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手指補瀉法指針刺操作過程中施以催氣、行氣、補瀉等各種手法。出《針經指南》。共十四種,即動、退、搓、進、盤、搖、彈、撚(捻)、循、捫、攝、按、爪、切[1]。《難經·七十八難》有:“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納)針也”的論述,強調左手按壓等動作在針刺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竇默因將有關針刺的各種輔助手法總稱為手指補瀉法,其十四條。后來在《金針賦》、《針灸聚英》等書中均有不同記載。
參見十四法:
十四法指針刺操作過程中的十四種基本手法。出《針經指南》。原稱“手指補瀉法”,即動、退、進、搓、盤、搖、彈、捻、循、捫、攝、按、爪、切。后《金針賦》略去捻法而增加提法,并指出了各法的用途。即“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搓而去病;彈則補虛;肚腹盤旋;捫為穴閉;重沉豆許曰按;輕浮豆許曰提;一十四法,針要所備。”《問對》所載,將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對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較詳細論述和闡發[2]。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手指補瀉法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五針灸門(附論)]指法一十四條
與捻者同。按者,如補,出針時令病患吸氣一口,急用手指按閉其穴上,此補法也;如瀉,出針時,令病患呼氣一...
- 《子午流注說難》:[下卷]升降手法
。左手指根據經導之。使氣上行。續用補法。或多補少瀉法。五臟藏氣下降之法肝木之氣。欲降而不下。當折其所...
- 《普濟方·針灸》:[卷三針灸門]灸用火善惡補瀉法
則引賊入室。如何令賊出門。特宜知之。不可輕脫。若手指疾悶。灸無妨也。若病患患熱病者。覺針氣至病所。即...
- 《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二針灸刺砭]針灸
人用童男,吹之呵之,反作清涼之氣也。呵吹者,灸之瀉法也。接氣通經法凡欲取偏枯久患榮衛諸疾,多是愈而復...
- 《針灸大成》:[卷三]雜病穴法歌
手足互相與,兩井、兩商、二三間,手上諸風得其所,手指連肩相引疼,合谷、太沖能救苦。手三里治肩連臍,脊...
- 更多古籍中的手指補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