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神仙一塊痛 (最后修訂于2009/12/11 5:31:47)[共133字]
摘要:《幼科指掌》卷三方名神仙一塊痛組成三棱、蓬術(醋炒)、青皮、陳皮、香附(4制)、木香、砂仁、姜黃、川烏、丁香、黑牽牛、巴霜(面炒,即去面)各等分(一方有大黃)。主治小兒氣、食、風寒、積塊胸腹痛者。用法用量每服3-5至7丸,酒送下。制備方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塊痛
塊痛 病名。見倪枝維《產寶》:“產后腹有血塊作痛,名曰塊痛。生化湯治之。”即兒枕痛。詳該條。作者:
- 產后腹中塊痛
產后腹中塊痛 病證名。見陸清潔《醫藥顧問大全·婦人科》。即兒枕痛。詳該條。作者:
- 《楊氏家藏方》:[卷第九補益方三十六道]神仙一井金丸
補益真元,大壯腰腳。久服髭鬢不白,牙齒牢壯,美進飲食,明目聰耳,行牛膝(三兩,酒浸一宿,焙)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切焙)川椒(炒)白附子(炮)附上五味各二兩)香防風(去蘆頭)白毛)金毛狗脊(去毛)全蝎土,炒)天南星(炮)羌活(去蘆頭上件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五味子酒下,空心、食前,日午一《楊氏家藏方》宋楊倓公元960-1279年
- 《神仙傳》
《神仙傳》 書名。晉·葛洪撰。十卷。書中收錄了古代傳說中的84位仙人的事跡。雖事多怪誕,但其中不少人常為后世養生文獻所引用;有些內容對研究中國古代養生學術也不無參考意義。作者:
- 《神仙傳》
《神仙傳》 書名。晉·葛洪撰。十卷。書中收錄了古代傳說中的84位仙人的事跡。雖事多怪誕,但其中不少人常為后世養生文獻所引用;有些內容對研究中國古代養生學術也不無參考意義。作者:
- 用神仙粥可治療感冒發熱
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導致的,其主要癥狀是鼻塞流涕、惡寒發熱、周身不適。我國民間對用神仙粥治療感冒有這樣一句諺語:“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對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其具體方法是:取蔥白30克,姜片3克,糯米50克煮粥,粥熟后加入食醋半湯匙,趁熱食之。每日一劑,服后蓋被捂汗,以微微汗出為宜。經臨床驗證,一般感冒患者服用1~3劑即可痊愈。 中醫認為,感冒是因人體正氣不足,風
- 科學神仙眷侶最新Cell文章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宋紅軍(HongjunSong,音譯)和明國麗(Guo-LiMing,音譯)是一對神仙眷侶,他們早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已經相戀了,現在在事業上兩人又相輔相成,共同在神經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近期他們共同在《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對DISC蛋白的一項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述。DISC蛋白其實早在兩年前就是這兩位科學家的研究對象了,2007年也是發表在Cell
- 神仙
神仙 ①古代傳說中的長生久視、神通廣大的異人。《史記·封禪書》:“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 ②古代書目分類名稱之一。西漢時將方技書《醫藥衛生一類書籍》分為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神仙類主要是講求長生之道的書籍,計10家二百零五卷。《漢書·藝文志》卷三十:“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惕怵于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
- 神仙湯加減治療盤腸氣痛
【關鍵詞】神仙湯加減 盤腸氣痛 盤腸氣痛首見于《嬰童百問》,多為寒邪風冷搏于腸間所致。盤腸氣痛又稱“吊腸氣痛、“盤腸釣痛、“盤腸內吊,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疾病,嬰幼兒多見。西醫認為本病是由于腸壁平滑肌陣發性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稱為嬰兒腸絞痛。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12例均為2006年1~5月的門診患兒;其中男7例,女5例;年齡7~90
- 科學神仙伉儷最新Science文章
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在果蠅幼蟲視覺神經系統中的新發現,并提出了神經細胞隨著環境變化而發生的兩個關鍵因素:cAMP途徑,以及另一之前未知的新分子。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詹裕農(Yuh-Nung Jan)葉公杼(Lily Yeh Jan)夫妻,他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離子通道和神經發育等方面,不僅他們的工作得到了許多人的肯定,并且從他們實驗室
- 神仙解語丹語中風失語
失語為中風主證之一,近世研究中風涉及失語的治療不多見。我治中風後舌強不語,外無六經之形狀,內無便溺阻隔者,應用神仙解語丹頗多應手。此方出清程國彭《醫學心悟》。此方妙在羌活入督脈而疏肝氣,貫通百脈。本篇書中有謂有“能治賊風失音不語,身癢,手足不遂,口面蝸斜”,也有稱其為“治中風不語,頭旋目赤要藥”。菖蒲引藥入心,蓋言為心聲,此藥能直達清竅,皆富奧旨。原方載主治風入心脾、言語蹇澀,舌強不伸,涎唾溢盛
-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
俗語本義 狗肉的美味令人垂涎,就是神仙也擋不住它的誘惑。后比喻美味佳肴能使人放棄原則,做出不該做的事來。 流行示例 余松巖《接官記》:“‘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一些人就是通過吃吃喝喝、吹吹拍拍,要物有物,要官有官。 醫學意義 狗肉味道香郁,營養豐富,是理想的瘦肉型食品。視狗肉為美味,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漢代以前,狗肉是天子、諸候祭祀宗廟的上等供
- 《惠直堂經驗方》:[卷四婦人門]血塊痛方
伏龍肝(三錢研極細)黃酒服。三錢立愈。《惠直堂經驗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婦科秘書》:血塊痛論
產后血塊,是孕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行之有常則曰經。有孕則經水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護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蔭庇。胎形尚小,雖食母血,而尚有余汁,并前兩月之血,積于胞中,日久成塊。至產時,當隨兒下。或因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謂調護失宜,腹欠溫暖,至血塊日久不散,疼痛拒按,并宜生化湯助血行血,外用熱衣暖腹可也。慎
- 《醫宗金鑒》:[卷四產后門]腹中塊痛證治
23.產后積血塊沖疼,多因新產冷風乘,急服延胡散可逐,日久不散血瘕成.更有寒疝亦作痛,吳萸溫散不須攻.【注】產后腹中有塊,堅硬攻痛,多因新產之后,風冷乘虛而入,以致瘀血凝結,宜服延胡索散以逐之.若遲久不散,必結成血瘕矣.又有寒疝之證,亦在少腹中攻筑而痛,此屬寒氣滯澀,宜用吳茱萸湯,溫散其寒自愈,不必攻也.吳茱萸湯方見首卷《醫宗金鑒》清吳謙公元1742年
- 《胎產心法》:[卷之下]血塊痛論
產后血塊,是孕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行之有常則曰經。有孕則經水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護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庇。胎形尚小,雖食母血,而尚有余汁,并前兩月之血,積于胞中,日久成塊,至產時當隨兒下。或因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調護失宜,腹欠溫暖;至血塊日久不散,疼痛拒按,并宜生化湯助血行血,外用熱衣暖腹可也。慎勿
- 《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下]妊娠血塊痛
妊娠腹內有血塊如盤,有難服峻藥者,宜海粉丸。海粉丸香附(醋制,四兩)桃仁(去皮尖)海粉(醋炒)白術(蜜炙,各一兩)上為末,面糊丸,白湯下。《竹林女科證治》
- 《產寶》:塊痛
產后腹有血塊。是胎前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以經脈為主。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行之有常。名之曰經。有孕則經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護元。一月曰始胚。二月曰始膏。三月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蔭。胎形尚小。食母血故有留余。并前兩月之血積于胞中。久而成塊。至產時。隨兒當下。亦有因產婦送兒勞倦。調護欠溫。以致塊痛不散者。慎勿輕用攻血峻藥。宜飲姜艾酒。多服生化湯。加以熱衣暖腹。自然漸散。俗師有用
- 《女科秘要》:[卷三]經來小腹有血塊痛
經來小腹結成塊。或如皂角一條橫過。痛不可忍。不思飲食。面色青黃。服元胡散半月。其《女科秘要》
- 《女科秘要》:[卷三經來小腹有血塊痛]元胡散
元胡索(四兩)頭發灰(四錢)為末。酒調送。《女科秘要》
- 《婦科心法要訣》:[卷五產后門]腹中塊痛證治
產后積血塊沖疼,多因新產冷風乘,急服延胡散可逐,日久不散血瘕成;更有寒疝亦作痛,吳萸溫散不須攻。【注】產后腹中有塊,堅硬攻痛,多因新產之后,風冷乘虛而入,以致瘀血凝結,宜服延胡索散以逐之。若遲久不散,必結成血瘕矣。又有寒疝之證,亦在少腹中攻筑而痛,此屬寒氣滯澀,宜用吳茱萸湯,溫散其寒,自愈,不必攻也。吳茱萸湯(方見首卷)《婦科心法要訣》清·乾隆吳謙等公元1644-1911年
- 《驗方新編》:[卷二十婦科產后門]血塊痛論
產后血塊,是孕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行之有常則曰經,有孕則經水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護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蔭庇。胎形尚小,雖食母血而尚有余汁,并前兩月之血積于胞中,日久成塊,至產時當隨兒下。或因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調護失宜,腹欠溫暖,致血塊日久不散,疼痛拒按。并宜生化湯助血行血,外用熱衣暖腹可也,慎勿輕服峻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去三尸九蟲法
神仙去九蟲方。一曰蛔蟲狀如KT。長四寸。令人腹鳴。二曰長蟲亦名蛔蟲。長一尺。令人心痛。三曰白蟲長一寸。生子孫轉大。或長至至四五尺。亦能殺人。四曰肉蟲如爛李。令人煩滿。五曰肺蟲狀如蠶。令人咳嗽。六曰胃蟲如蝦蟆。令人嘔吐。不喜。七曰膈蟲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蟲生肉。令人腹鳴。九曰蟯蟲至微細。狀如菜子。群蟲之至也。令人勞劇。多則為人癩病。亦為人癰疽瘡疥癬蚤虱。宜服貫眾丸方。貫眾(一兩主蛔蟲)僵蠶(一兩
- 《神農本草經贊》:[卷一上經]實
康子玉賦。覆青云以表奇。杜甫賦。九天之云下垂。李鼎偶談。是名大慧。中庸。可以前知。蘇頌曰。秋后有花。結實如艾實。詩。秋以為期。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元芝。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龍芝。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氣。益肺氣。
- 《胎產指南》:[卷六產后二十九癥醫方]一、產后血塊痛
宜服生化湯,照前開法分兩,頻服幾帖,實時塊散痛止,血旺精神,雖少壯產婦無病,多服幾帖,補血有益。其產母腹上,用烘衣服暖和,血塊易散,雖暑月亦用。益母丸一顆,鹿角灰一錢,失笑散三方,可用一方以行塊,不可用蘇木、蓬、棱峻藥。雖山楂,弱人服之亦有大害。《胎產指南》清張曜孫公元1644-1911年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三服餌門]神仙服餌(附論)
夫天分正氣。布晦明風雨之宜。人稟太和。有寒暑寢興之患。是則勞逸變作。損益牙生。茍足于而神仙服餌。草木必取其柯葉堅固。形質不變。若松柏茯苓之類。其意蓋以延年益壽為本。至三其序不可紊也。方老君益壽散(出圣惠方)白術(四兩)防風(一兩去蘆頭)干姜(一兩半炮裂銼)細辛(三分)桔梗(一兩去蘆頭)實云母粉菊花山兩炮裂去皮春秋平六十日老也。若能斷房長生矣。代茶新飲(出御藥院方)黃通草(各二斤)茯苓桑根白皮干姜干
- 古代名醫名方治便秘
雜病論》載有“蜜煎導方:蜂蜜煎稠,冷卻成膏,捻成尖頭細條,徐徐捻進肛門,蜜條受熱融化,便可通。華佗有潤腸丸傳世,如今藥店有售。孫思邈《千金要方》載有“神仙一把抓,通便迅速。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有二方:一方為楝實、茴香、穿山甲、牽牛,治他外甥的便秘;一方為皂角、牽牛,治一位皇親國戚的便秘。此四人,或醫圣,或神醫,其方靈驗,毋庸置疑。還有更多的古代名醫名方傳世,廣為應用,皆靈驗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四服餌門]神仙服餌
神仙服柏實法方(出圣惠方)柏子仁(三斤搗羅為末以酒浸攪如膏)白蜜(一斤)棗肉(三斤)干地黃末(一斤)白術末久服延服柏實方用柏實于八月合房取。乃曝令坼。其子自脫。用清水淘取沉者。控干。輕椎取仁。搗羅為末為度丸。十丸又方柏子雷丸防風(各等分)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酒調下。日三服。令人壯盛辟谷。仙人服柏葉減谷方取柏葉三十斤。勿雜枝。于不津器內。以東流水浸之。令水上出三寸。新盆覆蓋泥封。三七六日搗羅治萬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八〔吳直閣增諸家名方〕]神仙太一膏
治八發癰疽,一切惡瘡軟癤,不問年月深遠,已成膿未成膿,貼之即效。犬、湯火、刀斧所傷,并可內服、外貼。發背,先以溫水洗瘡,拭干,用帛子水下一粒。血氣,木通酒下。赤白帶下,當歸酒下。咳嗽、喉閉、纏喉風,并切風赤眼,貼太陽穴,后用山梔子湯下。打撲傷損,貼藥,仍用橘皮湯下。腰鹽湯下。唾血,桑白皮湯下。諸漏,先以鹽湯洗其諸瘡癤,并量大小,以紙攤服一粒。旋丸櫻桃大,以蛤粉為衣,其藥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神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餌門]神仙辟谷
論曰∶人以胃氣為本,水谷所以致養,山林之士,乃有休糧辟谷者,其說悉本神農之書,究其性味,非養氣而輕身,則必堅重而卻老,神仙之術,有出乎此,理或然也。真人辟谷∶云母丸方云母粉大豆黃白茯苓(去黑皮)松脂(煉)巨勝(湯脫皮蒸)蠟(煉各一斤)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十兩)上七味,搗研五味為末,煉松脂并蠟蜜和劑,初服如彈丸大,溫酒下,日再服。辟谷,丹砂丸方丹砂(研水飛過)白蠟(各一斤)上二味,先細切白蠟,銅器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餌門]神仙草木藥上
神仙服餌草木,必取其柯葉堅固,形質不變,若松柏茯苓之類,其意蓋以延年益壽為本,至于其他,非具五行之秀,則必備四氣之和,其意深矣,千金謂服餌大法,必先去三蟲,三蟲既去,次服草藥,草藥得力,次服木藥,木藥得力,次服石藥,精粗相代。由粗以至精,其序不可紊也。采松脂方上常于立夏日,代松橫枝東西者,圍二三尺,長一丈許者,倒地,以器盛,一頭就下,日內曝之,其脂自流出,三四遍取以和藥,此脂特與生雄黃相宜,若堅硬
- 《本草從新》:[卷六草部]水萍
宣、發汗祛風、通、行水。辛寒。輕浮入肺經。發汗祛風。(歌云∶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采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釙頭上也出汗。)利水消腫。非大實大熱。不可輕試。(丹溪曰∶浮萍發汗、勝于麻黃。)七月采紫背浮萍。揀凈。以竹篩攤曬。下置水一盆映之。則易干。(鼻衄不止、浮萍末吹之、大腸脫肛、用紫背浮萍為末、干貼之
- 《針灸大成》:[卷九]醫案
李義河翁,患兩腿痛十余載,諸藥不能奏效。相公推予治之,診其脈滑浮,風濕入于筋骨,豈藥力能愈,須針可痊。即取風市、陰市等穴針之。官至工部尚書,病不甲戌夏,員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熱咳嗽,繞臍一塊痛至死,脈氣將危絕。眾醫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視其脈雖危絕,而胸尚暖,臍中一塊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針刺,不得已,急針氣海,更灸至五十壯而蘇,其塊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
- 《神仙濟世良方》:[上卷]看花童子治胃病、心痛、痞塊痛方
肝木之氣,不來克脾風邪去而痰不留,又有附子無經不逐,余邪尚能存之哉,自然一醉而愈也。華真人曰∶兩足腰以下痛,用黃酒二升黃半斤防風五錢薏仁五兩杜仲一兩茯苓曹大仙曰∶腰足痛,明是腎虛氣衰不能運動,更加之以溫,妙在不補腎而單益氣,氣足血生風八分更有一方,治腰痛如神。用白術三兩芡實二兩薏仁三兩。水煎服,一劑愈。年老人恐有此方兼治夢遺,一劑可也。何大仙曰∶凡頭痛因風寒者宜酒,因火邪者宜茶也。《神仙濟世良方》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四服餌門]神仙辟谷(附論)
。其說悉本神農之書。究其性味方真人辟谷云母丸(出圣濟總錄)云母粉大豆黃白茯苓(去黑皮)松脂煉苣KT(湯脫皮蒸)蠟(煉各一斤)椒(去目酒下。日辟谷丹砂丸(出圣濟總錄)丹砂(研水飛過)白蠟(各一斤)上先細切白蠟。銅器煮清酒令沸。投蠟于酒中。候蠟消子。不丸。溫每百饑矣辟谷凝靈膏(一名神仙茯苓膏出危氏方)若欲絕食頓服令飽。即得絕之。久服輕身明目。不茯苓(十八斤為細末)松脂(十二斤)松子仁(六斤為末)柏子仁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胡麻法
神仙餌胡麻法。胡麻一碩。淘去上黑皮令白。蒸之一日。曝干。搗碎。釜中用水一碩五斗。又蒸之。令釜中法。兩法時盡。去卻糟煎之。三分余一分。更盛置銅器中。坐一釜湯中。猛火煮之。令稠。瓷甕命無神仙餌胡麻膏。益壽延年。老人復少方。胡麻膏(一斗)韭頭(一斤)上二味相和。慢火煎令韭焦黃。去韭。每日溫酒調下二合。服之百日。去黯。肌膚充盈。神仙餌胡麻。延年駐壽方。胡麻子(三斗簸揀令凈一如炊飯法蒸曝干復蒸九遍止微舂去黑
- 《飲膳正要》:[卷第二神仙服食]服胡麻
《神仙服食》∶胡麻,食之能除一切痼疾,久服長生,肥健人,延年不老。《飲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 《圣濟總錄》:[卷第二百]神仙煉丹
納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謂之內丹,陽龍陰虎,木液金精,二氣交會,烹煉而成,謂之外丹,修真之士,先成內丹,后煉外藥,內外相應,則神仙可致,然丹藥之妙,自昔神仙不以語人,故世之所傳者亦寡,今掇其傳于世者,載于篇云。神仙中品黃龍丹方赤石脂(十兩)黃牛乳汁(三升)乳香通明者(一斤)白砂蜜(一斤)甘草(三兩末)白粳米(三斗五升分作五次炊藥以熟為度)上六味,將赤石脂為末,以生絹夾袋子貯之,于甘水凈盆內,浸半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松葉法方
神仙服松葉。令人不老。身生綠毛。益氣輕身。還年變白。久服絕谷不饑渴。可致神仙方。上取松葉。不以多少。細切如粟。更研令細。每日食前。以酒調下二錢。四時皆服。然初服又方。上取大松葉。四季以春東夏南秋西冬北方采之。陰干。搗細羅為散。每日食前。酒調下二錢《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懷隱、陳昭遇等公元992年
- 月客
月客 名詞。出《神仙服食經》。即月經。詳該條。作者:
- 鼻中出血
鼻中衄血涌如泉,亂發燒灰有甚難,竹管吹將鼻內去,時間恰似遇神仙。作者:孫思邈
- 耳聾
耳聾久矣不聞言,那怕成災三五年,鼠膽尋來傾耳內,真如頃刻遇神仙。作者:孫思邈
- 湯火燒
湯火澆燒不可當,肉皮潰爛痛非常,雞清好酒來淋洗,信是神仙海上方。作者:孫思邈
- 提氣法歌
提氣臨時最有功,祛除頑痹與諸風,分明漏泄神仙訣,留此玄微在世中。 又曰:轉針千遭,其病自消。作者:
- 《博濟方》:[卷五丹藥]神仙太一丹
治諸病,皆醫藥所不及者。朱砂(一兩,辰州者為上不用夾砂石者)紫石英(一兩)鐵引粉(一兩)雄黃(一兩)砒霜(半兩,用信州者)銀箔(二十片)金箔(二十片)太陰元精(半兩)麝香(一兩,別研)端午日南行豬糞上一十味,先將難研者研細后,于端午日侵早,更各細研了,卻一處同研,令極勻,候午時,用三五家粽子尖,其粽子須用端午日求取,面向南溲劑,為丸如雞豆大,凡遇大患時,每丸可療兩人,小可疾病,每丸可分為三服。《
- 《神仙濟世良方》:[下卷]一方可治二癥方
董大仙曰∶以上諸方各盡其妙,吾不能言之也。余亦擇一論,如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用血母于六君子湯同治之法可不審乎。何大仙曰∶秘錄中不只三方,再擇之。歸脾湯可治郁怒傷肝,又可治心虛不寐;小柴胡湯可湯可脫;《神仙濟世良方》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導引下
太上混元按摩法兩手捺,左右捩肩,二七遍。兩手捻,左右扭身,二七遍。兩手抱頭,左右扭腰,二七遍。左右挑頭,二七遍。一手抱頭,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兩手托頭,三舉之。一手托頭,一手托膝,從下向上,三遍,左右同。兩手攀頭下向,三頓足。兩手相捉頭上過,左右三遍。兩手相叉托心,前推卻挽,三遍。兩手相叉著心,三遍。曲腕筑肋挽肘,左右亦三遍。左右挽前后拔,各三遍。舒手挽項,左右三遍。反手著膝,手挽肘,覆手著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去尸蟲下
鎮固腸胃,不生饑渴,守煉五臟,消滅九蟲,綿永胎息,安神妙香丸方丹砂(半兩研如粉)松脂(三兩煉十次取一兩半)鶴虱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狗脊(去毛)貫眾雄黃(研如粉各半兩)蠟(二兩)蜜(煉)乳香(研如粉)禹余糧(燒三度研如粉各一兩)上一十二味,各搗研為末,取十五日合和,先入蜜蠟松脂三味于銚子內,化為汁和九味丸之,如皂子大,至誠祝曰∶愿辟除谷氣,咽息沖和,便用糯米一升,杏仁二合,去皮尖雙仁細研,白蠟一兩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草部下]神仙對坐草
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青圓似佛耳草,夏開小黃花,每節間有二朵,故名。按∶外科全生云∶此草梗葉長青,經冬不衰,殊不知春生秋死,不衰之說謬矣。百草鏡云∶此草清明時發苗,高尺許,生山隰陰處,葉似鵝腸草,對節,立夏時開小花,三月采,過時無。王安采藥方∶一名地蜈蚣。黃膽初起,又治脫力虛黃。百草鏡∶用神仙對坐草,三葉白,荷包草,平地木茵陳,各三錢,水煎,分三服,早中晚下,一服全愈,脫力虛
- 《雞峰普濟方》:[卷第二香港腳]神仙紅雪
治香港腳氣毒身內外煩熱瘡腫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雞峰普濟方》宋張銳公元960-1279年
- 《飲膳正要》:[卷第二神仙服食]服蓮子蓮蕊
《日華子》云∶蓮子并石蓮去心,久食令人心喜,益氣、止渴。治腰痛,泄精,瀉痢。《日華子》云∶蓮花蕊,久服鎮心益色,駐顏輕身。《飲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