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手少陰郄為經穴別名[1]。即陰郄穴[1]。出《針灸甲乙經》。
穴位 | 陰郄 | ||
漢語拼音 | Yingxi | ||
羅馬拼音 | Yinhsi | ||
美國英譯名 | Yin Tortuosity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HT6 | |
日本 | 6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C6 | |
富耶氏 | |||
德國 | H6 | ||
英國 | H6 | ||
美國 | He6 |
陰郄為經穴名[2](Yīnxì[3]HT6)。出《備急千金要方》。《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4]。屬手少陰心經[2]。陰郄是手少陰心經的郄穴[2][3]。陰為陽之對,郄即孔隙,此穴為手少陰經之郄穴,故名陰郄[2]。主治心痛,心絞痛,驚恐,驚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語,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盜汗,頭痛,眩暈,驚悸怔忡,神經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兒骨蒸,盜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亂,肺結核,局部軟組織損傷,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攣痛,手指麻木,虛勞,霍亂吐瀉,胸中熱,癲癇,鼻出血,子宮內膜炎等。
4 手少陰郄的別名
5 出處
6 特異性
陰郄為手少陰心經的郄穴。
7 穴名解
陰為陽之對,郄即孔隙,此穴為手少陰經之郄穴,故名陰郄[2]。
陰,此處指手少陰心經之脈。郄同隙,有孔竅、空隙之義,隙為狹長之罅隙,俗稱裂縫。此穴在神門穴之上5分,為少陰脈氣所深集之孔隙是氣血聚會的空隙之處。故曰陰郄,或稱手少陰郄。[5]
8 所屬部位
前臂[6]
9 陰郄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陰郄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3][7]。
陰郄位于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處[4]。
陰郄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0.5寸,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緣。仰掌取穴[2]。
陰郄穴在手少陰心經中的位置
陰郄在上肢內側部經穴中的位置
陰郄穴的位置
陰郄穴的位置(手少陰心經)
陰郄穴的位置(肌肉)
陰郄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仰掌,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處取穴。
陰郄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0.5寸,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緣,仰掌取穴[2]。
仰掌,于尺側腕屈肌肌腱橈側緣,神門上0.5寸,橫平尺骨頭的下緣(頭部)處取穴[8]。
11 穴位解剖
陰郄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橈側緣。血管、神經分布同靈道。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在皮下筋膜內除皮神經外,尚有起于手背靜脈尺側部的貴要靜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尺側腕屈肌的橈側,可達尺神經和尺動、靜脈之間。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尺神經[2]。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之間→指深屈肌[7]。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尺神經,尺動脈的分支分布,并有尺神經、尺動脈的本干經過[7]。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并有尺動脈通過[4]。
12 陰郄穴的功效與作用
心主血脈、主神明,郄穴又善止血、止痛,故陰郄穴可治療心痛、神志病、血證[8]。
汗為心之液,陰虛熱擾,心液不能斂藏而骨蒸盜汗,取陰郄穴養陰清熱以治之[8]。
陰郄有行氣活血、養陰安神的作用。治失音、振寒、盜汗、胸滿,宜瀉而通之。《標幽賦》謂:“一瀉陰郄,止盜汗。”《百癥賦》:“陰郄、后溪,治盜汗之多出。”[5]
13 主治病癥
陰郄穴主治心痛,心絞痛,驚恐,驚悸,心悸,吐血,衄血,失語,急性舌骨肌麻痹,骨蒸盜汗,頭痛,眩暈,驚悸怔忡,神經衰弱,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兒骨蒸,盜汗,失音,胃脘痛,胃出血,霍亂,肺結核,局部軟組織損傷,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肘臂攣痛,手指麻木,虛勞,霍亂吐瀉,胸中熱,癲癇,鼻出血,子宮內膜炎等。
陰郄穴主治心痛、驚恐、心悸,吐血、衄血、失語、骨蒸盜汗[7]。
陰郄主要用于心肺及陰虛疾患等:如頭痛、眩暈、心痛、驚悸怔忡、咳嗽吐血、失眠、健忘、小兒骨蒸、盜汗、衄血、失音、胃脘痛、霍亂等[2]。
現代又多用陰郄治療神經衰弱、肺結核、胃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局部軟組織損傷等[2]。
陰郄主治心痛,驚悸,盜汗,衄血,失音等[4]。
陰郄穴主治心痛,心悸;頭痛,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吐血,衄血;肘臂攣痛,手指麻木;虛勞,骨蒸盜汗,胃脘痛,霍亂吐瀉,驚恐,胸中熱[8]。
其它:胃出血,心絞痛,肺結核,子宮內膜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4][8]。局部有酸脹感,并可循經下行至環指和小指,或循經上行至前臂、肘窩,上臂內側,有患者針感還可傳向胸部[8]。
注意:針刺時避開尺尺側動、靜脈。
14.2 灸法
艾炷灸1~3壯,艾條灸10~15分鐘。
15 配伍
陰郄穴配后溪治盜汗[2]。
陰郄配心俞、神道,有通陽行氣,寧心定悸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神經衰弱。
陰郄配后溪,治盜汗[8]。
陰郄配后溪、三陰交,有清虛熱,斂陰液的作用,主治陰虛盜汗,骨蒸勞熱。
16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凄凄寒嗽,吐血,逆氣,驚,心痛,手少陰郄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失喑不能言,灑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亂,胸中滿,衄血,驚恐。
《針灸大成》:主鼻衄吐血,灑淅畏寒,厥逆氣驚,心痛霍亂,胸中滿。
17 研究進展
17.1 治療肺結核盜汗
針刺用補法,有痠麻感到達掌側和指根便出針,出針后艾炷灸3~5壯。
17.2 對腦電圖的影響
針刺陰郄穴,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患者的腦電圖趨向規則化。
17.3 對心臟的影響
給家兔耳緣靜脈注射垂體后葉素PPT,造成家兔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然后分組針刺“陰郄”、“內關”,觀察心電圖的恢復情況,PPT注射后10 min,“陰郄”、“內關”二組與生理鹽水注射組相比,即有顯著差異,而心電圖完全恢復時間與對照組亦有顯著差異,而“陰郄”、“內關”二組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本穴可用于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且與內關相當。[8]
17.4 調整膀胱張力的作用
有報道針刺陰郄穴,當膀胱處于緊張時,可使膀胱張力下降;膀胱松弛時,可使張力上升。[8]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4.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8.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1.
- ^ [5]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6]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8.
- ^ [7]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7.
-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