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概述
雙氯非那胺是碳酸酐酶抑制藥,為白色或幾乎白色的結晶性粉末;幾乎無臭,味微苦。其作用與乙酰唑胺相似。主要用于治療青光眼。長期應用可致低鉀血癥及酸中毒。
4 雙氯非那胺藥典標準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雙氯非那胺
4.1.2 漢語拼音
Shuanglüfeina'an
4.1.3 英文名
Diclofenamide
4.2 結構式
4.3 分子式與分子量
C6H6Cl2N2O4S2 305.15
4.4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為4,5-二氯間苯二磺酰胺。按干燥品計算,含C6H6Cl2N2O4S2不得少于98.0%。
4.5 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幾乎白色的結晶性粉末;幾乎無臭,味微苦。
本品在乙醇中溶解,在水或三氯甲烷中幾乎不溶;在堿性溶液中易溶。
4.5.1 熔點
本品的熔點(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C)為238~242℃。
4.6 鑒別
(1)取本品少許,加碳酸鈉或氫氧化鈉適量,小火熔融,發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繼續加熱灰化后,殘渣應顯氯化物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Ⅲ)。
(2)取本品,加0.4%氫氧化鈉溶液制成每1ml中含0.10m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測定,在284nm與294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54圖)一致。
4.7 檢查
4.7.1 堿性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1.0g,加氫氧化鈉試液10ml溶解后,溶液應澄清。
4.7.2 氯化物
取本品0.25g,加水25ml,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A),與標準氯化鈉溶液7.0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28%)。
4.7.3 有關物質
取本品,加流動相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適量,加流動相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含4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 D)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磷酸鹽緩沖液(取無水磷酸氫二鈉5.68g與磷酸二氫鈉5.52g,加水1000ml使溶解)-乙腈(1: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取對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20%,調節流速使主峰的保留時間約為7分鐘。再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各1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峰保留時間的2倍。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峰,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于對照溶液的主峰面積(2.0%)。
4.7.4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過1.0%(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4.7.5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4.7.6 重金屬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4.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3g,精密稱定,照氮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Ⅶ D第一法)測定。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當于15.26mg的C6H6Cl2N2O4S2。
4.9 類別
碳酸酐酶抑制藥。
4.10 貯藏
4.11 制劑
4.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5 雙氯非那胺說明書
5.1 雙氯非那胺的別名
二氯苯磺胺;二氯磺胺;雙氯苯二磺酰胺;雙氯磺酰胺 ,雙氯非那胺
5.2 外文名
Dichlorophenamide ,DARANIDE,ORATROL
5.3 雙氯非那胺的適應癥
主要用于治療各型青光眼(開角型、閉角型及繼發性青光眼),尤其適用于對乙酰唑胺有耐藥性的患者。
5.4 雙氯非那胺的用量用法
開始時一次服100~200mg,12小時1次。維持量:25~50mg,1日2~3次。1療程約2個月。
5.5 注意事項
2.療程不宜過長,以免引起代謝性酸血癥及低血鉀。
5.6 規格
片劑:25mg。
6 雙氯非那胺中毒
雙氯非那胺(雙氯磺酰胺、二氯苯磺胺)為碳酸酐酶抑制劑,其作用與乙酰唑胺相似。主要用于治療青光眼。常用量口服首次100~200mg,以后每隔12h 100mg,直到效果明顯時改用維持量每次25~50mg,l~3/d。[1]
6.1 臨床表現
大劑量可致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眩暈、耳鳴、手足麻木等。長期應用可致低鉀血癥及酸中毒。[1]
6.2 治療
雙氯非那胺中毒的治療要點為[1]:
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