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獻:
- 淺談精神疲勞能引起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
輕。 3緩解精神疲勞 3.1保持良好的睡眠 睡眠是保護大腦,恢復體力和精力的最佳手段。 3.2體育鍛煉 鍛煉能夠有效轉移思維緊張,提高人體的活力和精力。 3.3不要強迫自己 容易產生精神疲勞的人,通常具有下列性格: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情;責任感強;性子急;追求事情的完美。具有這些性格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3.4轉換氣氛 如果精神壓力超過了一定的限度,自己就要注意了,很容易產生
- 精神疲勞
精神疲勞是指因工作繁忙、精神緊張、用腦過度及睡眠不足等引起頭昏腦漲、全身酸軟、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種綜合表現。導致本病發生的原因有工作繁忙,時間過長,強度過大;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太大;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致用腦過度;長期睡眠不足。【推拿方法】1.體位受術者取仰臥位,術者站于受術者一側。2.選穴印堂、太陽、百會、神門、內關、中脘、三陰交等。3.操作(1)術者用雙手大魚際輕輕緩推印堂至發際,再向
- 婦科名老中醫朱南孫的醫案
焦潞黨參15g焦白術9g炒淮山藥12g補骨脂9g椿根皮12g赤石脂(包)12g禹余糧12g牛角腮12g煨金櫻子12g玉米須12g芡實須、蓮子須(各)9g7帖三診:9月16。經后便溏轉實,但時而反復,神疲乏力,舌邊尖紅,苔薄,脈細軟。治宗原法。焦潞黨參12g焦白術9g炒淮山藥12g補骨脂12g椿根皮12g菟絲子12g煨金櫻12g芡實須、蓮子須(各)9g玉米須20g海螵蛸12g制狗脊12g14帖1個月
- 《叢桂草堂醫案》:卷一
參二錢。白術一錢。苡仁、扁豆各三錢。兩劑瘥。張姓婦年四十余。先于四月間病心悸怔忡。頭眩發熱。予以天王補心丹加青蒿、地骨等藥治愈矣。及至夏間。陡患腹痛上沖于心。嘔吐清水。下利紅白。痛甚則手足俱冷。汗出神疲。按其脈沉遲而小。望其色則面白唇淡。蓋陽虛中寒之病。殆由乘涼飲冷所致。問之。果連日臥竹床乘涼。且稍食西瓜等物也。與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桂枝、白芍、砂仁。一服痛稍緩。兩劑痛始平。手足溫。遂以原方去附子
- 《叢桂草堂醫案》:卷三
無滯者。始可純補。否則又當別論矣。路某病痢年余。日夜數次。手指清冷。脈息小弱。飲食起居如常。與理中湯加黃、木香、濃樸、白芍。服兩劑。痢即止。接服數劑全愈。完某子三歲。病后泄瀉汗多。口干不欲飲茶。體瘦神疲。咳嗽有痰。小便清。舌色淡。純屬虛象。用四君子湯合生脈散。加黃、花粉。服后汗止瀉減。但咳嗽多痰。原方以花粉易貝母。接服兩劑而安。王姓婦年五十余。夏間陡患泄瀉。暴注下迫。一日夜二十余次。發熱口渴。胸悶
- 蟲草補氣益腎湯治療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及臨床癥狀50例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驗證蟲草補氣益腎湯對糖尿病患者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癥狀的控制及減少患者24h尿蛋白的排出。方法選擇已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控制選用諾和靈30R治療3個月以上,從中選取24h尿蛋白定量80mg且有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癥狀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在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選用蟲草補氣益腎湯治療50例,對照組50例不加其他藥物。監測肝功能。結果兩組治療后比較24h尿蛋
- 水氣凌心證與心陽虛證鑒別
定義 水氣凌心證:凡因脾肺氣虛,飲停不化,阻遏心陽,或脾腎陽虛,水停下焦,而致水氣上逆凌心所引起的心悸,咳喘,神疲乏力,全身或局部水腫等癥狀,稱為水氣凌心證。 心陽虛證:心臟陽氣不足,鼓動血脈、溫養心神的功能減退所引起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畏寒肢冷,心痛等癥狀,稱為心陽虛證。 病因 水氣凌心證,常見有飲阻于心和水濕上泛兩類證候。 飲阻于心型:若咳喘日久,損傷肺金,宣發肅降失職,致飲停上焦
- 益心活血透邪治風濕性心臟病
以散寒除濕、溫陽通絡為法。方藥用薏苡仁湯加減:薏苡仁30克,獨活、防風、川芎、當歸、生姜各10克,麻黃、羌活各6克。胸悶加瓜蔞、薤白。 3.正虛邪戀 證見關節酸痛腫脹、反復發作,胸悶、心悸,身困神疲,舌苔膩,脈細或沉。治以宣痹化濕、扶正透邪為法,方藥用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防風、白芍、川芎、杜仲、秦艽、人參、當歸、桂枝各10克,丹參、生山楂、牛膝各15克。畏寒肢冷、關節冷痛加附子、干姜,肢體重
- 茵陳五苓散治肝病驗案3則
習和總結前人經驗,將其應用于系列肝病的論治中,頗有心得,茲舉典型病例如下。 1治肝硬化腹水 患者,女,65歲。于2002年4月19日來我院中醫科,以“肝硬化腹水”收入住院觀察。入院診見:患者形瘦神疲,面色晦暗,顴紅,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小便短赤,舌質嫩紅,苔白,脈沉細弦。查體:T36.8℃,P76次/min,R21次/min,BP110/70mmHg,神疲面色晦暗。皮膚干燥,皮膚粘膜及鞏膜
- 健脾補肺化痰方對小兒哮喘緩解期證候與發病影響的研究
療組采用健脾補肺化痰方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證30例,并與西藥吸入對照組30例比較,觀察兩組證候積分及哮喘發作次數。結果兩組治療前各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意義;治療后兩組證候積分比較,易感冒、神疲、食少、大便異常證候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自汗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兩組治療1年內發病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健脾補肺化痰方在改善小兒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常見證候方面優于
- 頑固性黏液便患者治驗體會
筆者曾治一位60歲老年婦女,患者自述反復解黏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過大量中西藥物,但效果不明顯。癥見腸鳴腹痛,痛時欲瀉,瀉后痛減,大便色白如魚腦,日大便7~10次,伴有脘腹痞滿、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納呆滯、小便清長、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象沉遲。腹部查體未見陽性體征,大便化驗及結腸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從其癥見腸鳴腹痛、痛時欲瀉、瀉后痛減、脘腹痞滿、神疲乏力、面色蒼白、
- 《痰火點雪》:[卷四]夢失封金柜法
欲動則火熾,火熾則神疲,神疲則精滑而夢失也。每寤寐之時,必要凝息定氣,以左手二七,右手亦然,復以兩手搓脅腹五七次,左右搖肩三兩回,次咽氣納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正屈足側臥,永無走泄矣。鄭思遠真人曰∶事多忘者神昏,汗多出者神脫,此是夢失神弱,脫漏真精,乃修身之士大忌也。當勵前功。《痰火點雪》明龔居中公元1368-1644年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高考緊張綜合征驗案
又接近一年一度的高考了,高考是人生一件大事,所以高考緊張綜合征是眾多高三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一般表現為失眠,納差,心煩,頭沉頭暈,記憶力減退,神疲倦怠等等。筆者應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數例,收效滿意,現將一例典型病例報告如下。患者,男,19歲,高三學生,2009年3月25日初診。患者自進入高三后學習壓力增加,現臨近高考,出現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納谷不香、神疲嗜臥等癥,曾口服安神補腦液、谷維素等未見效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高考緊張綜合征驗案
高考緊張綜合征是眾多高三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一般表現為失眠,納差,心煩,頭沉頭暈,記憶力減退,神疲倦怠等等。筆者應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數例,收效滿意,現將一例典型病例報告如下。 患者,男,19歲,高三學生,2009年3月25日初診。 患者自進入高三后學習壓力增加,現臨近高考,出現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納谷不香、神疲嗜臥等癥,曾口服安神補腦液、谷維素等未見效,近期癥狀加重。刻下癥見:精神萎靡,睡中
- 斑禿案楊牧祥驗案選析(10)
于文濤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史奎竹河北省新樂市中醫院李某,男,43歲。2009年4月2日初診。患者一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在頭側出現約4cm×4cm大小片狀脫發,形如錢幣,露出頭皮,伴見神疲乏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淡暗少苔,脈細澀。中醫診斷為斑禿,證屬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瘀血阻滯。治法:補益肝腎,養血活血。采用古方神應養真丹加減。方藥:當歸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天麻10克,羌活
- 《丁甘仁醫案》:[卷三]內傷雜病案
蠣(四錢)花龍骨(三錢)米炒于術(三錢)炒淮藥(三錢)炒川貝(二錢)大砂仁(研,五分)陳廣皮(一錢)浮小麥(四錢)紅棗(五枚)蔣左勞役太過,脾胃兩傷,營衛循序失常,寒熱似瘧,已有數月。形瘦色萎,食減神疲,脈象虛遲,舌光有津,勢將入于虛損一途。損者益之,虛者補之。甘溫能除大熱,補中益氣湯加減。潞黨參(三錢)炙黃(三錢)炒冬術(二錢)清炙草(五分)銀柴胡(一錢五分)陳廣皮(一錢)全當歸(二錢)懷牛膝(
- 中醫治療氣陰耗傷型結核病
面色晄白,神疲體軟,咳語聲微,納呆便溏,痰多清稀……是氣陰耗傷型結核病的特點,治療應以益肺健脾,殺蟲補虛為主。 癥狀:面色晄白,神疲體軟,咳語聲微,納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風自汗與顴紅盜汗并見,舌淡苔白有齒痕,脈沉細而少力。(血紅蛋白及紅細胞顯著降低。) 證候分析:久病之體,陰病損陽,致使氣陰兩傷,主要累及肺脾兩臟。肺不主氣,脾失運化,則見體弱聲微、面晄白,納呆便溏諸
- 吸收不良綜合征六法應對
氣匱乏,整個機體失充營養的虛損病證。病位在脾、胃、腎,病性以虛為主。我們在臨床上將其辨證分為脾虛血虧、脾虛濕困、脾胃虛寒、脾腎陽虛四型施治。 脾虛血虧型:證見久不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補脾養血。方用歸脾湯加減。藥用西洋參、炙黃芪、炒白術、朱茯神、炒棗仁、桂圓肉、廣木香、當歸、遠志、炙甘草、生姜、大棗、首烏、黃精等。 脾虛濕困型:證見脘腹
- 營養不吸收中醫四型分治
的虛損病證,病位在脾、胃、腎,病性以虛為主。我們將其中醫辨證分為脾虛血虧、脾虛濕困、脾胃虛寒、脾腎陽虛四型施治,獲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 脾虛血虧型:癥見久不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補脾養血。方用歸脾湯加減。藥用西洋參、炙黃芪、炒白術、朱茯神、炒棗仁、桂圓肉、廣木香、當歸、遠志、炙甘草、生姜、大棗、首烏、黃精等。 脾虛濕困型:癥見脘
- 中醫四法應對吸收不良綜合征
的虛損病證,病位在脾、胃、腎,病性以虛為主。我們將其中醫辨證分為脾虛血虧、脾虛濕困、脾胃虛寒、脾腎陽虛四型施治,獲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 脾虛血虧型:癥見久不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補脾養血。方用歸脾湯加減。藥用西洋參、炙黃芪、炒白術、朱茯神、炒棗仁、桂圓肉、廣木香、當歸、遠志、炙甘草、生姜、大棗、首烏、黃精等。 脾虛濕困型:癥見脘
- 心脾兩虛型失眠癥中醫怎樣辨證論治?
(1)癥狀: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后再難入睡,或兼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無味,或食后腹脹,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象緩弱。此種不寐臨床上比較多見。 (2)病機:由于心脾兩虛,營血不足,不能奉養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夢、醒后不易入睡;血虛不能上榮于面,所以面色少華而萎黃;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為氣血不足之象;脾氣虛則飲食無味,脾不健運則食后腹脹,胃氣虛
- 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疑難雜癥舉隅
30日至今已有半月之久,此間曾服用黃連素片、維生素C片、維生素B。及多種中藥制劑,均未治愈。診見舌緣、舌頰及下唇內側有數個潰瘍,狀如黃豆或綠豆大小,上有白膜覆蓋,周圍有紅暈微腫,說話及進食均痛,伴見神疲乏力,口淡食少,咽干不欲飲,夜寐欠安,大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苔微黃稍膩,脈沉細滑。中醫診斷:口瘡;證屬:脾胃氣虛,相火上炎。治宜:補土升陽,清熱瀉火,虛實兼顧。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生黃芪3
- 養血安神活血通竅止夢游
某,女,32歲。1977年2月6日初診。患者3年前有夜間迷糊史,未予治療,逐漸發展成夜間默然自起,或在家中做如掃地等家務事,或出戶游走,然后歸床入睡,次日問其皆自不知其事。日復如此,久而面黃肌瘦,精神疲憊,頭昏腦漲,食欲減退,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腿酸痛。舌暗淡,脈沉細。 辨證為心血不足、氣血逆亂為主,治以養血安神、活血通竅為主。 處方:丹參30克,夜交藤30克,云茯苓15克,麥冬12克,玉
- 何謂肺陽虛證?
肺陽虛證,又稱肺氣虛寒證。是指肺陽不足,氣虛衛外不固而出現的證候。多由內傷久咳、久哮、肺氣耗損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吐涎沫,質清稀而量多,短氣息微,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口不渴,舌質淡胖,苔白滑潤,脈遲緩或遲弦。 肺陽虛證如見于肺痿病中,其臨床表現以吐涎沫,質清稀量多,短氣息微,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飲食減少,口干不渴,小便頻數,甚則遺尿為特征,此由肺氣虛餒,陰寒內生
- 人工破膜術催產作用100例臨床觀察
指取出,注意觀察是否可見胎發、流出的羊水量及羊水污染程度。當羊水少時,輕輕上推胎頭,以利羊水流出,以便判斷。對照組:采用常規分娩方法。 1.2.2資料分析對兩組新生兒窒息率、產程時間、產婦體力及精神疲倦度進行比較。1.2.3臨床診斷標準(1)用Bishop宮頸成熟度評分法(見表2)估計人工破膜縮短產程的效果,該評分法滿分為13分。若產婦得分≤3分,人工破膜失敗,應改用其它方法,4~6分的成功率
- 中醫治遠血療效好
、脾虛氣陷、脾胃虛寒六型施治,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如筆者曾以黃土湯加味治療了一例脾胃虛寒型遠血患者,采用甲氰咪呱、垂體后葉素、立止血、凝血酶等多種西藥治療半月無效,癥見大便下血色淡暗,排便無力,精神疲倦,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服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的黃土湯三服而告痊愈。足見中醫治療遠血療效好,現總結如下: 證屬肝胃郁熱者表現為便血色暗,胃脘疼痛,口渴口臭,煩躁易怒,噯氣脘脹,舌紅、苔黃
- 溫陽經驗方治失眠
翟天宋湖北中醫藥大學當今社會,失眠是一種常見病癥,病家往往表現為難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難以再入睡,導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響工作和生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李恩寬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許多病人,包括亞健康患者,多屬于陽虛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則因當今社會生活壓力過大,導致人們處于過度興奮的狀態,加上飲酒、生冷飲食等,過度消耗人體的陽氣,且夜晚
- 十一 補益藥和方劑
脾胃功能,使虛者受補。 一、補益藥。 一)補氣藥 凡用以補益脾氣,肺氣為主要作用,具有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增進臟腑功能的作用,能消除或改善氣虛證的藥物,稱為補氣藥。 補氣藥適用于治療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胸腹脹滿、便溏或泄瀉、脫肛、子宮脫垂和氣短聲低,動則喘咳乏力,頭暈自汗,舌胖嫩色淡,脈弱等證。 臨床上應用補氣藥,應根據不同證狀及兼證,選用適當的補氣藥,進行隨證配伍,以達到扶正驅邪的臨床效
- 第三節泄瀉
上,呈淡黃色,如蛋花湯樣,或黃綠稀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癥。2.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病史。3.重癥腹瀉及嘔吐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煩渴神疲,皮膚干癟,囟門凹陷,目眶下陷,啼哭無淚等脫水征,以及口唇櫻紅,呼吸深長,腹脹等酸堿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的表現。4.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細胞、紅細胞。5.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病毒
- 小兒腹泄中醫辯證最全分析
黃色,如蛋花湯樣,或黃綠稀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癥。 2.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病史。 3.重癥腹瀉及嘔吐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煩渴神疲,皮膚干癟,囟門凹陷,目眶下陷,啼哭無淚等脫水征,以及口唇櫻紅,呼吸深長,腹脹等酸堿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的表現。 4.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細胞、紅細胞。 5.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
- 《活幼口議》:[卷之九議胎中受病諸癥一十五篇]十三胎病衛熱
議曰兒在胎中母傷和氣饑飽勞役神疲力倦多矣其有不勞役者即有憂愁思慮役乎其中動之真氣攻之虛邪于亂神魄流入胎臟兒乃受之既生之后兒常昏困腹急氣粗重則喘急睡思不穩狂啼煩哭肌肉不滋亦生瘡痍熱發早晚精神少具良工正醫平調臟腑臟腑既正熱目散止《活幼口議》元曾世榮公元1279-1368年
- 中醫對卟啉病氣血兩虛型是怎樣辨治的?
中醫對卟啉病氣血兩虛型具體辨治如下: 癥狀:腹部隱痛或悶痛,時作時止,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自汗盜汗,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病機:病久耗氣傷血,而致氣血虧虛,或因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而致氣血兩虛。氣虛無力推動,引起氣滯,氣機阻滯腑氣不通,故出現腹痛;如血虛不能濡養胃腸,亦可腹痛;因為屬于虛痛,所以疼痛可以隱隱作痛,時作時止;血虛不能榮養肌膚四肢,則見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血虛
- 哪些中成藥有益壽延年的作用?
益氣血、舒肝理脾的功能。主治精神疲倦,面黃肌瘦,納呆食少,夜不得寐,臟腑虛損。每服5g,米湯調服,日二次。 (4)九轉黃精丹:由當歸、黃精組成。治精神疲倦,腰膝酸軟,面黃肌瘦,自汗盜汗,每服一丸,日二次。 (5)龜齡集:由鹿茸、石燕子、小雀腦、海馬、旱蓮草、當歸、枸杞子、杜仲、肉蓯蓉、鎖陽、牛膝、補骨脂、茯苓、熟地、菊花、青鹽等藥組成。溫腎助陽,補益氣血。主治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昏眼花,陽痿
- 滋陰養血調月經失調
藥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小時,去藥渣,調味服食。冬季每逢月經后,每天1次,連服3~5天。 月經過多: 指月經量多,過期不止。氣虛者常見經色淡紅、經質清稀,小腹空墜,神疲乏力,面色無華,心悸怔忡,氣短懶言,舌淡紅,苔薄白,脈軟弱無力。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可用老母雞1只,黃芪10g,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黃芪、艾葉(布包)清蒸或煮湯,分2~3次食用。冬
- 真武湯新用
腎氣虛,從補益脾腎求治,能取得療效。 病案舉例:王某某,女,52歲,退休紡織女工,1984年4月10日就診。全身水腫,眼瞼下垂,面色虛浮,四肢清冷,腳跗浮腫,甚則下肢及陰尸皆腫,腹脹便軟,頭暈,精神疲乏,胸悶氣短,食納量少,小便短少,脈細而緩,舌苔潤滑而灰。經尿常規多次檢查未見蛋白,亦無明顯腰痛。心電圖亦正常。處方:生黃芪20g,防己15g,連皮茯苓20g,白術15g,大腹皮10g,生姜3片,
- 《六因條辨》:[傷暑條辨二十六條]傷暑條辨第十六
傷暑日多,身無大熱,脈軟神疲,默默如寐,喚之略應,并不煩躁,此邪正混淆,濕濁蒙蔽,清補兩難。惟用鮮藿香葉、鮮稻葉、鮮荷葉,鮮佩蘭葉,鮮菖蒲,白蔻仁、益元散等味,辛涼清解,以化余邪也。身不大熱,脈軟神疲,乃病退之象。但默默欲寐,喚亦不蘇,與飲則飲,不與不索,此余邪蒙繞三焦,清陽不得舒轉。清之則損其陽,補之則助其濕,最為兩難。惟宜藿香葉、稻葉、楓蘭葉、荷葉、菖蒲,俱用鮮者,取其質輕氣薄,芳香驅濁,更加
- 名方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組成:麻黃6克,炮附子6克,細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溫服。 功效:助陽解表,溫經散寒。 主治:陽虛外感證。發熱,惡寒重,雖得厚衣重被仍惡寒不減,神疲,脈沉弱。 制方要義:本方原為素體陽虛,外感風寒,所謂太少兩感證而設。陽氣素弱,多有內寒相兼;復感風寒,病位也較深,且陽弱而無力鼓邪外出。治宜助陽扶正與解表散寒兼顧,以祛邪不傷正。方中麻黃辛溫,開泄皮毛,發散風寒;附子辛熱,補腎助陽
- 當歸在婦科月經病的應用
要藥。婦科臨床上用于治療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閉經、痛經等多種病癥。 1月經先期 由于素體中氣虛弱、攝血無權、沖任不固、經血失統而致先期,其經量增多,色淡清稀,神疲肢軟;或小腹空墜,或納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者。宜補氣攝血調經者,用補中益氣湯(當歸、人參、黃芪、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白術)加減治之。若素體情志所傷,肝郁化火,熱伏沖任,擾及血海,血海不寧而
- 腎氣不固證與腎不納氣證鑒別
。總之,腎不納氣證候,除具備“喘的特點外,尚有肺腎氣虛的表現,若進一步發展,則可形成氣陰兩虛,或累及于心,心血瘀阻,甚則虛陽外脫的危證。 鑒別要點 腎氣不固證腰膝酸軟,面色白而少華,神疲倦怠,聽力減退,小便清長而頻數,余瀝不凈,甚則尿失禁,遺尿。男子早泄遺精,女子白帶清稀量多,或胎動易滑,舌淡苔白,脈沉弱。以膀胱失約,精關不固,沖任帶脈失固和腎氣虛證共見為臨床特征。 腎不納氣證咳
- 心肺氣虛證與脾肺氣虛證鑒別
虛致實。脾肺氣虛,常可因氣虛日久,累及陽氣,致脾陽不足,進而出現陽虛生內寒的癥狀,呈現水飲、痰濕、寒凝互結為患的病理轉歸。 鑒別要點 心肺氣虛證心悸氣短,咳嗽喘息,動則尤甚,胸悶自汗,咳痰清稀,神疲乏力,頭暈頭昏,面色白,懶言聲怯,舌淡苔白,脈虛弱。以心悸(心病特異性癥狀)和咳喘(肺病特異性癥狀)并見與乏力(氣虛證特異性癥狀)等氣虛證為臨床特征。 脾肺氣虛證久病咳喘,痰多稀白,胸悶氣短,腹脹
- 《程杏軒醫案》:[《程杏軒醫案》輯錄]鮑覺生宮詹精氣內虧,詳敘證治次第
三月此謂發陳,恪服煎丸,春氣得生,夏可得長。一陰來復,自可霍然。病機前案已詳,其中奧義難測者,尚有數端,請再陳之。凡人病若勞動,反覺精神強健者,此陰火沸騰,扶助于內,不覺其元氣之衰,若靜養調適,反覺神疲氣弱者,此陰火退,本相露故也。病情有類乎此者一也。解一證,由于肝腎二經之虛。肝虛則筋軟無力以束周身,肌肉皆渙散而若解,腎虛則骨痿不能自強,遍體骨節皆松懈而多,故懨懨悒悒。若不知所以為人,病情有類乎此
- 益氣養陰法治療失眠癥療效分析
5.6%(睡眠時間較前增加)。總有效率100%,服藥最長1月,最短3天。 3典型病例 患者,男,50歲,2001年4月20日來診。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近來失眠,每晚能入睡3~4h,伴頭昏神疲、面色蒼白、口干多飲、納差、大便稍干、小便調,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脈癥合參屬氣陰兩虛、虛熱內生、擾心不得寧,予參棗湯加味治療:西洋參30g,茯苓30g,知母15g,酸棗仁30g,竹茹10g,川芎10
- 逍遙散
【組成】當歸6g柴胡10g白芍10g白術12g茯苓20g甘草10g生姜6g薄荷6g【功用】舒肝解郁,健脾和營.【主治】肝郁血虛,而致兩脅作痛.【特征】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臨床應用及研究】1辨證要點本方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婦科調經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兩脅作痛,神疲食少,月經不調,脈弦而虛為辨證要點。2加減變化肝郁氣滯較甚,加香附、郁金、陳皮以
- 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35例
5g,白芍10g,當歸9g,仙鶴草15g,紫草15g,天花粉9g,甘草9g,白茅根10g。上方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2)濕毒型:癥見皮下出血點較大色暗淡,并見于腕部、膝部關節疼痛、稍腫,神疲肢軟,舌苔白,脈滑。方用:自擬祛濕止血湯: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寄生12g,川斷12g,牛膝12g,仙鶴草1.2g,紫草12g,丹皮9g,地榆炭、棕櫚炭各12g,甘草9g,炮姜6g。水
- 凌霄雞鳴湯治療肝炎的療效觀察
就診。肝功能檢查結果:黃疸指數14U,凡登伯試驗直接雙相陽性反應,麝香草酚濁度20U以上,谷丙轉氨酶200U;瓊脂擴散法結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1980年患者復診時面色灰暗,脘腹脹滿,餐后尤甚,神疲乏力,口干口苦,小便色黃量稍少,大便溏薄,雙下肢水腫,按之即起,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查體:胸前可見蜘蛛痣,腹壁較緊,青筋微露,肝于肋下2cm,質硬,脾于肋下4cm。肝功能檢查結果:總蛋白5.6m
- 中醫對缺鐵性貧血是如何進行分型施治的?
中醫根據缺鐵性貧血的病因病機,分成脾氣虛、心脾兩虛、脾腎陽虛、蟲積四型,進行辨證施治。 (1)脾虛型 癥狀:面色萎黃或白光白,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質淡,苔薄膩,脈沉細。 治法:治宜益氣健脾。 方藥: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加減。藥用黨參、白術、茯苓、半夏、當歸、炙雞內金、六曲、木香、砂仁、黃芪。 (2)心脾兩虛型 癥狀:面色蒼白或白光白,倦怠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少氣懶言,食欲不
- 調肺養心顆粒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60例臨床觀察
肌鈣蛋白(TnI或TnT)陽性。 2.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兒科學》國家規劃教材并結合臨床而制定。氣陰兩虛、瘀熱阻心證:感冒后出現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自汗、盜汗,舌質暗紅、苔薄、脈結代。凡符合西醫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和中醫辨證屬于氣陰兩虛、瘀熱阻心,發病年齡2~16歲者均為納入病例。 2.3排除標準年齡在16歲以上者,過敏
- 顏正華辨治痞滿經驗探析
郁金、厚樸理氣導滯消脹;郁而化火,口苦而干者,可加黃連、黃芩瀉火解郁;嘔惡明顯者,加法半夏、生姜和胃止嘔;噯氣甚者,加竹茹、沉香和胃降氣。2.5脾胃虛弱證證見脘腹滿悶,時輕時重,喜溫喜按,納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以補氣健脾、升清降濁。常用方為補中益氣湯加減。若脹悶較重者,可加枳殼、木香、厚樸理氣運脾;四肢不溫,陽虛明顯者,加制附子、干姜溫胃助陽;納呆厭食者,加砂仁、
- 經方治愈失眠兩例
不能安眠。每夜只能睡1~2小時,其余時間均睜眼心煩、躁擾不安.非常苦惱。西醫給服舒樂安定等安眠藥治療。初時效佳,不久效差。因自知肝功能不佳。故不敢久服和加量服用安眠藥。經友人介紹,求治于我處。刻診:神疲乏力,哈欠連連。心中煩熱,不能安眠,同時伴有頭目眩暈,咽干口燥,心悸盜汗,大便較干,小便短赤,舌質紅絳.干燥少津,脈弦細數。證屬肝腎陰虛,氣血不足,虛熱上擾,心神不安。治宜滋養肝腎,益氣補血,清熱除
- 《醫效秘傳》:[卷之一添加類傷寒四癥]勞發
勞發有類傷寒,以其虛寒虛熱故也。其人或因于勞倦,或傷于七情酒色,以致精神疲憊,營衛失司,惡寒發熱,骨節疼痛,其脈或浮芤虛數,或弦澀沈緊,或博堅,階其候也。治當察其陰虛陽虛,上損下損,以分藏性之陰陽喜惡而調理之,總當于虛勞門中求之。《醫效秘傳》清葉桂述吳金壽校公元1831年
- 《六因條辨》:[中熱條辨八條]中熱條辨第八
中熱汗大出,口大渴,心中惡熱,肢冷脈微,神疲倦臥,時或煩躁,此因熱傷陽,陰失交戀,氣脫之候將至。宜用十四味大建中湯,護陽攝陰也。,上條脫證未現,此條脫形既著,做肢冷脈微,若更煩躁,是立危矣。故用十全大補加附子、麥冬、蓯蓉;陰陽并補,庶幾摳紐復續,而轉危為安也。《六因條辨》清陸子賢公元1644-1911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