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石鯽
2.1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2.2 拼音名
Shí Jì
2.3 石鯽的別名
華鯨(《魚類分類學》),老母豬魚、山鯽魚(《黑龍江流域魚類》)。
2.4 來源
為鯉科動物華鳈的肉。
2.5 原形態
體稍側扁,腹部圓。體長約15厘米。頭很短,吻鈍而圓,吻長略大于眼徑。口下位,呈馬蹄形,下頒的前緣有一層較發達的角質層。上層為弧形,下層溝中斷。兩鼻孔間凹陷,使吻部突出。上頜須1對,很短。下咽齒1行,齒端呈鉤狀,外側1個呈圓柱形。鱗中等大,側線鱗40~41。背鰭Ⅲ7,不分枝鰭條基部較硬,起點在腹鰭之前。臀鰭Ⅲ6。較短。體多深色,體側有4條垂直的寬黑斑;各鰭呈黑色,其邊緣為白色。
喜棲于底層多泥沙的流水或靜水的中下層。產卵期4~5月。
2.6 生境分布
分布長江和黑龍江的干、支流及附屬的湖泊、河流中。
2.7 性味
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無毒。"
2.8 功能主治
姚可成《食物本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腌食更佳。"
2.9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石鯽的方劑
- 鯽魚湯
別名:鯽魚酒處方:鯽魚7寸,豬肪半斤,漏蘆8兩,石鐘乳8兩。功能主治:下乳汁。主婦人產后乳汁不行。...
- 香鯽膏
疸。用法用量:須活者約重3-4兩。連腸雜鱗翅,入石臼內搗爛,加當歸3分,再搗勻攤布上,貼臍上。次日...
- 鯽魚圍藥
iyào處方:鯽魚1條,山藥3寸,白砂糖少許,火石(即打火石)1小塊(一方有蘇木屑,生豬油)。功能...
- 云臺散
法:上用鯽魚不去鱗尾,將肚持凈,抹干,裝藥縫合,銀石器內放上,石器蓋之,上下放火煿熟干,放冷搗末。...
- 瑞龍膏
:攤敷腫處,綿紙蓋之,黃酒潤之。制備方法:先將魚入石臼內杵爛,次入山藥,再杵如泥,量加冰片,和勻。...
- 更多用到中藥石鯽的方劑
用到中藥石鯽的中成藥
- 十灰散
灰散:組成:錦片、木賊、棕櫚、柏葉、艾葉、干漆、鯽鱗、鯉鱗、血余、當歸各等分。主治:《醫方大成》卷...
- 臟連丸
0克槐花45克槐樹木耳45克制法:上為細末,用活鯽魚1尾,重300克,去腸、刺,取肉搗如泥和作團,...
- 拔毒膏
方類聚》卷一九零引《修月魯般經》之拔毒膏:處方:鯽魚1個,信1塊。制法:入信在魚腹內,鹽泥固,煅過...
- 更多用到中藥石鯽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石鯽
- 《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上品]鯽魚
名魚,功用亦與鯽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種重唇石鯽魚,亦其類也。陳藏器云∶頭主咳嗽,燒為末服之。...
- 《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四卷鱗之三]鯽魚
崔豹薄黑而揚赤。其行以三為率,頌曰∶黔中一種重唇石鯽魚,味美,亦鯽之類也。《本草綱目》明·萬歷六年李...
- 《本草品匯精要》:[卷之二十九蟲魚部上品]鱗蟲
狹小者名魚功用亦與鯽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種重唇石鯽魚亦其類也【時】〔生〕無時〔采〕無時【用】肉并...
- 《絳雪園古方選注》:[中卷內科]神效散
白浮石蛤粉蟬蛻上為細末,用大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神效。膈消,《圣濟總錄》治以麥冬飲子,河...
- 《友漁齋醫話》:[第二種橘旁雜論下卷]甘草與鯽魚犯
買信石毒之。鋪中知其故,謬以甘草末付之。適子捕得鯽魚,使母烹食。母乃以甘草末置魚腹中,其子不覺,盡...
- 更多古籍中的石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