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神經癥(neurosis)舊稱“神經官能癥”。是一組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疑病癥狀或神經衰弱癥狀的精神障礙。其特征為:①患者有易患素質和個性特征;②發病受社會心理因素影響;③無器質性病變為基礎;④自覺癥狀明顯但無體征,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⑤病程大多持續遷延。[1]
4 神經癥的定義
凡動物正常條件反射機能活動發生障礙,出現反常行為,造成一種高級神經活動病理狀態,巴甫洛夫稱之為神經癥。高級神經活動正常狀態的標準為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的相對均衡關系。但是,在高級神經活動的正常狀態中即寓有缺乏均衡的性質,在不均衡型動物中尤其如此。如果此種相對均衡的或不均衡的正常關系遭受顯著的破壞,那么高級神經活動即出現病理狀態,即所謂神經癥。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 第二版》(CCMD-Ⅱ)中神經癥的描述性定義:“一組輕度障礙,主要表現為:精神活動能力降低,情緒波動與煩惱,體感性不適增加。體查無器質性基礎。自知力良好,無精神病性癥狀。病前有一定素質與人格基礎,起病與工作學習負擔過重或與精神應激因素有關,但精神就激因素沒有在心因性精神障礙中那樣嚴重,病程遷延,病程不足3個月者診斷為神經性反應。”由于各國學者理解神經癥病因學觀點不一致,多年來對本癥的命名、概念、分類等爭議較多。1980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在精神病分類中刪除了神經癥。我國學者仍認為神經癥是一客觀存在的臨床實體,在CCMD-Ⅱ中將神經癥分為八個亞型:焦慮癥、癔癥、恐怖癥、抑郁性神經癥、神經衰弱、疑病癥、強迫癥及其它神經癥。其共同點是①起病常與素質和心理社會因素有關;②病前多有某種性格特征;③臨床相呈現出精神和軀體方面的多種癥狀,但無相應的器質性基礎;④除部分癔癥患者外,一般意識清楚,與現實接觸良好,人格完整,無嚴重的行為紊亂;⑤病程較長,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療。
神經癥是常見病,患病率相當高。WHO根據各國和調查資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經癥或人格障礙,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國家的患病率100‰~200‰,我國為13‰~22‰。神經癥也是門診中最常見疾病之一。
5 神經癥的共同特征
神經癥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疾病單元,而是包括病因、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頗不一致的一組精神障礙。
其共同特征是:患者有精神活動能力降低,常有焦慮和煩惱,或為各種軀體不適感所苦;體格檢查不能發現胞器質性病變或軀體疾病作為其臨床癥狀的基礎;自知力大都良好,無持久的精神病住癥狀;通常不把自己的病態體驗與客觀現實相混淆,常迫切要求治療。最早由英國醫生Cullen(1769)年提出。其病因未明,一般認為是由于心理社會應做超過了患者所能對付的能力或社會支持所能保護的水平所致。其臨床分型各種診斷標準意見不一,在1995年修訂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和診斷標準》第二版修訂版中(CCMD-Ⅱ-R),神經癥包括恐怖性神經癥(恐怖癥)、焦慮性神經癥(焦慮癥)、強迫性神經癥(強迫癥)、攝癥、疑病性神經癥(疑病癥)、神經衰弱、其他神經癥及未特定的神經癥等類型。
6 神經癥的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為①愿癥性分離癥狀或轉換癥狀;②輕度抑郁癥狀;③恐怖癥狀;④強迫癥狀;⑤驚恐發作;⑥廣泛性焦慮癥狀;⑦疑病癥狀;⑧神經衰弱癥狀;⑨其他神經癥癥狀或上述癥狀的混和。其病程多遷延或呈發作性。
7 預后及治療
其預后與臨床類型有關, 一般說來多遷延多年。治療方面以心理治療為主,原則為消除或減輕癥狀、幫助患者正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及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系。另外,可針對不同臨床類型給予抗焦慮藥加苯二氮技類、抗抑郁藥如三環類抗抑郁劑等藥物治療。
8 實驗性神經癥的癥狀
興奮過程的過度緊張、抑制過程的過度緊張、神經過程靈活性的過度緊張,是產生神經癥的主要原因。極強而非常劇烈的刺激,如巨大的爆炸聲可使興奮過程過度緊張;極精細的分化,如2000赫茲純音用食物強化,而2010赫茲純音則不伴隨強化的對比,可使抑制過程過渡緊張;同時將陽性條件刺激改造為陰性刺激,并將其分化相改造為陽性刺激,可使神經過程的靈活性發生過度緊張。在上述三種實驗條件下,有的動物就可能產生神經癥。
(1)條件反射的紊亂。本來動物對強的和弱的條件刺激,對陽性和陰性條件刺激,其反應皆為有規律的,而發生神經癥后,這種規律性被破壞了。動物對強、弱條件刺激的反應可能變成均等的或反常的;甚至對陽性刺激不起反應,而陰性刺激反而能引起反應;或者條件反射全部被抑制等。
(2)一般行為的異常。本來為安靜的動物現在可能變?為極不安靜;有的動物可能出現嗜睡狀態。動物的異常行為或者表現為興奮過程占優勢,或者表現為抑制過程占優勢。(3)內臟機能的紊亂。動物出現消化不良、消瘦、易病、胃潰瘍、高血壓等癥狀。實驗性神經癥的這些癥狀可能存在相當長的時間,由幾天、幾周甚至到幾年之久。神經癥的發生與動物的神經型有密切關系。弱型與興奮型動物最易發生神經癥,安靜型不易發生神經癥,而活潑型最不容易發生神經癥。動物實驗性神經癥可以用作為人類神經癥的病理模型來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神經癥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等。
9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T 157—2009 職業病診斷名詞術語[Z].2009-03-16.
治療神經癥的穴位
- 坐骨神經
hénjīng;AH6;sciaticnerve神經·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全身最長最粗大的神經,...
- 安眠
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和頭夾肌。皮膚由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雙重分布。頭夾肌由第二頸神經后支的外側...
- 安眠穴
突肌肌腱中部,深部有頭夾肌及枕動、靜脈;布有枕小神經及耳大神經分支。主治病癥:主治失眠,眩暈,頭痛,...
- 翳明
胸鎖乳突肌、頭夾肌和頭最長肌。分布有下頜神經的頜神經,舌下神經和面神經鼓索的神經纖維及舌動脈的分支舌...
- 魂門
,神經衰弱,肝炎,胃痙攣,食道狹窄,消化不良,神經癥,癔病,心內膜炎,肌肉風濕病等。出處:《針灸甲...
- 更多治療神經癥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