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穴位 | 少澤 | ||
漢語拼音 | Shaoze | ||
羅馬拼音 | Shaotse | ||
美國英譯名 | Young Marsh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SI1 | |
日本 | 1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IG1 | |
富耶氏 | IG1 | ||
德國 | DÜ1 | ||
英國 | Si1 | ||
美國 | SI1 |
少澤為經穴名(Shàozé SI1)[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小吉、少吉。屬手太陽小腸經[1]。少澤是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五行屬金[1]。少即幼小,澤指沼澤,此穴為手太陽經井穴,脈氣初生,位處小指外側陷中,猶如小澤,故名少澤[1]。主治頭痛,目翳,角膜炎,結膜炎,白內障,胬肉攀睛,咽喉腫痛,乳癰,乳腺炎,婦人產后乳汁不足,昏迷,熱病,耳鳴,耳聾,肩臂外后側疼痛,前臂神經痛,臂內廉痛,臂麻,手顫,小指不用,項強,喉痹,扁桃體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風昏迷,鼻衄,癲疾,瘛疭,舌強不語,心痛,煩心,氣短,胸膈悶痛,寒熱瘧疾,黃疸,精神分裂癥,腦血管病,熱證等。
4 少澤的別名
5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手太陽,出于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
6 特異性
少澤為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之井穴,五行屬金。
7 穴名解
少即幼小,澤指沼澤,此穴為手太陽經井穴,脈氣初生,位處小指外側陷中,猶如小澤,故名少澤[1]。
少,指小指及幼小。澤,指廣闊低洼有水之處。本經承少陰君火之氣,君火具陽剛之性,故少陰末穴名之以“沖”。迨氣至本經,本經為太陽寒水之氣,則火從勝已,而化為陰柔之水性,故本經首穴名之以“澤”。此陰陽互濟,相輔相成之義也。澤,在卦屬兌。兌為少女,女具柔順之陰象。又兌為口,口外柔而內剛,此亦陰陽互濟也。人能體“澤”字之義,以調陰陽,則和樂而無病。澤而曰少者,沖氣以為和也。本經承少陰君火之氣,乃由通里轉注而來。火氣為陽,猶天日之熱,照澈下土,沖和之氣,蒸蒸而生,化為膏雨甘霖,澤及萬物。[2]
8 所屬部位
9 少澤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少澤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4][5]。
少澤位于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1寸處[6]。
少澤在手指,小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1]。
少澤穴在手太陽小腸經中的位置
少澤穴的位置
少澤穴的位置(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穴的位置(肌肉)
少澤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尺側,去指甲角0.1寸處取穴。
少澤在手指,小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1]。
微握拳,拳心向下,伸直小指,于手小指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沿角平分線方向)0.1寸,相當于沿爪甲橈側畫一直線與爪甲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7]。
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與指尺側引線交點處即是少澤穴[8]。
11 穴位解剖
少澤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和指背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分布著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及指背神經。皮膚由指掌側固有神經的指背支分布。在皮下組織內,除皮神經外,還有直接從掌淺弓(動脈弓)發出的小指尺側動脈、指掌側固有動脈的指動脈、掌背動脈的指背支等以及同行同名的神經,在纖維束連于皮膚與骨膜之間的"閉密間隙"內形成各自的吻合叢狀結構。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1]。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有指掌側固有神經和動脈的分支分布[5]。
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及指背神經;并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和指背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6]。
12 少澤穴的功效與作用
手太陽小腸經起于小指行上肢后側,出肩解,交肩上,循頸項,入耳中,到目下及頭面部,故少澤穴為治療頭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7]。
乳汁的生成和諸多臟腑相關,其中小腸的分清泌濁功能為重要環節,故取手太陽小腸經之少澤穴可主治乳癰、乳汁少[7]。
少澤穴為五輸穴中的井穴,取之又可用于治療中風昏迷、熱病等[7]。
少澤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有通經活絡、開竅利乳之功,其所治癥為口熱、心煩、喉痹、目翳、舌強,皆取潤澤之力也[2]。
13 主治病癥
少澤穴主治頭痛,目翳,角膜炎,結膜炎,白內障,胬肉攀睛,咽喉腫痛,乳癰,乳腺炎,婦人產后乳汁不足,昏迷,熱病,耳鳴,耳聾,肩臂外后側疼痛,前臂神經痛,臂內廉痛,臂麻,手顫,小指不用,項強,喉痹,扁桃體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風昏迷,鼻衄,癲疾,瘛疭,舌強不語,心痛,煩心,氣短,胸膈悶痛,寒熱瘧疾,黃疸,精神分裂癥,腦血管病,熱證等。
少澤穴主治頭痛、目翳、咽喉腫痛,乳癰,乳汁少、昏迷、熱病、耳鳴、耳聾,肩臂外后側疼痛[5]。
少澤主要用于熱病、頭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熱瘧疾、頭痛、項強、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癰、乳少、臂麻、手顫、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1]。
少澤主治熱病,中風昏迷,頭痛,項強,咽喉腫痛,鼻衄,目翳,乳癰,缺乳等[6]。
少澤穴主治中風昏迷,癲疾,瘛疭;頭痛,目翳,胬肉攀睛,咽喉腫痛,舌強不語,耳聾,耳鳴,鼻衄;心痛,煩心,氣短,胸膈悶痛;婦人產后乳汁不足,乳癰;項強不可顧,臂內廉痛,小指不用;瘧疾,黃疸,熱病[7]。
五官科系統疾病:扁桃體炎,咽炎,結膜炎,白內障;
婦產科系統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其它:熱證,前臂神經痛。
此穴為急救穴之一。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15 配伍
少澤配乳根、膻中,治乳汁分泌不足、乳癰[7]。
16 特效按摩
用指甲尖垂直掐按少澤穴1~3分鐘,也可把5根牙簽捆在一起,點刺穴位100下,可治頭痛、中風昏迷、產后無乳等癥。
17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振寒,小指不用,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間熱,口中熱,煩心,心痛,臂內廉及脅痛,聾,咳,瘛疭,口干,頭(一作項)痛不可顧,少澤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口干,心煩,臂痛瘛疭,咳嗽,頸項急不可顧,目生膚翳覆瞳子。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目生膚翳覆瞳子,少澤主之。
《醫宗金鑒》:主鼻衄不止。
《玉龍歌》:婦人吹乳癰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少澤穴內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
18 研究進展
針刺合谷、外關、少澤穴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婦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1]。
針刺少澤,可使缺乳婦女血中生乳素含量增強,使收乳素含量減少,又可使垂體后葉催乳素分泌增加[7]。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電針少澤可使垂體后葉催產素分泌增加,針刺少澤配膻中穴,可使缺乳婦女血中催乳素含量增加[2]。
19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2.
- ^ [2]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4.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9.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1.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12.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古籍中的少澤
- 《醫學入門》:[內集·卷一針灸]附∶雜病穴法
,結于鉗耳也;足少陽根于竅陰,結于耳;手太陽根于少澤,結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于關沖,結于天牖、外...
- 《靈樞經脈翼》:[卷中]手太陽小腸經歌
手太陽小腸之經手走頭而頭走腹是經多血少氣起于少澤止于聽宮計十九穴左右共三十八穴小腸長三丈二尺左回疊積...
- 《針灸大成》:[卷五]八脈圖并治癥穴
小腸俞大腸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鼻衄不止,名血妄行∶少澤心俞膈俞涌泉吐血昏暈,不省人事∶肝俞膈俞通里大敦...
- 《針灸大全》:[卷之四竇文真公八法流注]八法主治病證
穴三焦俞穴大腸俞二穴膈俞二穴鼻衄不止,名血妄行。少澤二穴心俞二穴膈俞二穴涌泉二穴吐血昏暈,不省人事。...
- 《針灸逢源》:[卷五證治參詳]徐氏八法證治
不已膈俞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鼻衄不止少澤膈俞心俞涌泉吐血。昏暈不省人事。膈俞肝俞通里大敦...
- 更多古籍中的少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