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雙名法是指對每一種植物(或動物、微生物)的名稱,都由2個拉丁詞(或拉丁化形式的詞)所組成,前面一個詞為屬名,代表該植物所從屬的分類單位,第二個詞為種加詞(以前常稱為“種名”,這種叫法欠妥)。一個完整的學名,雙名的后面還應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縮寫。例如銀杏的學名為Ginkgo biloba Linn., 月季的學名為 Rosa chinesis Jacq.。屬名 (Name of Genus), 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詞,單數第1格(主格),其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 例如Oryza(稻屬),是稻米的古希臘名;Ginkgo(銀杏屬)為銀杏的日本原名。屬名可以用植物特征、古羅馬植物名、地名、人名來表示。
種加詞(Specific epithet) 通常用拉丁文的形容詞,也可用同位名詞或名詞的第2格(所有格),其第1個字母一律小寫。如上述例子中的sativa為形容詞,是栽培的意思;biloba為形容詞,二淺裂的意思(指葉片先端二淺裂), chinensis 表示中國。種加詞也常用植物特征、地名、人名來表示。
命名人(作者名)(Author's name) 是為該植物取學名的作者。但在一般非植物分類學專門著作或文章中,通常可省略。植物學名后面加上命名人的姓名,不但為暸正確和完整的指示該種植物的名稱,而且為暸便于今后考證。因此,該作者對他所命名的種名負有科學責任。命名人的姓名一般采用縮寫,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縮寫的人名右下角加省略號“.”以資識別,如L.(或Linn.)即為林奈(Linnaeus)的縮寫,Bunge縮寫為Bge., Maximowicz縮寫為Maxim., 胡先 肅(Hu-Hsen-hsu)用Hu,王文采(Wang Wen-tsai)用W.T.Wang。
種以下等級則在種名后邊,分別加上等級的縮寫subsp.或ssp.(亞種)、var.(變種)、f.(變型),然后再加上種下等級附加詞(有人稱亞種名、變種名、變型名)以及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縮寫。如糯稻為變種,學名為Oryza sativa L. var. glutionsa Mats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