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舌咽神經痛是指發生在舌咽神經分布區域的陣發性劇烈疼痛。病因不明,可能為神經發生脫髓鞘性變,引起神經傳入沖動障礙所致。在繼發性病因中,包括橋腦、小腦角的血管異常和腫瘤、珠網膜炎、椎動脈病,以及發生于頸動脈、咽、喉、扁桃體等處的顱外腫瘤。有人認為顱外血管疾患,如頸內動脈閉塞和頸外動脈狹窄等也都可能成為本病的病因。
4 臨床表現
1.好發年齡:35-50歲。
2.發病部位:扁桃體區、咽部、舌根部、頸部、耳道深部、下頜后區處。
4.疼痛時間:早晨、上午頻發,睡眠時可有發作,此點可與三叉神經痛鑒別。
5.有異物感、梗塞感:發病時咽部、喉部有異物感和梗塞感,而導致頻頻咳嗽。
6.疼痛激發因素:觸診可使疼痛發生,也稱”扳機點”。常見于扁桃體區、外耳道、舌根處。每當吞咽、咀嚼、打哈欠、咳嗽均可誘發疼痛。
7.有間歇期。
9.嚴重者可有心律不齊、心跳停止、昏厥、抽搐、癲癇發作、喉痙攣、腮腺分泌過多等現象。
5 診斷
5.1 病史及癥狀
中年男性多見,常因吞咽、談話、咳嗽而誘發的扁桃體、咽或耳道深部發作性劇痛,每次持續數秒鐘,有些病人發作時可伴心動過緩、暈厥及抽搐等癥狀。
5.2 體檢發現
除疼痛發作外,神經系統檢查多無異常發現。舌根部、扁桃體窩部可有觸發點。
5.3 鑒別
常與三叉神經痛、鼻咽部腫瘤侵及咽部、顱底結構引起的疼痛相鑒別。
5.4 診斷依據
1.好發年齡;
2.發病部位;
3.疼痛性質和發病時間特點;
4.咽喉部有異物感、硬塞感伴咳嗽;
5.咽部等處可找到“扳機點”。
6.病員有消瘦、脫水,心律不齊、抽搐、昏厥、喉痙攣等嚴重病癥。
6 輔助檢查
1.對疾病早期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于發生心律不齊、抽搐、昏厥、喉痙攣患者要與白喉、破傷風、中毒等鑒別,以及擬除外顱內病變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內的“A”、“B”、“C”。
7 治療措施
一、藥物治療:
同三叉神經痛。
二、可卡因噴涂于患側的扁桃體及咽部可暫時阻止疼痛發作。
三、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不滿意時,可顱內切斷病側的舌咽神經根及迷走神經的最高1-2根 效果較好。
7.1 治療原則
1.藥物治療: (1)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藥物均可用于本病。 (2)4%的卡因或1%潘妥卡因直接涂抹咽部、舌根部扳機點處或表麻噴霧可獲得短時間的止痛作用。 (3)用0.5-1mg阿托品靜注,或顛茄酊5ml口服可以預防心動過緩、心跳停搏、暈厥、抽搐等患者。
2.手術治療:由神經外科行手術,從顱內切斷患側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最高的1-2根神經纖維。手術須嚴格掌握適應癥。
3.封閉療法:在相當于下頜角與乳突連線的中點,以10%普魯卡因5-10ml垂直注射于皮下1.-5cm處,即可止痛。
7.2 用藥原則
1.針對原發病因選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2.選用“A”限藥物對癥治療。
3.“A”限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選用“B”限藥物。
8 療效評價
1.治愈:治療后,主觀癥狀和客觀體征消失,在1年內無復發。
2.好轉:治療后,無主觀癥狀和客觀體征,1年內癥狀可有發作,疼痛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減少,間歇期延長。
3.未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治療舌咽神經痛的穴位
- 聽會
和顳淺動脈分布;深層有面神經叢、下頜神經肌支和舌咽神經腮腺支分布。布有耳大神經,面神經和顳淺動脈。聽...
- 廉泉
狀腺上動脈分布。布有頸皮神經的分支、舌下神經及舌咽神經的分支;并有頸前靜脈通過。廉泉穴的功效與作用:...
- 聽河
和顳淺動脈分布;深層有面神經叢、下頜神經肌支和舌咽神經腮腺支分布。布有耳大神經,面神經和顳淺動脈。聽...
- 聽呵
和顳淺動脈分布;深層有面神經叢、下頜神經肌支和舌咽神經腮腺支分布。布有耳大神經,面神經和顳淺動脈。聽...
- 本池
狀腺上動脈分布。布有頸皮神經的分支、舌下神經及舌咽神經的分支;并有頸前靜脈通過。本池穴的功效與作用:...
- 更多治療舌咽神經痛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