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輸穴通腧穴
輸穴即腧穴[1]。泛指全身穴位[2]。輸,古與俞、腧通,故輸穴亦稱俞穴或腧穴[2]。腧穴(acupuncture point)是臟腑經絡之氣血輸注出入的部位,是針灸治療的刺激點,又是某些病痛的反應點[3]。分三類,即經穴、經外奇穴和阿是穴[3]。
5 五輸穴之一·輸穴
輸穴為五腧穴之一[1]。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方,是經氣所注的五輸穴[4]。《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所注為輸。”意為脈氣至此已較強盛,猶如水流之注輸于深處,故名[2]。
5.1 十二經輸穴
輸穴多分布在腕踝關節附近[2]。陰經的輸穴是本經的原穴,陽經的則不是。十二經各有一個輸穴,即太淵(肺)、三間(大腸)、陷谷(胃)、太白(脾)、神門(心)、后溪(小腸)、柬骨(膀胱)、太溪(腎)、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臨泣(膽)、太沖(肝)[2]。
五輸穴指十二經在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5]。
十二經五輸穴表[5]
井 | 滎 | 輸 | 經 | 合 | |
肺 | 太淵 | ||||
大腸 | 三間 | ||||
胃 | 陷谷 | ||||
脾 | 太白 | ||||
心 | 神門 | ||||
小腸 | 后溪 | ||||
膀胱 | |||||
腎 | 太溪 | ||||
心包 | 大陵 | ||||
三焦 | 中渚 | ||||
膽 | 足臨泣 | ||||
肝 | 太沖 |
足三陰、足三陽五輸穴[5]
5.2 輸穴的臨床應用
輸穴臨床應用較廣[2]。《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曰:“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難經·六十八難》曰:“俞主體重節痛。”說明輸穴適用病情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和肢體重著,骨節酸痛者。
6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4.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28.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7.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8.
古籍中的輸穴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六·寒熱]厥頭痛
逆,上沖于頭,痛貞貞。頭是心神所居,故先取心脈輸穴,后取腎脈輸穴,療主病者。平按∶貞貞《甲乙》作員...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六·寒熱]厥心痛
脈陷中,并是足少陰流注。脾氣乘心,心痛,可療脾之輸穴。今療腎足少陰流注之穴者,以脾是土,腎為水,土當...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五·傷寒]熱病說
六員利針。員利針應脾,故用取之膚肉五十有九,于脾輸穴以求其肉,不得求于肝輸穴也。以肝為木,克土故名也...
- 《靈樞識》:[卷四]五亂篇第三十四
。而為養身之寶。心少陰心主之輸馬云。手少陰心經之輸穴神門。手心主厥陰心包絡經之輸穴大陵。(志不言俞穴...
- 《靈樞識》:[卷六]刺節真邪篇第七十五
。乃自散亡矣。凡諸陰陽經之有病生癰者。取其本經之輸穴以瀉之。如手太陰輸穴太淵之類。張云。脆、柔脆潰堅...
- 更多古籍中的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