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身形即身體的外表形態。為五臟六腑的外衛,通過察看身形肢節,就可測知內臟精氣的盛衰,是望診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黃帝內經靈樞·師傳》:“身形支節者,藏府之蓋也,非面部之閱也。”[1]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身形
- 《靈素節注類編》:[卷七諸積病證]淺深部位現證
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兩實相逢,眾人肉堅。其中于...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肺所主也。肝藏血,則血有余不足,肝所主也。脾藏身形之肉,則形有余不足,脾所主也。腎藏志,則志有余不...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七]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所藏之血氣神志。以成此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針解論第五十四篇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靈樞九針論,岐伯有...
-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卷中]病機第三
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身形拘急俯僂。吳注。此陽氣受傷。不能養筋也。)陷脈為...
- 更多古籍中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