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生津為治療學術語。指一種治法[1]。系用滋養津液的藥物,治療因高熱等原因而引起耗傷津液的方法[1]。如癥見發熱,口干渴,唇燥,舌紅,苔黃或白而干等,用增液湯或益胃湯之屬[1]。常用藥物有玄參、生地、麥冬、花粉、石斛、知母等[1]。
4 參考資料
有生津作用的穴位
- 海泉
。正坐張口,舌卷向上方固定,于舌下中央系帶上,金津、玉液穴的之間取穴。海泉穴穴位解剖:海泉穴下有舌...
- 膻中
穴有理氣寬胸、清肺化痰作用。膻中穴具有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膻中穴為氣之會穴,又是心包募穴,位于...
- 元沉
穴有理氣寬胸、清肺化痰作用。膻中穴具有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膻中穴為氣之會穴,又是心包募穴,位于...
- 元見
穴有理氣寬胸、清肺化痰作用。膻中穴具有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膻中穴為氣之會穴,又是心包募穴,位于...
- 元兒
穴有理氣寬胸、清肺化痰作用。膻中穴具有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膻中穴為氣之會穴,又是心包募穴,位于...
- 更多有生津作用的穴位
有生津作用的方劑
- 竹葉石膏湯
氣”可能與其促進免疫功能和改善心腦功能有關,其“生津”可能與其調節糖、水鹽代謝功能有關。但是對這些危...
- 清暑益氣湯
30g,具有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之功效,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是治療暑傷氣津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于治...
- 生津丸
·六淫門》卷十五方之生津丸主治暑天發渴。《嵩崖尊生》卷十一方之生津丸:組成:烏梅、薄荷葉、硼砂、柿...
- 生津四物湯
血湯。別名:生津四物湯。組成:當歸、白芍(煨)、生地黃(酒洗)、麥門冬各一錢,川芎、黃連各八分,知...
- 白虎加人參湯
兩。功效主治:功能清熱除煩,益氣生津。主治傷寒表邪已解,熱盛于里,津氣兩傷,煩渴不解;夏季中暑,身熱...
- 更多有生津作用的方劑
有生津作用的中成藥
- 活血生津丸
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3.藥理作用:活血生津。主治氣血瘀阻。活血生津丸的功能主治:活血生津。...
- 抗饑消渴片
規定(附錄6頁)。功能與主治:養陰益氣,潤燥生津,抗津止渴。用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對慢性萎縮性...
- 梅蘇丸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用于中暑風熱,頭昏目眩,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用法與用量:含化,...
- 降糖甲片
用:生黃芪益氣補虛損,止溫飽利陰氣,上能補肺巧布津液,下能助膀胱氣化以固腎關,外可固護肌表止汗,內...
- 清音丸
丸每丸不得少于4.5mg。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咽,生津潤燥。用于肺熱津虧,咽喉不利,口舌干燥,聲啞失音...
- 更多有生津作用的中成藥
生津相關藥物
- 梅蘇顆粒(沖劑)
~4次。【禁忌】【注意事項】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
- 神農茶顆粒(沖劑)
20克。【禁忌】【注意事項】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
- 玉葉解毒顆粒
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辛涼解表,清暑利濕,生津利咽。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炎,口干,...
- 源吉林甘和茶
煎服,一次2~3盒,一日1~2次。風寒感冒者另加生姜兩片,蔥頭兩個,紫蘇葉3克同煎。袋泡茶開水泡服...
- 川貝雪梨膏
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用法與...
- 更多生津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生津
- 《王旭高臨證醫案》:[卷之一]溫邪門
,目赤耳聾。陰精下虧,風陽上亢。慮其內陷昏痙。擬生津達邪,兼芳香逐穢。鮮斛淡豆豉竹茹連翹橘紅赤苓天竺...
- 《眉壽堂方案選存》:[卷上]瘧疾
左弦,寒熱漸早,口渴喜飲,此胃津日損,木火尚熾,生津養胃以扶正,辛酸兩和木火之郁熱。柴胡人參麥冬橘紅...
- 《丁甘仁醫案》:[卷一]暑溫案
川雅連(五分)白茅根(去心,三扎)二診昨投清溫生津之劑,身熱略減,夜寐稍安,鼻衄亦止,而口干欲飲,...
- 《丁甘仁醫案》:[卷一]風溫案
,輾轉思維,用藥如用兵,無糧之師,利在速戰。急宜生津達邪,清肺化痰,去邪所以養正,除暴所以安良,然乎...
- 《雜病廣要》:[內因類]消渴
HT,渴也。腎氣不周于胸胃中,津潤消渴,故欲得水也。(《釋名》)凡人生放恣者眾,盛壯之時,不自慎惜,...
- 更多古籍中的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