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穴位 | 俞府 | ||
漢語拼音 | Shufu | ||
羅馬拼音 | Shufu | ||
美國英譯名 | Shu Prefecture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KI27 | |
日本 | 27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R27 | |
富耶氏 | R27 | ||
德國 | N27 | ||
英國 | K27 | ||
美國 | Ki27 |
俞府為經穴名[2](shùfǔ[3]KI27)。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2]。俞,進也,府,胸也,腎之經氣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2]。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氣喘,痰多,骨蒸潮熱,呃逆,嘔吐,胸滿,不得飲食,咳嗽,胸痛,不嗜食,食欲不振,現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哮喘,呼吸困難,神經性嘔吐等。
4 俞府穴的別名
腧府(《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輸府(《針灸甲乙經》)。
5 出處
《針灸甲乙經》:咳逆上氣,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俞府主之。
6 穴名解
俞,進也,府,胸也,腎之經氣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2]。
俞,俞穴,轉輸。府,首府,府第,胸為肺之府。指其為諸俞之首府與經氣由此入喉也。腎經之脈借血之靈運,由足至胸,會聚于此,因而名之。本穴平任脈之璇璣。璇璣具轉動靈活之意。本穴借血氣靈運,而促本經之氣,輸之內府,故名俞府,即有關內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脈,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猶如諸俞之首府。臟氣各有俞,而諸俞亦有首府也。又喉為重樓之府,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腎氣由此輸入重樓之府矣。[4]
7 所屬部位
胸[5]
8 腧府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俞府穴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3]。
俞府穴位于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2]。
俞府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
9 腧府穴的取法
仰臥位,在鎖骨下緣,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俞府穴位于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2]。
仰臥位,胸骨中線與鎖骨中線之間的中點,當鎖骨下緣處取穴[7]。
10 腧府穴穴位解剖
俞府穴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鎖骨下肌。皮膚由鎖骨上神經的前皮支分布。有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分布著鎖骨上神經的前支。鎖骨下肌起于第一肋,向上外方而止于鎖骨的肩峰端,由臂叢的鎖骨下神經支配。膈神經由頸叢發出以后,在頸根部走行于胸膜頂的前內側、鎖骨下動靜脈之間、迷走神經的外側進入胸腔,在胸廓內動脈的后方下降,經肺根前面下至膈肌。除支配膈肌外,其感覺纖維還分布到胸膜、心包膜及膈下腹膜等。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2]。
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內側支分布;深層有胸前神經分支和胸肩峰動脈鎖骨支分布[8]。
布有鎖骨上神經的前支,并有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通過[6]。
11 腧府穴的功效與作用
俞府穴治咳嗽不得息及諸胸滿之癥,用以俞達內郁之氣也。有宣肺理氣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痛。[4]
12 腧府穴主治病證
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氣喘,痰多,骨蒸潮熱,呃逆,嘔吐,胸滿,不得飲食,咳嗽,胸痛,不嗜食,食欲不振,現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哮喘,呼吸困難,神經性嘔吐等。
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氣喘、痰多、骨蒸潮熱、呃逆、嘔吐、胸滿、不得飲食等[2]。
俞府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8]。
俞府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食欲不振[7]。
現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2]。
俞府穴主治咳嗽,氣喘,嘔吐,不嗜食,胸痛等[6]。
1.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哮喘,呼吸困難;
2. 消化系統疾病:神經性嘔吐,食欲不振;
3. 其它:胸膜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腧府穴的配伍
15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咳逆上氣,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
《針灸大成》:主咳逆上氣,嘔吐,喘嗽,腹脹不下飲食,胸中痛久喘,灸七壯效。《循經考穴編》:久嗽吐痰,骨蒸,婦人血熱妄行。
16 腧府穴研究進展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俞府穴有調整心率的作用,心房顫動常用本穴[4]。
1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3.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69.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8.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古籍中的腧府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穴周流歌
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陰強,至陰斜出涌泉底,泉穴還歸腧腑臟,腧腑天池橫絡截,池出中沖心主張,中沖并與關...
- 更多古籍中的腧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