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證治概要》方名疏肝通乳湯組成當歸9g,穿山甲9g,漏蘆9g,麥冬9g,白芍6g,柴胡6g,川芎6g,青皮6g,薄荷4.5g,王不留行15g,栝樓15g,皂角刺3g。功效疏肝解郁,通絡下乳。主治產后乳汁缺乏,乳汁不行,乳房脹滿而痛,精神郁悶,胸脅脹滿,食欲減退,甚或惡寒發熱,舌黯紅,苔薄黃,脈弦或數。
詳見百科詞條:疏肝通乳湯 [ 最后修訂于2009/12/11 11:12:11 共153字 ]
古籍中的疏肝通乳湯如下:
- 《盤珠集胎產癥治》:[卷中產后]乳汁不行
乳汁乃氣血所化,故人沖任之脈盛,脾胃之氣強,則乳汁多而濃,衰弱則淡而少,治宜壯脾胃,滋化源。氣血壅閉不行,宜通草、土瓜根、漏蘆以疏之。血氣衰弱不行,宜豬蹄、鯽魚、生地、當歸之類以潤之,玉露散(補六十二)。加味四物湯(補六十一)。通乳湯(和四十三。)俱可補血以通乳汁。《盤珠集胎產癥治》清單南山公元1644-1911年...
- 《藥性切用》:[卷之一下草部]刺蒺藜
一名白蒺藜。辛苦微溫,入肝而疏肝明目,解散風邪。微炒,或人乳拌蒸用。《藥性切用》...
- 《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足厥陰肝]秦艽
苦辛,祛濕散風活血,去腸胃濕熱,疏肝膽滯氣,治一切濕勝風淫之癥。《本草分經》清姚瀾公元1644-1911年...
- 《古今醫鑒》:[卷之十二]乳病
情思如意則可愈。如成瘡之后,則如巖穴之凹,或如人口之唇,赤汁濃水浸淫,胸脅氣攻疼痛,用五灰膏去其蠹肉,生新血,漸漸收斂。此疾多生于憂郁積忿,中年婦人未破者尚可治,成瘡者終不治。宜服十六味流氣飲。方通乳湯豬蹄(下節四雙)通草(二兩)川芎(一兩)穿山甲(十四片,炒)甘草(一錢)上用水五升,煮汁飲之。忌生冷,避風寒,夜臥不宜失蓋,更以蔥湯頻洗乳房。玉露飲治產后乳脈不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此涼膈壓...
- 《神農本草經讀》:[本草附錄《別錄》、《唐本草》、……]谷芽
氣味苦、溫,無毒。主寒中,下氣,除熱。(《別錄》)陳修園曰∶凡物逢春萌芽而漸生長,今取干谷透發其芽,更能達木氣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導米谷積滯。推之麥芽、黍芽、大豆黃卷,性皆相近。而麥春長夏成,尤得木火之氣,凡怫郁致成膨脹等癥,用之最妙。人但知其消谷,不知其疏肝,是猶稱驥以力也。《神農本草經讀》清陳修園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撮要》:[卷三果部]【青皮】
味辛苦溫。色青氣烈。入足厥陰經。功專疏肝瀉肺。治肝氣郁積。脅痛多怒。久瘧結癖。疝痛乳腫。發汗。有汗及氣虛人禁用。醋炒用。葉治胸膈氣逆。消腫散毒。婦人妒乳內外吹乳巖乳癰用之皆效。《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撮要》:[卷一草部]【車前】
味咸。入足少陰經。功專下行。得牛膝疏肝之性。導引利水。得菟絲子升清降濁。能補虛明目。催生下胎。酒蒸或炒研用。陽氣下陷者忌。腎虛氣脫尤宜避。五子衍宗丸。枸杞、菟絲各八兩。五味覆盆各四兩。車前二兩。蜜丸。慣遺泄者。易車前用蓮子。《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得配本草》:[卷三草部]川續斷
地黃為之使。惡雷丸。苦、辛,微溫、微澀。入足厥陰經氣分。通血脈,理筋骨,疏肝氣,利關節。一切崩漏,金瘡折跌,癰毒血痢等癥,惟此治之,則血氣流暢而自療。配杜仲,治漏胎。佐人參,扶脾氣。去梗、筋,酒浸炒。入血崩金瘡藥,生用。草茅根形相似,誤服令人筋軟。初痢勿用。(疏而兼補。)怒氣郁者禁用。(性溫。)《得配本草》清嚴西亭公元1644-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