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í èr zhǐ cháng
2 英文參考
duodenum[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shíèrzhǐchá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uodenu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解剖部位名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duodenum)上端起自幽門、下端在第2腰椎體左側,續于空腸,長約25-30厘米,呈馬蹄鐵形包繞胰頭。在十二指腸中部(降部)的后內側壁上有膽總管和胰腺管的共同開口(圖2-21),膽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腸。空腸jejunum約占空回腸全長的2/5,主要占據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腸ileum占遠側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腔腸和回腸之間并無明顯界限,在形態和結構上的變化是逐漸改變的。
圖2-21 十二指腸和胰
4 耳穴名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shíèrzhǐcháng CO5 duodenum)為耳穴名[1][2]。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后1/3處[2]。
4.1 標準定位
耳穴·十二指腸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后1/3處[2]。在耳輪內緣上,設耳輪腳切跡至對耳輪下腳間中、上下1/3交界處為A點,在耳甲內,由耳輪腳消失處向后作一水平線與對耳輪耳甲緣相交,設交點為D點,設耳輪腳消失處至D點連線的中、1/3交界處為B點,從A點向B點所作的與對耳輪耳甲艇緣弧度大體相仿的連線即為AB線。連接BD的連線即為BD線[2]。
耳穴·十二指腸位于耳甲艇中,耳輪腳上方后部[1]。
4.2 主治病癥
耳穴·十二指腸主治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石癥、幽門痙攣[1]。
4.3 刺激方法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十二指腸
- 《醫學衷中參西錄》:[四、醫話]2.診余隨筆
西人謂∶膽汁滲入十二指腸,能助小腸消化食物。此理《內經》未嘗言之,似為中醫疏忽之處,不知后世名醫曾言...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三、醫論]69.論腸結治法
生冷及硬物,或因怒后飽食,皆可致腸結,其結多在十二指腸及小腸間,有結于幽門者。其證有腹疼者,有嘔吐者...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八章·傷寒兼證]第二節·傷寒兼濕
氣管支,則為喉癢咳嗽;發于大腸,則為下利;發于十二指腸,則為黃膽;此皆所謂內濕也。”這篇文本,以科學...
- 《脈訣匯辨》:卷二
陰脾經也,與右關無干。足太陰脾經之脈,起于足之大指之端,上行膝股,入腹中,以交于手少陰心經也。與右...
- 《傷寒論辯證廣注》:[卷之一]圖注內經手陰陽六經之脈
九刺。甲乙經云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側各三。凡十二。五指間各一。凡八。足亦如是。則是刺熱病之法。豈...
- 更多古籍中的十二指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