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水煎(decoct with water[1])為中藥湯劑的常用制作方法[2]。是指將藥物放水中煎煮的方法[1]。即中藥飲片加水,放于爐火上煎熬成為湯劑的制作過程[2]。煎藥火候按藥物性味不同而有火力小而緩的文火和火力大而猛的武火之分[2]。現代也有用煎藥機煎熬者[2]。
4 關于文火、武火
4.1 文火
文火為即火力小而緩[3]。味厚滋補藥宜文火久煎,以使藥物氣味能比較充分煎出,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過度揮發喪失[3]。
4.2 武火
武火為即火力大而猛[4]。發散取汗藥宜用武火,不宜久煎[4]。
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3.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3.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91.
古籍中的水煎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三(病機)外感]傷寒用藥賦
湯下。燥疫,生地或麻子仁煎湯下,或冷水下。濕疫及水腫,車前子或木通煎湯下。十種水氣,甘遂、大戟煎湯下...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炒令煙盡力度,加入平胃散六兩,同炒少頃,去火毒;水腫合四苓散一料同炒,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分,柴胡七分,干葛、當歸、甘草各三分,紅花少許,水煎熱服取微汗。治經水色鮮不止,頭項脊骨強痛,不思飲...
- 《明醫雜著》:[卷之六]附方
(一錢)陳皮(五分)柴胡升麻(各三分)上姜、棗、水煎,空心午前服。八珍湯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
- 《辨證錄》:[卷之一]傷寒門(四十三則)
(五錢)柴胡(五分)甘草(一錢)赤石脂末(一錢)水煎調服。一劑而瀉止厥定,二劑而身熱解,口思飲食矣。...
- 更多古籍中的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