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視覺(vision)是指光作用于眼通光體器官,使其感受器細胞興奮,其信息經視神經系統加工后產生的感覺[1]。
眼受光線刺激后,產生神經沖動傳入大腦皮層視中樞而獲得主觀感覺。視覺主要包含感知光的強弱,辨別物體或符號的輪廓、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色彩。人類眼球呈前面略突出的球形,結構頗似照相機,由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折光系統,起凸透鏡的作用;眼球壁構成“暗箱”;瞳孔的大小變化可調節進入眼內的光量。外界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入眼后,經過折光系統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視網膜由大腦皮層衍化而來,主要含有感光細胞(視桿、視錐細胞)和神經聯系細胞。其中視桿細胞對弱光敏感,主要在昏暗環境中產生暗視覺,但只能辨別明暗,不能分辨物體的精細程度和顏色;視錐細胞感受強光和色光,在亮環境下產生明視覺和色覺,對物體的細節和顏色分辨力強。視覺信息在視網膜內進行初步編碼、加工后,經視神經傳入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由視中樞對信息作進一步處理、分析、整合而形成視覺感知。
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人腦獲取的全部信息中有95%左右來自視覺。視覺系統不僅能夠感知現存的客觀事物,還可以通過文字、圖片以及電影、電視等媒介擴大所了解的時空范圍。視覺感知受既往經驗的影響。雖然視網膜形成并輸入大腦的物像是倒置的,但實際生活中人們并無此感覺。在視覺研究中,失明一直是困擾人類的嚴重問題。中國約有盲人400~500萬。其失明原因分別為角膜損傷、眼內壓升高(青光眼)、晶狀體混濁(白內障)、視網膜病變以及視覺傳導通路或視中樞的損害。嬰兒出生后在一年內,若缺乏光的刺激(如因眼疾而遮眼),將妨礙視皮層的正常發育,會導致日后視覺的嚴重損害。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視覺
- 《黃帝內經素問遺篇》:[卷之五]本病論
以此五法即諸陽年也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人氣與天氣同失守即鬼...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七冊七竅門上]目
黑,如是則精衰矣。(東垣益氣聰明湯之類主之。)【神光自見證】謂目外自見神光出現,每如電閃掣,甚則如火...
- 《類經》:[二十八卷運氣類]四十四、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義
本病論》)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神光,神明...
- 《黃帝內經素問遺篇》:[卷之三]刺法論(下)
肝虛天虛又遇出汗于肝而三虛散神游上位左無英君下即神光不聚而白尸鬼至令人卒亡者也邪干大氣身猶可刺之目中...
- 《醫學正傳》:[卷之五]邪祟
,神明失守。蓋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不及歲,有黑尸鬼見之,令人暴亡。治法...
- 更多古籍中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