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山田薯為中藥名,出自《泉州本草》。為《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萆薢之別名[1]。
3 山田薯的別名
4 來源及產地
薯蕷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或綿萆薢D. Septemloba Thunb福州薯蕷D. futschauensis Vnine的根莖。主產浙江、湖南、廣東等地[2]。
5 性味歸經
6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濁,白帶,乳糜尿。[2]
7 山田薯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8 化學成分
粉萆薢含薯蕷皂苷(Dioscin)等[2]。
9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山田薯
- 《神農本草經》:[卷二中經]猥皮
腫、痛引要背。酒煮殺之。生川谷。《名醫》曰∶生楚山田野。取無時。案∶《說文》云∶KT,似豪豬者,或作...
- 《食療本草》:[卷下]胡麻
(一)(胡麻)∶潤五臟,主火灼。山田種,為四棱。土地有異,功力同。休糧人重之。填骨髓,補虛氣。〔證〕...
- 《名醫別錄》:[中品·卷第二]皮
無毒。主治腹痛,疝積,亦燒為灰,酒服之。生楚山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得良,畏桔梗、麥門冬。)《本...
- 《本草崇原》:[卷下本經下品]白頭翁根
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腹痛,療金瘡。(白頭翁高山田野處處有之,正月生苗,葉如杏葉,上有細白毛,莖頭...
- 《脈因證治》:[卷四]五十八、痔漏
,敷外四圍,點核上。貼痔麝香、樟腦、朱砂,研,入山田螺內,待成水,抹頭,不拘遍數,以干為度。治酒痔下...
- 更多古籍中的山田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