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舌干是指舌體干燥,捫之燥澀的舌象[1] 。舌面干燥,望之干枯,捫之無津[2] 。若舌干無苔,光滑如鏡者,為陰虛重證,常見于溫病后期熱入營血傷陰,或久病陰虧已極;若舌苔黃而干燥,甚則起芒刺者,為陽明胃火傷津,燥熱內結;舌苔干燥粗糙如沙,常見于濕溫病后期濕熱傷陰,也有因于陽虛氣化不行,津不上承,或燥氣傷肺而致者[2]。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舌干
- 《普濟方》:[卷一百七十八消渴門]消渴口舌干燥
渴口舌干燥者。邪熱積于心脾。津液枯耗。不能上湊故也。其證飲方麥門冬丸(出圣濟總錄)治消渴。口干喜飲...
- 《普濟方》:[卷五十八口門]口干(附論)
者。病苦腹中滿。飲食不可。咽干燥也。方葛根湯治口舌干焦。葛根(銼)甘草(炙各半兩)人參〔三(二)分〕...
-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三]治消渴口舌干燥諸方
怒氣在內。乘于心脾。津液枯竭。故令口舌干燥也。治消渴。口舌焦干。心神煩熱。麥門冬散方。麥門冬(一兩...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齒門]口舌干焦
論曰心主舌,脾主口,口舌干焦者,以心經蘊熱,傳之于脾,二臟俱受邪熱,故口舌之間,津液燥而干焦也,亦有...
- 《普濟方》:[卷一百三十傷寒門]傷寒五日候
。腎之經也。其脈貫于腎。絡于肺。故得病五日。口燥舌干或口中和而惡寒。此是少陰腎受病也。少陰病。口燥舌...
- 更多古籍中的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