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什么是神經沖動
沖動亦稱脈沖。正確地講應稱為神經沖動(nerve im-pulse)。當神經的某一局部受到足夠強度的刺激時,則在該部產生動作電位,并從該點沿神經纖維向兩個方向傳播。沖動與動作電位具有相同的意思,但沖動是在作為沿軸突傳播的信號看待時使用。根據沖動的原發部位,在離中神經中是從中樞向末梢產生效應的器官,在向中神經中是從末梢感受器向中樞單方向傳導。它所起的作用是連絡中樞和末梢的信號。沖動的傳導速度可因神經纖維有無髓鞘和粗細等而異。有髓鞘神經的傳導速度與纖維直徑是成正比,在哺乳類用纖維直徑(微米)×6米/秒來表示,最高達120米/秒,無髓鞘神經的傳導速度與直徑的平方根成正比,通常在2—3米/秒以下。
神經沖動是沿神經纖維傳導著的興奮。實質是膜的去極化過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即動作電位的傳導。感受性沖動的傳導,按神經纖維的不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無髓纖維的沖動傳導,當神經纖維的某一段受到刺激而興奮時,立即出現鋒電位,即該處的膜電位暫時倒轉而除極化(內正外負),因此在興奮部位與鄰近未興奮部位之間出現了電位差,并發生電荷移動,稱為局部電流,這個局部電流刺激鄰近的安靜部位,使之興奮,即產生動作電位,這個新的興奮部位又通過局部電流再刺激其鄰近的部位,依次推進,使膜的鋒電位沿整個神經纖維傳導;另一種是有髓神經纖維的沖動傳導,其傳遞是跳躍性的。因有髓鞘,使離子不能有效地通過,但在郎飛結處軸突裸露,此處膜的通透性比無髓纖維膜的通透性大500倍左右,離子很容易通透,因而當一郎飛結處興奮時,這一區域出現除極,局部電流只能沿軸突內部流動,直至下一個未興奮的郎飛結處才穿出。在局部電流的刺激下,興奮就以跳躍方式從一個郎飛結傳至下一個郎飛結而不斷向前傳導。所以,有髓纖維的傳導速度比無髓纖維更快。神經沖動的傳遞有以下特征:完整性,即神經纖維必須保持解剖學上與生理學上的完整性;絕緣性,即神經沖動在傳導時不能傳導至同一個神經干內的鄰近神經纖維;雙向傳導,即刺激神經纖維的任何一點,產生的沖動可沿纖維向兩端同時傳導;相對不疲勞性和非遞減性。
4 神經沖動有哪幾種形式?
5 神經沖動的產生、傳導和傳遞
5.1 1.興奮的產生與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①傳導形式:電信號(或局部電流),也稱神經沖動。
②傳導過程
③傳導特點:雙向傳導,即圖中a←b→c。
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方向的關系(如圖):
a.在膜外,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
b.在膜內,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深化拓展 膜電位的測量方法
電表兩極分別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內側和外側
電表兩極均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外側
5.2 2.興奮的傳遞
注意區分用詞,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不同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結構及其興奮傳遞過程
提醒 準確區分突觸與突觸小體
①結構上不同:突觸小體是神經元軸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涉及兩個神經元,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其中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分別屬于兩個神經元。
②信號轉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在突觸中完成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2)突觸類型
①神經元間形成突觸的主要類型:軸突-胞體型、軸突-樹突型。
②神經元與效應器形成的突觸類型:軸突—肌肉型、軸突—腺體型。
(3)傳遞特點
①單向傳遞: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其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上。
②突觸延擱:神經沖動在突觸處的傳遞要經過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因此比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個神經元(或效應器)興奮或抑制。
巧記 神經遞質“一·二·二”
(1)正常情況下,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后,立即被相應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2)突觸后膜會持續興奮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種有毒有害物質使分解神經遞質的相應酶變性失活,則突觸后膜會持續興奮或抑制。
(3)藥物或有毒有害物質作用于突觸從而阻斷神經沖動傳遞的三大原因:
①藥物或有毒有害物質阻斷神經遞質的合成或釋放;
②藥物或有毒有害物質使神經遞質失活;
③突觸后膜上受體位置與某種有毒有害物質結合,使神經遞質不能與后膜上的受體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