻,制丸,即得。性狀:本品為黃紅色酥油丸;...
- 巴桑母酥油丸
0ml,濃縮至4000ml,再加入融化除去雜質的酥油10000ml,將上述藥液濃縮至10000ml,...
- 祛風膏
少許。主治:瘢痕。用法用量:臨臥洗之,后涂在面上。無酥油,清油亦佳。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用酥油和勻。...
- 參茸固本還少丸
桂20g菟絲子30g杜仲15g仙茅14g淫羊藿(酥油制)20g肉蓯蓉20g巴戟天(制)14g補骨脂...
- 培坤丸
制法:以上二十一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酥油4g,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混勻。每100g粉末加...
- 更多用到中藥酥油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酥油
- 《仁術便覽》:[卷四]炮制藥法
艽去蘆毛,酒洗浸。百部去枝土,酒浸一宿,焙。瑣陽酥油炙,或羊油炙透用。瓜蒂焙,另研。烏頭、草烏川產者...
- 《本草新編》:[卷之五(羽集)]虎骨(虎睛、虎肉、虎脂)
硬枝者,去蘆,浸酒洗凈,四兩;川杜仲,去粗皮,凈酥油炙斷絲,四兩;西枸杞子,酒淘凈,曬干,四兩;山茱...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編(下)
餛飩,空心食。酥蜜煎治老人氣噎,吐逆不能食。上以酥油二兩,白蜜、姜汁各五合和,微火煮稠,室心服半匙。...
- 《醫述》:[卷十三·女科原旨]臨產
開。蓖麻子涂足心,治胎衣不下。失笑散治惡露腹痛。酥油調滑石涂產門,為滑胎之圣藥。清魂散治血暈。平胃散...
- 《外臺秘要》:[卷第十六]咽門論并傷破聲嘶方二首
主膽腑。咽門傷破聲嘶母姜酒方。母姜汁(二升)牛髓酥油(各一升別煎取熱)桂心秦椒(各四分)芎獨活(各五...
- 更多古籍中的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