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四肢緩弱為癥狀名[1]。指四肢弛軟無力[1]。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多見于中風、痿、痹等病[1]。
參見痿:痿為病名[2]。出《黃帝內經素問·痿論》。亦稱痿躄[2]。指四肢痿軟無力[2]。尤以下肢痿廢,甚至肌肉萎縮的一種病癥[2]。《證治準繩·雜病》:“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儒門事親》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發病原因,《內經·痿論》謂因五臟之熱,以皮、肉、脈、筋、骨五種分屬五臟,并有肺熱葉焦,發為痿躄之說[2]。又陽明經脈虛,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與勞累過度,居處潮濕,也可導致本病[2]。仲景在《傷寒論》中認為傷寒病汗、吐、下后可以成痿;在《金匱要略方論》謂酸傷筋,咸傷骨亦足以致痿[2]。朱丹溪倡腎水不能勝心火,火上爍肺與濕熱、濕痰、瘀血,可以致痿[2]。后世又有暑痿、夏痿、食積痿、血虛痿、氣虛痿、腎肝下虛痿、痢后痿等名[2]。治療法則,《內經》謂“獨取陽明”,朱丹溪主“瀉南補北”[2]。此外,尚有清熱潤燥、清熱燥濕、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益氣健脾、化痰、行瘀、消導等,并可結合針灸、推拿[2]。本病可見于中樞或周圍神經、肌肉、內分泌及其他系統的多種器質性或功能性疾患[2]。
4 參考資料
治療四肢緩弱的方劑
- 五痹湯
;腎痹者,善脹,足攣不能伸,身僂不能直;脾痹者,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寒。《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
- 蒼耳子湯
斤。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腲退風,皮膚虛滿,四肢緩弱。用法用量:以水1碩,煮取7斗,去滓,漬所患處...
- 獨活葛根湯
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中柔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欲不隨,產后中柔風。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
- 升陽除濕湯
多下水漿之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困倦乏力,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煎至...
- 烏金煎丸
皮(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主治:柔風,四肢緩弱,及言語謇澀。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
- 更多治療四肢緩弱的方劑
治療四肢緩弱的穴位
- 膏肓
上有肺之魄戶,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間,即醫緩所謂肓之上,膏之下也,治癥頗多,以虛損、夢遺、上...
- 膏肓俞
上有肺之魄戶,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間,即醫緩所謂肓之上,膏之下也,治癥頗多,以虛損、夢遺、上...
- 曲節
巨骨、阿是穴治療頸淋巴結核。針刺少海配外陵穴,可緩解結腸痙攣,對痙攣性結腸炎有效。針刺少海配神門,...
- 少海
巨骨、阿是穴治療頸淋巴結核。針刺少海配外陵穴,可緩解結腸痙攣,對痙攣性結腸炎有效。針刺少海配神門,...
- 極泉
上腺素,使心率加快的情況下,針刺“極泉”等可以減弱腎上腺素所致心率加快的作用,使心率迅速恢復正常水...
- 更多治療四肢緩弱的穴位
治療四肢緩弱的中成藥
- 木瓜丸
圣濟總錄》卷一八六之木瓜丸主治肝腎虛,腰膝無力,四肢倦悶,腹脅冷痛。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酒送...
- 天麻丸
圣濟總錄》卷五之天麻丸主治脾臟中風,身體怠惰,四肢緩弱,惡風頭疼,舌本強直,言語謇澀,皮膚腳膝??痹...
- 蘇合香丸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之蘇合香丸主治婦人血風勞氣,四肢羸弱,不能飲食,心腹時痛,經絡滯澀。用法用量:每...
- 骨碎補丸
骨碎補丸的適應證:主要用于治療頸椎、腰椎、足跟、四肢關節骨質增生、慢性勞損性腰背痛、腰椎管狹窄癥、老...
- 金鎖固精丸
失禁或遺尿、尿頻。2.盜汗、白帶過多。3.骨折遲緩愈合、乳糜尿、重癥肌無力等。金鎖固精丸的用法用量...
- 更多治療四肢緩弱的中成藥
四肢緩弱相關藥物
- 白芝顆粒
兒童、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6.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
- 參芪顆粒
兒童、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6.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
- 蛤蚧養肺丸
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2.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3.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
- 金雞虎補丸
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5.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6.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
- 金雞虎補片
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5.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6.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
- 更多四肢緩弱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四肢緩弱
- 《普濟方》:[卷九十五諸風門]柔風(附論)
兩)上搗篩候溫服。烏金煎丸(出圣惠方)治柔風。四肢緩弱。及言語謇澀。羌活獨活獨牛膝(去苗)附子(炮裂...
- 《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二]治柔風諸方
風之狀。皮外緩則四肢不能收。治柔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不遂。宜服羌活散方。羌活(一兩)桂心(一兩)熟...
-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九]治風痱諸方
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以汗治風痱。四肢緩弱無力不收。煩悶語澀。宜服芎散方。芎(二兩)獨活...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治肺臟中風諸方
項強頭旋。胸滿短氣。嗌干。噓吸顫掉。語聲嘶塞。四肢緩弱。宜服芎芎(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獨活(三分...
- 《普濟方》:[卷九十諸風門]脾中風(附論)
。方天麻丸(出圣濟總錄)治脾臟中風。身體怠惰。四肢緩弱。惡風頭疼。舌本強直。言語謇澀天麻(銼焙)獨活...
- 更多古籍中的四肢緩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