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ēn zhù
2 英文參考
Shēnzhù GV12[中國針灸學詞典]
shēnzhù[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V1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U1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身柱 | ||
漢語拼音 | Shenzhu | ||
羅馬拼音 | Shenchu | ||
美國英譯名 | Pillar of Body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GV12 | |
日本 | 12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VG11 | |
富耶氏 | IVG11 | ||
德國 | LG11 | ||
英國 | Gv12 | ||
美國 | Go12 |
身柱為經穴名(Shēnzhù GV12,DU12)[1]。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1]。身即身體,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連頭項,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氣喘,肺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百日咳,感冒,身熱頭痛,癲,狂,癇癥,小兒抽搦,驚厥,神經衰弱,癔病,胸脊強痛,脊背強痛,胸中熱,瘛疭,中風不語,腰脊強痛,疔瘡發背,身熱,疔瘡,癔病,喘息,小兒風癇等。身柱穴對小兒有強身保健作用。
4 身柱穴的別名
智利毛(《針灸學》南京)),知利氣(《針灸學》南京)),知利介(《針灸學》南京))。
5 出處
《針灸甲乙經》:身柱,在第三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
6 穴名解
身即身體,柱即支柱,此穴在第三胸椎下,上連頭項,下通背腰,如一身之支柱,故名身柱[1]。
身,《說文》:“身,躬也。”柱,指支持之楹柱。穴處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巔頂,下通背腰,平齊兩肩,兩胛骨之間,如肩胛荷重的撐柱,居沖要之地,而有梁柱之用也,故名身柱。[2]
7 所屬部位
胸椎[3]
8 身柱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身柱穴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4]。
身柱穴位于脊柱區,當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臥取穴[1]。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間[5]。
身柱穴在督脈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身柱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身柱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臥,于后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身柱穴位于脊柱區,當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伏臥取穴[1]。
俯伏坐位或俯臥位,于后正中線與兩肩胛岡高點連線之交點處,當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兩側肩胛骨內側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相交處椎體,其下緣凹陷處即是身柱穴[7]。
10 身柱穴穴位解剖
身柱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三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后)靜脈叢,第三胸神經后支的分支和第三肋間后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1]。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胸神經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層有胸神經后支和肋間后動脈背側支分布[8]。
布有第三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和第三肋間動脈后支[5]。
11 身柱穴的功效與作用
身柱穴具有宣肺清熱、寧神鎮咳的功效。
身柱穴內應肺臟,位于兩肺俞之間,故可宣肺降逆、止咳平喘而治療咳喘[9]。《玉龍歌》:“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來灸便輕。”
督脈“入屬于腦”,腦為“元神之府”,因而身柱穴可治療神志病[9]。
督脈為“陽脈之海”,六陽經均交會于督脈,因而身柱穴又可以通調陽氣、宣散解表,用于身熱頭痛等[9]。
身柱穴有扶正祛邪、鎮靜安神之功。本穴所治,因腦力不足而眩暈,因中氣不足而喘息,因心神衰弱而癲癇,因大氣下陷而脫肛,均屬正氣先虛,則督陽之氣升舉無力,以致產生腰脊肩背諸痛。宜取本穴以興奮之,使督氣得充,正立直行,功同柢柱,諸癥可愈矣。其能治風者,何也?本穴旁傍風門,與人體內熱生風有關。故所治多屬搖擺眩暈火極而生之風。若以治外侵之風,及濕滯作痛之疾,非其所宜。[2]
12 身柱穴主治病證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氣喘,肺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百日咳,感冒,身熱頭痛,癲,狂,癇癥,小兒抽搦,驚厥,神經衰弱,癔病,胸脊強痛,脊背強痛,胸中熱,瘛疭,中風不語,腰脊強痛,疔瘡發背,身熱,疔瘡,癔病,喘息,小兒風癇等。身柱穴對小兒有強身保健作用。
身柱穴主要用于胸肺、外感及心神疾患等:如咳嗽氣喘、肺炎、支氣管炎及哮喘、肺結核、百日咳、感冒、身熱頭痛、癲、狂、癇癥、小兒抽搦、驚厥、神經衰弱、癔病及胸脊強痛[1]。
身柱穴主治咳嗽、氣喘、癲癇、脊背強痛[10]。
身柱穴主治咳嗽,氣喘,胸中熱;驚厥,癲狂,癇證,瘛疭,中風不語;腰脊強痛,身熱頭痛;疔瘡發背[6]。
身柱穴對小兒有強身保健作用[1]。
身柱穴主治身熱,咳嗽,氣喘,驚厥,癲癇,脊背強痛,疔瘡;以及百日咳,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癔病等[5]。
腰脊強痛,喘息,身熱,癲狂,小兒風癇,支氣管哮喘,神經衰弱,癔病。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斜刺0.5~1寸,針刺時有酸脹感,向下或向兩肩、兩上肢擴散,甚至向全身發散[6]。
13.2 灸法
14 身柱穴的配伍
身柱穴配大椎、風門治百日咳[1]。
身柱配陶道、肺俞、膏肓俞,有補陽育陰的作用,主治虛損五勞七傷。
身柱配本神,有行氣疏風的作用治癲疾[6]。
身柱配大椎、肺俞、風門,治咳嗽[6]。
15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有刺痛感為宜,每次揉按3~5分鐘,可治氣喘、感冒、咳嗽、肺結核,以及因咳嗽導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7]。
常按揉捶擊身柱穴,可保健強身[7]。
16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身熱狂走,譫語見鬼,瘛疭,身柱主之。癲疾,怒欲殺人,身柱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主癲疾瘛疭,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譫言見鬼。
《針灸大成》:主腰脊痛,癲病狂走,瘛疭,怒欲殺人,身熱,妄言見鬼,小兒驚癇。
17 身柱穴研究進展
17.1 鎮痛作用
有研究艾灸大鼠的“身柱”,能提高大鼠的甩尾閾,艾灸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切除雙側腎上腺后,重復上述實驗,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這說明艾灸“身柱”能提高大鼠甩尾閾,切除腎上腺后這種作用消失,從而推測艾灸的效應(提高大鼠甩尾閾)與腎上腺的作用有密切關系。[9]
灸身柱穴后,能延長因疼痛而引起甩尾的時間。灸前平均為6.2秒,灸半小時內平均7.5秒。
17.2 對腦電圖的影響
有研究艾灸百會、身柱后約24 s開始,α波出現顯著增強的波幅,持續時間長,衰減過程后期變慢,對照組施灸(合谷)時,α波增強很少。[9]
現代研究報道,灸治有失眠癥狀的精神病患者的身柱、百會24秒后,腦電圖顯示a波出現顯著增強,波幅增高,持續時間長,δ波略有減少。[2]
17.3 治療瘧疾
取身柱穴,在瘧疾發作前1.5小時左右點刺出備。
17.4 治療毛囊炎
取身柱穴挑治,每周1次或隔周1次。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73.
- ^ [2]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1.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5-356.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5-356.
- ^ [10]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6.
- ^ [11]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1-352.
古籍中的身柱
- 《推拿抉微》:[第三集·治療法]集成神火歌
平三點兇危止。(陰交在肚臍下半寸,用火三。)脊中身柱至長強,肺俞陽陵承山當。(身柱在脊骨三節下,從進...
- 《神灸經綸》:[卷之三]身部證治
谷雞胸中府膻中靈道足三里腰背重痛腰俞大腸俞膀胱俞身柱昆侖灸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拄地量至臍中用...
- 《針灸資生經》:[針灸資生經第四]癲癇螈(小兒螈)
螈。承筋、主螈腳酸。(千)曲池、少澤、主螈癲疾。身柱、主癲疾螈。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言見鬼。(明上下...
- 《素問經注節解》:[外篇卷之六]氣府論
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脊椎之間有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臺、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樞、命門...
- 《普濟方·針灸》:[卷九針灸門]癲癇螈
澤曲池治癲疾螈。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譫言見鬼。穴身柱治癇。穴商丘治癇發螈。狂走。穴攢行小海后頂強間治...
- 更多古籍中的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