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雙蛾風 (最后修訂于2015/12/5 10:39:01)[共218字]
摘要:雙蛾風為病名。系指兩側喉核腫起,色紅疼痛者。《瘡瘍經驗全書》卷一認為:此癥喉間兩側漸腫起,兩邊如豆大且疼痛。《奇效良方》卷六十一:“雙蛾風,生兩個在喉關兩邊,亦圓如小箸頭大。”即雙乳蛾。多由肺胃蘊熱,復感風邪,風熱火毒熏蒸咽喉而發。《喉科指掌》卷三:“此癥感冒時邪而發,生于關口上部兩邊,如櫻桃大。”癥見咽喉兩旁喉核腫起形如乳頭,或如蠶蛾,色紅疼痛,飲食難咽,痰涎壅盛,身發寒熱,或便秘口臭。治宜疏風清熱,瀉火解毒。方用清咽利膈湯加減。......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雙蛾風
雙蛾風 病名。系指兩側喉核腫起,色紅疼痛者。《瘡瘍經驗全書》卷一認為:此癥喉間兩側漸腫起,兩邊如豆大且疼痛。《奇效良方》卷六十一:“雙蛾風,生兩個在喉關兩邊,亦圓如小箸頭大。”即雙乳蛾。詳該條。作者:
- 《喉科集腋》:針法
凡遇喉痹纏喉白喉痧單雙蛾風火喉之重者服藥不退心中惡逆精神困備昏迷不醒言語錯亂疼痛難忍以針于舌根底下兩邊青筋(白喉風之重癥)切不可刺中間之青筋刺入以分許為度放出惡血涼水漱盡再刺少商穴系手大指甲盡處側邊離甲一分即是用力從臂順拉而下至大指尖止連拉四五十下拉至大指以針向穴上先刺內邊后刺外邊捻出惡水男先左女先右兩手皆刺如蛾子腫大亦用刺針出血惟每月初五日人神在口忌刺蛾子舌根下初六日人神在手忌刺少商穴十五日人
- 《世醫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齒兼咽喉科]喉病
一、單蛾風,其形圓如小箸頭大,生于咽喉關上,或左或右,若關下難治。二、雙蛾風,有兩枚在喉關兩邊,亦圓如小箸頭大,關下難治。三、蟬舌風,自舌下再生重舌者是。四、牙耆風,牙齦上聚成癤毒者。五、木舌風,其舌漸漸長大,相似煮熟豬舌,不能轉動者。六、舌黃風,自舌上腫痛,黃色者是。七、切牙噤口風,近牙窮頭作,口噤不開者。八、魚口風,如魚吸水者不治。九、聚毒塞喉風,喉關聚毒,涎唾稠實,發寒熱,仍分上下三關破毒
- 《明醫指掌》:[卷八雜科]喉痹證一
中。牙蜞風毒牙齦腫,蟬舌之風舌必重。魚口風如魚吸水,舌黃舌腫色黃濃。牙根作舋切牙噤,木舌腫如豬舌同。聚毒塞喉風熱壅,纏喉風證繞喉攻。連珠五七相連起,更有懸蜞蠱毒風。搶食口中多發泡,崩砂甘口齒斷崩。毒名蜂子腮洋爛,松子風令滿口紅。走注瘰風連頸,腮腫連牙獵頰風。【論】古有咽喉十八證,后學多不能記,故括成歌。夫單蛾風者,其形圓如小筋頭,生于咽喉關上,或左或右,可治;生于關下不見者,難治。雙蛾風,兩個生
- 雙蛾
雙蛾 病名。見《景岳全書》卷二十八:“蓋腫于咽之兩邊者,為雙蛾。”即雙乳蛾。詳該條。作者:
- 雙蛾
牛膝生根取汁擂,男左女右鼻中吹,不怕雙蛾來勢急,酒調一服自然回。作者:孫思邈
- 《針灸大成》:[卷七治病要穴]手部
瘧疾,癲癇。少澤主鼻衄不止,婦人乳腫。間使主脾寒癥,九種心痛,脾疼,瘧疾,口渴。如瘰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大陵主嘔血,瘧。內關主氣塊,及脅痛,勞熱,瘧疾,心胸痛。勞宮主痰火胸痛,小兒口瘡,及鵝掌風。中渚主手足麻木,戰戰蜷攣,肩臂連背疼痛,手背癰毒。神門主驚悸怔忡,呆癡,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少沖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少商主雙蛾風,喉痹。列缺主咳嗽風痰,偏正頭風,單蛾風,下牙疼。《針灸大成》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一]咽喉門(附論)
,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經言喉痹,則咽與舌在其中矣,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后之學人,各詳其狀,今略咽喉一十八證∶一曰單蛾風,其形圓如小箸頭,生于咽喉關上,或左或右,可治,生于關下者難治;二曰雙蛾風,生兩個在喉關兩邊,亦圓如小箸頭大,或生關下者難治;三曰蟬舌風,又名子舌,自舌下再生重舌者是也;四曰牙蜞風,牙齦上腫盛聚毒成瘡者是;五曰木舌風,其舌漸漸長大,相似煮熟豬舌,不能轉動;六曰舌黃風,自
- 《針灸大成》:[卷五]八脈圖并治癥穴
∶手足攣急,屈伸艱難∶三里曲池尺澤合谷行間陽陵泉手足俱顫,不能行步握物∶陽溪曲池腕骨太沖絕骨公孫陽陵泉頸項強痛,不能回顧∶承漿風池風府兩腮頰痛紅腫∶大迎頰車合谷咽喉閉塞,水粒不下∶天突商陽照海十宣雙蛾風,喉閉不通∶少商金津玉液十宣單蛾風,喉中腫痛∶關沖天突合谷偏正頭風及兩額角痛∶列缺合谷太陽紫脈頭臨泣絲竹空兩眉角痛不已∶攢竹陽白印堂合谷頭維頭目昏沉,太陽痛∶合谷太陽紫脈頭維頭項拘急,引肩背痛∶承
- 《醫學入門》:[外集·卷四雜病分類]內傷類
喉(附失音、骨鯁)種種咽喉總是火,咽喉,氣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門戶也。一十八種,雖后世強名,亦不可不知,一、左單蛾風。二、右單蛾風,形圓如小箸頭大,生于咽喉關上可治,生于關下不見者難治。三、雙蛾風,兩個生于喉間關下,難治。四、蟬舌風,舌下再生二舌。五、牙蜞風,牙齦腫毒成瘡。六、木舌風,舌腫大如煮熟豬舌,不能轉動。七、舌黃風,舌上腫痛黃色。八、魚口風,口如魚吸水,不治。九、寒喉風,喉痹聚毒,
- 《瘍醫大全》:[卷十七咽喉部]單雙蛾門主論
陳實功曰∶單雙蛾皆標病也。其患生于咽旁,或單或雙,其咽門雖腫,半塞半開,其病雖兇,而喉道又寬又腫,雖重無妨,宜金鎖匙吐出痰涎,推蕩積熱。(《正宗》)經曰∶宜針烙。馮魯瞻曰∶單雙肉蛾可針即針,有不可針者,亦用吹藥劫藥吐去風痰,以圖捷效,次服煎劑。蓋急證難于久待也。(《錦囊》)又曰∶腫于咽兩旁者為雙蛾,易治,腫于一邊者為單蛾,難治。如有惡寒表證,用荊防敗毒散散之;不惡寒而無表證者,惟有辛涼清利,外用鵝
- 《孫真人海上方》:雙蛾
牛膝生根取汁擂,男左女右鼻中吹,不怕雙蛾來勢急,酒調一服自然回。《孫真人海上方》唐孫思邈公元618-907年
- 《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雜方]陰虛雙蛾
陰虛雙蛾,方用∶附子(一錢),鹽水炒,每用一片,含口中,后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外治法∶引火下行,用附子一個為末,醋調,貼涌泉穴。或吳茱萸一兩、白面五錢,水調,貼涌泉穴。急針刺少高,則咽喉有一線之路矣。《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
- 《辨癥玉函》:[卷之二(亨)虛癥實癥辨]雙蛾
雙蛾癥之虛實從何辨之大約外感者為實內傷者為虛而外感內傷又從何而辨之大約外感者鼻必寒舌必燥身必先熱而后寒痰必黃而白目必赤而浮此邪氣之實也用殺蛾丹治之用鵝翎吹入喉中必吐痰涎碗許而愈神方也內傷者雖同是為蛾喉腫而日間少輕痰多而舌必不燥吐痰如涌泉而下身必畏寒兩足必如冰冷此正氣之虛也用八味湯必然奏功吾今更定一方名為三陸同補湯此方之妙妙在水中補火水足而肺經有養亦火溫而土氣有生則肺經兼有養也況方中原有生肺之品而肺
- 《驗方新編》:[卷十七咽喉]單蛾雙蛾
此癥生咽喉之兩旁,狀若蠶蛾,一邊生者為單蛾,兩邊俱生者為雙蛾。亦有形如棗、栗、如乳頭者,故又名乳蛾。病甚者,初起仍作寒作熱,切不可投以表藥,若誤用表藥其腫愈甚。凡紅腫無形為痹,有形是蛾。其癥紅腫疼痛,痰涎壅塞,飲食阻礙,無非積熱所致。但有輕重之分,重者即以老蒜敷經渠穴法最為捷效。查照卷一外治各法治之,多用元珠丹時時吹上,再以除瘟化毒散主治。各方煎服,以紅退腫消痛止為度。近時惡俗,竟多妄動刀針,以致
- 《辨癥玉函》:[卷之一陰癥陽癥辨]雙蛾
雙蛾之癥乃少陰之火沖上于咽喉也其勢甚速甚急重者有點滴之水不能下喉者一連數日不進飲食而死者有之雖此癥皆起于火而火有不同有陰火陽火之異茍不辨明而妄自用藥死亡頃刻非發在而亡即身青而死矣陽癥如何喉中必先作干燥之狀口必大渴引飲痰或結于胸膈之間欲吐不能欲咽不可喉腫如瘡小舌紅甚喉之兩旁內如雞冠外必作腫狀日間痛不可當夜間少安可寐舌必峭而目必赤也萬不可與溫熱之藥倘誤與之立時發狂矣此癥只消用吐法便可全愈古人有用生桐油
- 《瘍醫大全》:[卷十七咽喉部]單雙蛾門主方
喉蛾土牛膝(即鼓捶草,)取三四根搗汁,加人乳和勻,左邊蛾滴右鼻孔中,右邊蛾滴左鼻孔中,雙蛾兩鼻孔俱滴,吐出痰涎,其毒立解。重者滴二三次。又方土牛膝搗爛,醋浸取汁,不時漱口。重者滴入鼻中,痰涎多者白礬研末飯丸,每服一錢。又方鮮菊花七朵煎漱。又方青魚膽一個,納糯米七粒,懸避陰處四十九日收下,單蛾用一粒,雙蛾用二粒,噙放舌下。又方大蝣蜒不拘多少,白鹽梅二個,冰片一分,搗丸如圓眼核大,噙口內化汁咽下。又方
- 《奇效簡便良方》:[卷一喉舌齒牙]單雙蛾喉閉
黃瓜開頭去瓤一根,火硝、生白礬各三兩,為末裝瓜內,掛風檐避曬,待干,出白霜,掃下研細收瓷瓶吹之。(有用西瓜者,每瓜一斤,硝礬各二兩,開頭瓜蓋仍須簽好)。(此方虛火喉痛忌用,并治大瘡熱毒敷患處,目病和人乳點均效)《奇效簡便良方》
- 《喉科集腋》:[卷下]單雙喉蛾
單雙蛾皆標病也其患生于咽旁或單或雙其咽門雖腫半塞半開其病雖兇而喉道又寬又腫雖重無妨宜金鎖匙吐出痰涎推蕩積熱經曰宜針烙單雙肉蛾可針即針有不可針者亦用吹藥劫藥吐去風痰以圖捷效次服煎劑蓋急癥難于久待也腫于咽喉兩旁為雙蛾易治腫于一邊為單蛾難治如有惡寒表癥用荊防敗毒散散之不惡寒而無表癥者惟有辛涼清利外用雞毛蘸米醋探喉中去盡痰涎復以雞羽探吐之令著實咯破蛾中紫血即潰或用紫金錠磨下即安慎勿輕用刀針古方有巴豆油染
- 雙乳蛾
雙乳蛾 病名。見《瘡瘍經驗全書》卷一。又名雙蛾、雙鵝風、雙活鵝、雙鵝。多由肺胃蘊熱,復感風邪,風熱火毒熏蒸咽喉而發。《喉科指掌》卷三認為:此癥多感冒時邪而發。生于關口上部兩邊,如櫻桃大。癥見咽喉兩旁喉核腫起形如乳頭,或如蠶鵝,色紅疼痛、飲食難咽、痰涎壅盛,治宜疏風清熱,瀉火解毒,方用清咽利膈湯加減,參見乳蛾條。作者:
- 《喉科集腋》:[卷上白喉風]方法
蠶(五錢)知母(四錢)板藍根(四錢)木通(四錢)粳米(三兩)大青菜(五錢)本方有甘草橄欖一味甜一味澀故去之按白喉風疫厲之癥火毒之病不得重劑不能立見功效但犀角價貴量人家而用之除瘟化毒散白喉癥初起及單雙蛾風火喉癥葛根(二錢)浙貝(三錢)僵蠶(二錢)生地(三錢)蟬衣(一錢)山豆根(一錢)生梔仁(二錢)木通(二錢)黃芩(二錢)本方有甘草神功辟邪散白喉癥稍重者葛根(二錢)浙貝(三錢)僵蠶(三錢)生地(四錢
- 循衣撮空
此癥非大實則大虛,當審其因,察其脈,參其癥而分黑白矣,實而便秘者,大承氣湯,虛而便滑者,獨參湯,厥逆者加附子,陰虛雙蛾方用 附子(壹錢)鹽水炒,每用一片含口中,后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 附外治法 引火下行,用附子一個為末,醋調貼涌泉穴,或吳萸一兩,白面五錢水調貼涌泉穴,急針刺少商穴,則咽喉有一線之路矣。作者:傅青主
- 《脈癥治方》:[卷之一風門]中風(附癱瘓癘風驚風)
脈脈訣云∶浮為中風。又云∶陽浮而滑。陰濡而弱者。為中風。寸浮而滑者為痰。微而弱者為虛。緩而澀者為血虛。微而遲或沉者為氣虛。浮大為風。浮數為熱。浮遲為寒。浮緩而澀為皮膚不仁。浮滑散大為癱瘓。浮弦急數為驚風發搐。大抵六經之脈。亦與傷寒同。但少瘥耳。癥內經曰∶風之傷人也。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偏枯。(半身不遂是也)或為癘風。或為驚搐。皆風之所為也。抑考風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異。中腑者。面如五色。惡風惡
- 消風散治療風癮疹體驗
【摘要】風癮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中醫稱隱疹,老百姓稱之為“鬼風疙瘩”。病因較復雜,誘發因素多,特殊免疫等療法尚不能廣泛應用,根據中醫理論研究,結合筆者的臨床經驗,辨證分型,找出病因,在臨床上應用消風散治療寒冷性蕁麻疹,可達到固本正氣,祛邪除風,調和營衛的目的,效果尤其顯著。【關鍵詞】風癮疹辨證論治風癮疹是一種常見的瘙癢性皮膚病,以發無定處,忽起忽退,來去迅速,瘙癢無度,消退后不留痕跡為特點,歷
- 以黨建考核為契機抓黨風促院風帶行風
【摘要】加強黨風、院風和行風建設是醫療機構管理永恒的主題。在這一管理主題中,如何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一直是黨務工作者們思考研究的問題。2007年,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我院在迎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高校黨建考核的過程中,以黨建考核為契機,根據黨建考核的目標要求,以考促建、以考促改,從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誠信文明、溫馨和諧的醫院文化氛圍,構建和諧互信的
- 認真抓好醫藥糾風和行業作風促進衛生系統黨風廉政建設
近年來,華北石油醫療衛生管理中心紀委結合衛生系統的實際,將衛生系統醫藥糾風和行風建設納入醫療衛生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從制度建設入手,強化各級領導責任,開展有效活動,嚴格考評機制,落實獎懲措施和責任追究,促進了全局衛生系統的改革與發展。 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形成糾風工作和行風建設的長效工作機制 中央紀委提出將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納入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央領導同志也多次強調
- 漫談脾風馬脾風慢脾風
【摘要】從病名出處、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方藥方面論述了脾風、馬脾風、慢脾風三種疾病,以期為臨床醫生提供借鑒。【關鍵詞】脾風;馬脾風;慢脾風“脾風、“馬脾風、“慢脾風三者皆為中醫古病名,其名雖相類似,但其所指病證則截然有異。今考其名之所出、病之所指以及歷代醫家的認識,并結合個人的理解,分述于后,以資鑒別,亦冀同道斧正。1脾風脾風之名,首見于《黃帝內經》。
- 二虎鎮風丸治療風濕病與類風濕病
風濕病、類風濕病是慢性、多發性、難治性頑固病癥,臨床上可分為兩大類,風濕病多涉及大關節及全身,類風濕病多涉及小關節,常為對稱發病反復發作。筆者自擬二虎鎮風丸治療該病收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治療20例,男8例,女12例;其中風濕病4例,類風濕病16例;病程最長16年,最短半年。1.2治療方藥蜈蚣1~1.5g,祁蛇1~1.5g,元胡1~1.5g,冰片0.5~1g共各為細末,
- 血壓控制不佳使病人首次中風發作的風險增加
2005年04月12日(醫業網)一項以人群為基礎的新研究顯示,進行高血壓治療的病人約一半的首次中風可能應歸咎于血壓控制不佳。除了血壓控制不佳,危險因素還有年齡增大、糖尿病、吸煙等。這些結果表明了“二分之一法則”――即意味著一半的高血壓病人得以發現、一半病人得以治療、一半人得到了充分控制――1972年首次描述的此法則至今仍是如此,馬爾摩大學醫院的李(CairuLi)和同事寫道。此研究發表于4月1日
- 蕁麻疹風疹方(原名疏風消疹湯)
方藥:麻黃4克,連翹12克,大黃4克,蟬衣9克,赤芍10克,威靈仙9克,蛇蛻5克,甘草4克。水煎分2次服。主治:蕁麻疹、風疹。指征:身發紅點、瘙癢,有風熱現象者宜,有寒熱亦可,但需加柴胡6克。如身發癢,但不見疹點者,效果較差,但無副反應。禁忌:禁食海鮮、蝦蟹等物。體會:蕁麻疹有因腸道寄生蟲所引起的,可加檳榔6克、川楝子9克,其效更著。曾治牛某,三年前始發蕁麻疹,每因受風或飲食不節而屢屢發作,發于
- 《驗方新編》:[卷十七咽喉]除瘟化毒散
統治各項喉癥初起,以及瘟疫白喉、纏喉、鎖喉、單雙蛾、風熱火喉等癥。此系數十年經驗良方,切勿妄加修改。粉葛二錢,僵蠶二錢,大生地三錢,豆根二錢,蟬蛻一錢,冬桑葉二錢,炒梔仁二錢,黃芩二錢,木通二錢,浙貝母三錢,生甘草一錢,生青果三個引。如無生青果或干橄欖亦可,水煎服。輕者不過三五劑,以愈為度。如紅腫不退,再服后方。《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風盛膈壅,鼻塞清涕,熱氣上攻,眼目多淚生眵,乃偏正頭痛。川芎柴胡(各二錢)細辛半夏曲人參前胡防風甘菊花甘草(炙,各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后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風熱上攻,頭痛不止。甘菊花(去梗)旋復花(去梗)防風(去蘆)枳殼(去穣,麩炒)川羌活(去蘆)蔓荊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年久頭風,不得愈者。天南星半夏(湯泡)川烏(去皮)白芷(各二錢)上作一服,水二盅,入生姜自然汁小半盞,煎一盅,食遠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頭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川芎郁金芍藥荊芥穗芒硝(以上各半兩)薄荷葉乳香沒藥(以上各一錢)片腦(半錢)上為細末,每用一字,鼻內搐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痰厥頭痛。川芎細辛南星陳皮(去白)茯苓(以上各一錢半)半夏(二錢)枳實(麩炒)甘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食后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一切頭疼,但發熱者不宜服,其余痰厥飲厥腎氣氣厥等證,偏正頭疼不可此藥,并如圣餅子服之,但多服自能作效。如氣虛年高之人,仍服養正丹黑錫丹調鐘乳粉間服。諸證頭疼,緊捷之法,無以逾此。但頭疼多用石膏,蓋取其能墜性寒,故以鐘乳粉代之,腎厥頭疼,尤得其治。或疑鐘乳粉煉之藥,則以軟石服之亦驗。生附子生烏頭天南星干姜細辛川芎(以上各一兩)甘草(三分)上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七片,茶芽少許,至六分,去滓,食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燕京溫官人,年小時氣弱,常于氣海三里灸之,節次約五七千壯,至年老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其頭痛則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作,五七灸之過也。羌活根(三錢)知母(酒浸)黃芩(酒浸,各一錢半)黃柏(酒浸)炙甘草黃(以本(以上各五分)蔓荊子辛紅花(各少許)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后服。中書左丞姚公茂,年六十七,宿有時毒,至元戊辰春,因酒再發,頭面赤腫而痛,耳前后尤甚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丁香(一錢)白芷(半兩)瓜蒂(一兩)上為細末,每服半字吹入鼻中,即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頭痛目暈,及喉痹纏喉風。上于五月五日,取長蚯蚓不拘多少,以片腦麝香各少許,相和同研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生姜汁涂鼻中,逐邊各內一丸,立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雷頭風發聽斯言,羊糞將來不用錢。細搗羅為極細末,溫酒調下便安然。《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天南星川芎(各等分)上為細末,用連須蔥白同搗爛作餅,貼于太陽痛處。《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升麻苦平,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通百脈灌周身者也,川芎蔓荊子細辛,溫體輕浮,清利空竅為使也。上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溫服,服之減半,再服而愈。明年春,赴詔至六盤,出曹郎中以古風贈云∶東垣李明之,嘗以能醫鳴,易水得奧訣,為竭黃金嬴,一燈靜室窮《內經》,黃帝拊掌歧伯驚,日儲月積不易售,半世豐得三折肱,所長用藥有活法,秘方堆案白兔生,不聞李延同居且同病,一汗一下得其平,乃知古人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偏正頭疼,連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用溫酒或茶清調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頭風疼痛。附子(一個,炮,去皮臍)上為細末,用蔥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用茶清送下。升蒼荷葉散《活法機要》云∶夫雷頭風者,震卦主之,諸藥不效,與證不相對也,宜用此方。升麻蒼術(制,各一兩)荷葉(十個,全者)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半,食后煎服,或燒荷葉一個,研細煎調。《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驗方新編》:[卷十四中風]中風癱瘓手足不舉并治風濕香港腳
穿山甲(左癱用右甲,右癱用左甲)、大川烏頭、紅海蛤(如棋子大)各二兩、為末。每用待《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麝香片腦雄黃青黛全蝎乳香沒藥(各等分)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口含水,搐入鼻中。《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八般頭風。上用半夏為末,同百草霜少許,以紙一條,入藥半錢,作紙捻子,焙極干,每用藥時,次《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偏頭疼。川芎(二兩)香附(四兩,炒,去毛)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用茶清調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腦風頭痛甚者。白花蛇(去骨,酒浸三宿,炙,二兩)蒺藜(炒,去角,一分)蓽澄茄(二十枚)白附子(五枚,酒浸一宿,切作片,炒干)蔓荊子(酒浸一宿,焙,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薄荷自然汁和溫酒半盞,食后調服,忌發風之物。湖南押衙顏思退,傳頭風掣疼。黃蠟(二斤)鹽(半斤)上二味相和,于錫羅中熔令相入,捏作一兜盔,勢可合腦,大小搭頭至額,頭痛立止《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四頭痛頭風大頭風門(附論)]頭痛頭風大頭風通治方
治首風及偏正頭風。人中白地龍(炒,各一分。)上為細末,用羊膽汁和丸,如芥子大,每用一丸,用新汲水一滴化開,滴入兩鼻中。《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