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傷血為病證名[1]。
4 外傷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證·傷血
傷血指外傷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證[1]。前者多見瘀血腫塊,脹痛固定不移;后者或因體內某部出血,或血自諸竅溢于體外,并見頭暈、心悸、口干等癥[1]。根據“血為氣守”的理論,治以復元活血湯為主,酌加補氣之品[1]。
5 五勞所傷之一·傷血
傷血為五勞所傷之一[1]。即“久視傷血”[1]。出《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
6 參考資料
治療傷血的穴位
- 地五會
里、足臨泣,治乳癰。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三陽絡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血管、神經分布同會宗(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分布...
- 通間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血管、神經分布同會宗(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分布...
- 通門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血管、神經分布同會宗(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分布...
- 關元俞
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第5腰神經和第1骶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及...
- 更多治療傷血的穴位
治療傷血的方劑
- 當歸圓
,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產后虛羸,及傷血過多,虛竭少氣,臍腹拘急,痛引腰背,面白脫色,嗜...
- 芩連散
、澤瀉、山楂肉、陳皮、甘草。主治:痢疾,暑傷血分,下純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香連丸并六一散。...
- 四物地榆湯
sìwùdìyútāng《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組成:川芎、當歸、白芍、地榆。主治:痢疾,傷血分。...
- 補陰濟陽湯
,麥冬1錢半,元參8分,炮姜8分。功能主治:酒毒傷血,濕熱伏陽,血從齒縫流出,發尖滴血等癥。用法用量...
- 家秘芎歸湯
tāng處方:當歸、川芎、生地、連翹、細辛、蔓荊子。功能主治:內傷血虧頭痛。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 更多治療傷血的方劑
治療傷血的中成藥
- 三七血傷寧膠囊
處;如外傷皮膚破損或外傷出血,只需內服。注意:輕傷及其他病癥患者忌服保險子;服藥期間忌食蠶豆、魚類...
- 安榮散
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婦人妊娠,平素酒色過度,傷其血氣,水臟閉澀,遂成子淋。用法用量每服9克,煎麥...
- 云南白藥
功能止血愈傷,活血化瘀,抗炎消腫,排膿去毒。治刀傷、槍傷、創傷出血,跌打損傷,紅腫毒瘡,月經過多,...
- 川芎茶調散
,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及婦人血風攻疰等癥。主治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顛頂作痛,惡...
- 玉真散
。天麻熄風解痙,為佐藥。熱酒或童便有通經絡、行氣血之功。諸藥配伍,共有祛風解痙,并止痛之效。運用:...
- 更多治療傷血的中成藥
傷血相關藥物
- 傷痛寧膏
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關節扭傷,肌肉拉傷,韌帶拉傷等急性軟組織損傷。【用法與用量】貼患處...
- 外傷如意膏
藥1次。【禁忌】孕婦禁用。【注意事項】1.皮膚破傷處不宜使用。2.皮膚過敏者停用。3.禁止內服。4...
- 海藻酸鈣海綿
換藥1-2次。【禁忌癥】【注意事項】用于輕度滲出傷口時,須用滅菌生理鹽水濕潤后貼敷。在更換本品時,...
- 腎上腺色腙注射液
氨脲水楊酸鹽,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穩定血管及其周圍組織中的酸性粘多糖,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
- 傷樂氣霧劑
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藥品名稱】品名:傷樂氣霧劑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
- 更多傷血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傷血
- 《瘍醫大全》:[卷二十一內癰部]肺癰肺痿門主論
風中于衛,呼氣不入;熱逼于榮,吸氣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衛,其人則咳,口干喘滿,咽燥不渴...
- 《內經藥瀹》:[卷六]五方
濕傷肉甘傷肉是自傷者也南方云熱傷氣苦傷氣北方云寒傷血咸傷血是傷己所勝也西方云熱傷皮毛是被勝傷己辛傷皮...
- 《醫經原旨》:[卷一]臟象上第三
脾土之志,故勝腎水之恐。深思見理。恐可卻也。)寒傷血,(寒則血凝澀,故寒傷血,寒傷形。蓋形稟于氣而成...
- 《傷寒大白》:[卷四]發
丸。因傷寒熱在氣分,可用承氣湯。癥熱在血分,濕火傷血,大便挾熱下利,用黃連芍藥湯。燥火傷血,大便閉結...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二]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也。)思勝恐。(思慮深。則處事精詳。故勝恐。)寒傷血。(寒甚則血凝泣。故傷血。王子方問曰。風傷筋。濕...
- 更多古籍中的傷血