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首如裹為癥狀名[1]。指自覺頭部有束縛、緊箍感[2]。頭如物裹、頭面脹壅昏重[1]。多因濕邪壅遏清陽所致[1]。《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因于濕,首如裹。”《類經》卷十三:“濕在上則首如裹,謂若以物蒙裹然者,凡人行瘴霧之中及酒多之后,覺脹壅頸面,即其狀也。”
參見頭重:
頭重指感覺頭部沉重[2]。頭部自覺重墜,或如布帶困裹的感覺[3]。出《黃帝內經素問·刺熱論》。多因外感濕邪、疫氣或濕痰壅阻所致。《證治準繩·頭重》:“頭重,何因得之?曰:因天之濕淫外著也,因人之濕痰上蒸也……外著內蒸必壅蔽清道,致氣血不利,沉滯于經隧脈絡,故重。”《張氏醫通》卷五:“濕熱上攻,所以頭重,秋、冬、春,俱宜羌活勝濕湯;夏暑,蒼術白虎湯,并瓜蒂搐鼻;若時行疫癘之時患頭重者,敗毒散加蒼術、藁本;內傷元氣,頭重氣乏,補中益氣加蒼術、蔓荊子。”腎氣虛衰亦可出現頭重[3]。《古今醫統·頭重》:“精滑脫,腎氣竭而陰微,不能與胃氣上升,以接清陽之氣,故病多頭重。”外感熱病亦常兼見頭重,宜用清泄通下等法[3]。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24.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8.
治療首如裹的方劑
- 藁本蒼耳散
石菖蒲1錢,香白芷1錢。功能主治:宣竅清濕。主濕淫上蒸,首如裹,頭重,耳目如蒙。摘錄:《鎬京直指》...
- 太陽二妙丸
主治:濕熱痿軟之癥。濕熱在表,身體重著,走注疼痛,首如裹,面壅腫,小便黃赤,手足發熱而脈見浮數者。...
- 四補丸
3升,春、夏浸7日,秋、冬浸14日,取牛膝、柏子仁先搗如泥,次將何首烏、蓯蓉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 卻老烏須健陽丹
手火熱,精通,白發反黑,齒落更生,陽事強健,丹田如火,行走如飛,氣力倍加。制備方法:上藥各不犯鐵器...
- 何首烏丸
,焙干)赤芍藥120克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感暑中風,半體無汗;婦人血...
- 更多治療首如裹的方劑
治療首如裹的穴位
- 八邪
濕病。《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因于濕,首如裹。”勞:勞為病因之一。指過度勞累。《黃帝內經素...
- 首竅陰
諸病,故名頭竅陰。頭竅陰穴主治頭部、五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干,口苦,...
- 經外奇穴
、《外臺秘要》有了很大發展。明代方書《奇效良方》首次出現“奇穴”這一名稱,至《針灸大成》正式將它稱...
- 別穴
些奇穴,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少數又發展成為經穴。如《備急千金要方》始載的膏肓俞,后來《銅人腧穴針灸...
- 輸府
之經氣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俞,俞穴,轉輸。府,首府,府第,胸為肺之府。指其為諸俞之首府與經氣由此...
- 更多治療首如裹的穴位
治療首如裹的中成藥
- 首烏丸
荷湯送下,不拘時候。制備方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何首烏丸(《普濟方》卷四十六)。...
- 首烏延壽片
,潤透,蒸8小時,燜過夜,翌晨,上下翻動,再蒸,如此反復蒸制4天,燜4夜,至內外呈滋潤黑色,取出,...
- 首烏強身片
用。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藥...
- 養血安神片
用。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藥...
- 天麻首烏片
使用。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藥...
- 更多治療首如裹的中成藥
首如裹相關藥物
- 肝素鈣注射液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1)成人劑量①深部皮下注射,首次5000~10000單位,以后每8小時5000...
- 天麻首烏片
用。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 首烏強身片
用。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 首烏地黃丸
用。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 金櫻首烏汁
用。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 更多首如裹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首如裹
- 《素問識》:[卷一]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若傷暑無汗。則病燥火之氣。故體如燔炭。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朱氏格致余論云。濕者土濁之氣。首為諸陽...
- 《內經知要》:[卷下]三、病能
若中熱者誤服之,反成大害,世所未知);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一]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汗出而散者。得榮衛和而汗出乃解也。)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一]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暑,乃陽因而上也。汗出而散,衛外者也。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
- 《玉機微義》:[卷十二濕門]論濕為痿為痹為痛為腫所挾寒熱不同
內經曰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因于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按丹溪曰濕者土之濁...
- 更多古籍中的首如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