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ān nài
2 英文參考
rhizoma kaempferiae[朗道漢英字典]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Kaempfe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山柰為中藥名,出自見《本草綱目》[1]。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 的干燥根莖[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hizoma Kaempfe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山柰的別名
7 來源及產地
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L.的根莖。主產廣西、廣東、云南、臺灣等地[1]。
8 性味歸經
9 功能主治
1.治胃脘寒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跌打損傷。煎服:3~6g[1]。
10 山柰的用法用量
研末擦或煎水含漱[1]。
11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龍腦、桂皮酸乙酯、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蒈烯、對甲氧基蘇合香烯等。又含山柰酚及山柰素[1]。
12 藥理作用
山柰酚對動物有消炎及維生素F樣作用。根煎劑在試管中對常見皮膚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1]。
13 山柰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山柰
Shannai
KAEMPFERIAE RHIZOMA
13.2 來源
本品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t的干燥根莖。冬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13.3 性狀
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 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
13.4 鑒別
(1)本品粉末類黃白色。淀粉粒眾多,主為單粒,圓形、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多數扁平,直徑5~30μ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0~130μm,壁較薄,胞腔內含淺黃綠色或淺紫紅色油滴。螺紋導管直徑18~37μm。色素塊不規則形,黃色或黃棕色。
(2)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一乙酸乙酯(1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第二法)。
13.5.2 總灰分
不得過8.0%(附錄ⅨK)。
13.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6.0%。
13.7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XD乙法)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于4.5%( ml/g)。
13.8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胃經。
13.9 功能與主治
13.10 用法與用量
6~9g。
13.11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13.12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山柰的方劑
- 山柰湯
拼音:shānnàitāng《經驗良方》:方名:山柰湯組成:山柰3錢,桂3錢,野艾蒿1錢半,杜松實1...
- 萬壽香盒
廣湘黃2錢,靈草(即神護草)3錢,高良姜4錢,大山柰3錢。功效:辟臭去邪。用法用量:用時焚燒。制備方...
- 洗痔訶子散
:洗痔訶子散組成:訶子、甘草、大黃、荊芥、白芷、山柰子、藿香、防風各等分。主治:諸痔。用法用量:煎湯...
- 祛風潤面散
ēngrùnmiànsǎn處方:綠豆白粉1.8克山柰1.2克白附子1.2克白僵蠶1.2克冰片0.6克...
- 加味香肥皂方
香、花瓣、排草香、廣零陵香、皂角、甘松、白蓮蕊、山柰、自僵蠶、麝香、冰片。制法:上研極細面,紅糖水合...
- 更多用到中藥山柰的方劑
用到中藥山柰的中成藥
- 喉藥散
黛5.9g寒水石11.7g硼砂(煅制)11.7g山柰11.7g射干11.7g黃連31.3g鐘乳石11...
- 訶子吉祥丸
方:訶子25g藏木香10g木香15g渣馴膏15g山柰15g益母草40g鬼臼25g胎盤10g硼砂5g冷...
- 二十五味阿魏散
5g野牛心15g肉豆蔻15g丁香15g肉桂15g山柰15g蓽茇15g胡椒15g安息香15g乳香15g...
- 參三七傷藥
g乳香(制)100g沒藥(制)100g白芷50g山柰50g制川烏25g制草烏25g木香100g冰片2...
- 七味檳榔散
BC-0224-95處方:檳榔300g硇砂75g山柰150g石榴子150g肉桂150g豆蔻150g蓽...
- 更多用到中藥山柰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山柰
- 《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山柰
綱目》)【釋名】山辣(《綱目》)、三柰。時珍曰∶山柰俗訛為三柰,又訛為三賴,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
- 《本草求真》:[上編卷三散劑]溫散
(芳草)暖胃辟惡山柰(專入胃。)氣味芳香。功能暖胃辟惡。凡因邪氣而見心腹冷痛。寒濕霍亂。暨風蟲牙痛。...
- 《本草求真》:[下編卷八主治上]臟腑病癥主藥
胃濕不爽。當以白豆蔻草蔻草果肉蔻砂仁丁香檀香益智山柰良姜炮姜使君神曲川椒胡椒大蒜蓽茇等藥以為之疏。胃...
- 《本草便讀》:[草部香草類]山柰
山柰性味相同前藥。略過于辛。治療頗似甘松。同歸乎散。滌邪解穢。濯發香肌。...
- 《瘋門全書》:外治諸方
死肉即爛。若愈后復痹。再搽之。回痹方良姜(五錢)山柰(五錢)肉桂(五錢)丁香(二錢)草蔻仁(三錢)上...
- 更多古籍中的山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