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腎區為經外奇穴名。出《上海中醫藥雜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根之間點至足跟后緣聯成足跖正中線,正中線前1/4是穴。左右計2穴。主治疝痛、睪丸炎、遺精、高血壓、高熱昏迷、小兒驚風、中風不語、咳嗽、脅痛、小便癃閉、牙痛、頭痛、目赤腫痛。為足針麻醉穴。一般直刺0.3~0.5寸;如作針麻時,可在有針感后接電麻機,誘導10分鐘左右,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濕、出汗(或流涕),脛骨前肌肌腱由緊張變松弛即可進行手術[1]。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腎區
- 《經驗丹方匯編》:[經驗丹方匯編]疝氣
溢,滲入脬囊,結為癰腫,以和血藥下之;氣疝∶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號哭忿怒氣郁而脹,以散氣藥下之;狐...
- 《醫燈續焰》:[卷九疝氣脈證第六十四]張子和七疝狀
、木香、丹皮、沒藥、玄胡索之類。)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郁而脹;怒哭號罷,...
- 《雜病廣要》:[內因類]〔附〕病
行,次以玉燭散和血通經之類是也。)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郁之而脹,怒哭號罷...
- 《針灸逢源》:[卷六論治補遺]疝氣
內。氣血流入脬囊。結成癰膿。宜和血消瘀。氣疝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怒哭。則氣郁而脹。脹罷則氣散。宜...
- 《玉機微義》:[卷二十四諸疝門(小腸氣附)]七疝名狀
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郁之而脹怒哭號罷則氣散者...
- 更多古籍中的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